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三十載精心記賬見證村莊變遷 ——北京市延慶縣王家堡村固定觀察點30年回顧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文華 郄蕙 李穎 字號:【

“聽說了嗎?尹大爺的記賬本要賣大價錢啦!報社的記者看上了那幾十個小本子,花一萬塊錢買哩!”這消息很快傳出了小山村,傳到鎮里,傳到縣上……而尹大爺把記賬當作國家給的榮譽,這賬本就是傳家寶,堅決不賣,更是傳為一段佳話。

小賬本的由來

1986年北京市根據《關于建立農村調查固定觀察點的意見》,通過科學抽樣確定延慶縣清泉鋪鄉(現已并入永寧鎮)王家堡村作為農村固定觀察村,并從全村農戶中抽取20戶作為調查戶。王家堡村是北京市郊區典型的山區小村,距縣城30公里,全村土地總面積10732畝。其中:耕地面積280畝、林地面積7040畝、荒山及灘涂面積3362畝、園地50畝。全村共47戶、108口人、60個勞動力。

當年正值壯年的尹大爺一家成為20戶中的一員,拿起筆開始記起家庭“流水賬”,這一記就是三十年。

小賬本為國家記錄政策大賬

上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隨著逐步取消農副產品統購派購制度,以及農村分工分業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從單一耕地經營逐步拓展到從事林、牧、漁等多種生產經營,農村經濟搞活了。于是,農戶的記賬本里出現了“賣葡萄、賣蘑菇、賣雞蛋、買肥豬”的收入等,農民們手里開始有了“活錢兒”。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要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增加外出務工收入。王家堡村的外出勞動力人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占當時全村總勞動力的37.5%,農民的賬本里第一次出現外出務工收入。同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下發《關于建立山區生態林補償機制的通知》,每年由政府出資為農民“買”崗位,使山區農民實現了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就業”的轉變。延慶縣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山區生態林補償機制的落實工作,包括王家堡村34位普通村民在內的8000余名護林員正式上崗,于是小賬本上的收入欄里在2004年12月30日那天第一次記下了“看山工資500元”。王家堡村人均山場面積廣,政策實施以來,人均享受的生態林補償資金已由最初的2100元/年增加至目前的2300元/年。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北京市的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由政府出資購買公共服務崗位,委托農民或農村基層組織開展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益設施的建設、管理和維護,使更多的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實現增收。這期間,政府還實施了多項具體的惠農政策,比如,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并進行了減免農業稅的稅費改革試點,這些務實、有力的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直接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戶賬本里的工資收入、補貼收入越來越多了。

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地提出解決農村民生問題,《北京市城鄉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辦法》的實施,解決了村內老人的養老之憂,農民們不僅能夠按勞取酬領到工資,還能在年滿60周歲后每人每月領取200元福利養老金。目前,養老金已經提高到每人每月385元,全村有30人享受這一政策。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報銷比例的不斷提高,參保醫院的范圍不斷擴大,報銷手續的不斷簡化,農民看病住院不再是難題。現在,王家堡村的農民參合率達100%。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不再只是農民們的夢想。農民在賬本中記錄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進一步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改革措施,“三農”發展進入了新時期。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提高農村土地產出率、資產收益率、勞動生產率,全面提升農村發展水平,明確提出了“新三起來”的改革思路,即要處理好農民與資源的關系,推動土地流轉起來;處理好農民與積累的關系,讓資產經營起來;處理好農民與市場的關系,把農民組織起來。王家堡村立足資源優勢,在鞏固林權改革成果的同時,不斷加大合作開發力度,積極將資源變資產,將資產變效益,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目前,農民因林權改革人均受益2300元/年。另外,村集體與生態農業科技公司合作發展藥材種植,共流轉農戶土地200畝,將1萬畝山場對外出租,農民通過出租或流轉土地,每年每人可獲得2000元的財產性收入。這些細賬都能在農民的賬本里找到詳盡的記錄。

小賬本

為村莊變遷積累“大數據”

全村經濟總量持續擴大。從1986年到2014年,王家堡村的主營業務收入由7.4萬元發展到2014年133.7萬元,增長了17.1倍,年均遞增10.9%。從產業構成情況看,除二產處于空白狀態外,1986年全村有4.1萬元的收入來自于一產,占該村主營業務收入的55.4%;2014年全村則有125.4萬元的收入來自于三產,占該村主營業務收入的93.8%。全村的產業結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產業的發展步伐加大,早已取代一產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

農戶收入渠道不斷拓寬。伴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增收的步伐日益加快。1986年,全村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僅為292元;到2014年,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到8196元,增長了27.1倍,年均遞增12.6%。從收入來源構成看,1986年的農民人均收入100%來源于第一產業經營,渠道單一;到2014年,有48.9%來源于財產性收入;有32.5%來源于工資性收入;有18.6%來源于經營性收入,來源渠道日益拓寬。

農民生活品質大幅提高。從食品消費方面看,1986年20戶調查戶戶均食品支出為899元,其中副食支出僅為300元,占33.4%;到2014年,戶均食品支出為5792元,其中副食支出4538元,占78.3%。食品支出增長了5.4倍,副食支出增長了14.1倍。恩格爾系數由47.3%下降到40.2%。從衣著方面看,1986年20戶調查戶戶均衣著支出122元;2014年為652元,增長了4.3倍。從住房方面看,過去低矮的土坯房被寬敞明亮的磚瓦房所取代,家家還安裝了新型吊炕。從交通方面看,1986年,人們出行主要是依靠雙腳和自行車,而現在是更加快捷的電動車和摩托車,甚至還有小汽車。2014年調查戶中擁有汽車2輛、摩托車8輛。從耐用用消費品方面看,1986年王家堡村大部分農戶很少有電器,20戶調查戶只有5臺電視機(其中彩色電視機1臺)、6臺錄音機、3臺洗衣機。到2014年,20戶調查戶中19戶有洗衣機,電視機的普及率達到了100%,擁有固定電話6部,移動電話29部,電腦1臺。

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延慶縣2006-2008年開始新農村建設試點,2009-2010年新農村建設“5+3”工程全面推進。王家堡村于2010年被確定為整體推進村,僅道路硬化、安全飲水、綠化美化等五項工程建設,村級就獲得扶持資金近100萬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王家堡村加快經濟發展,改善村容村貌提供了巨大支持,村里先后對街道兩旁近2000平方米的荒地進行了綠化、幫助43戶農戶建起了吊炕、對村里的自來水管道進行改造,新建了老年活動中心、數字影院等服務設施,滿足了村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村莊“靚”起來了,房“暖”起來了,山更綠了,林更密了,道路更寬了,村莊更美了。

30年來,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品質大變樣,進項和開銷逐漸增多,尹大爺也從幾天記一筆賬到現在一天記好幾筆賬。樸實的尹大爺當年被選作調查戶,也沒覺得有啥特別的。沒想到,這30年堅持下來,賬本里記的是自家踏踏實實的日子,是家鄉真真切切的變遷。生活越來越富足,日子越過越有滋味,老人家心里越來越自豪。這賬本要留給兒子傳給孫子,為后人們留下曾經的印跡,也讓他們繼續如實記錄家鄉的發展。

(作者單位: 張文華 郄蕙 北京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辦公室;李穎 北京市延慶縣農經站)

?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