“現在村里用工都有‘派工單’,每月上‘明白墻’公示,派誰做、做多少、做得好不好都十分清楚,大家都很服氣。”近日,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鎮富竹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選定的6個小工全部上墻公示,接受村民監督。正在為村里做綠化帶清理的吳大爺對此點贊道。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村級民生項目不斷增多,村級用工需求和頻次隨之變大,“虛假工、人情工、重復工”等“小賬”問題也日漸凸顯。為此,嵊州市紀委監委以崇仁鎮為試點,推出村級臨時用工“派工單”監管制度,緊盯選工、督工、報賬等重點環節,針對性規范用工操作路徑,細化用工條件和要求,切實織密村級臨時用工“監督網”。
防范違規用工風險,關鍵要把好人員“入口關”。
在嵊州市紀委監委的指導下,崇仁鎮建立了“村級臨時用工庫”,優選口碑好、人品佳、技術優的村民入庫,并根據人員特長分類建立保潔員庫、維修工庫等類別,當村里有用工需求時,村干部結合需求在庫中輪流抽取人員。
“村里要派工的,必須先向村務監督委員會報告,由其審核用工人數和工種后填寫派工單,并上墻張貼接受大家監督。”崇仁鎮紀委書記厲錦慧介紹。
在把好人員“入口關”后,如何開展務工監管是接下來的重點。
有沒有正常出工?活干得怎么樣?針對上述問題,嵊州市紀委監委指導崇仁鎮在各村組建了一支監管隊伍,由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和網格員組成,監管小組成員在派工期間每日到場拍照記錄,看是否存在缺崗、磨洋工等現象,并把每次務工拍的照片張貼到“明白墻”上,接受群眾的監督,倒逼務工人員提高工作效率。
“每月月底,派工單和工作照都要作為原始憑證,由駐村指導員、村黨支部書記和村監會主任簽字匯總后在“明白墻”上公示,無異議后方能報賬。”崇仁鎮三資辦負責人表示,“這一套流程下來,有效杜絕了村里用工不清、賬目混亂等現象,讓村級用工經費成為一筆‘明白賬’。”
不僅僅是崇仁鎮,其他鎮(街)也從本地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村級臨時用工人員篩選、補貼標準和民主監督等方面的創新監管做法。如剡湖街道借助“監督一點通”平臺,讓群眾能一鍵查詢本村派工單審批、公示、報賬、發放的各個環節內容,實行全流程線上監督;石璜鎮推出村級小額用工“三定”管理,實行工資定額、用工定級、監督定檔;谷來鎮加強建章立制,出臺臨時用工特定人群回避制度,明確村干部以及干部家屬不能參與臨時用工……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