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是根據中央有關要求建立的農村社會經濟典型調查系統,自上個世紀80年代運行至今積累了豐富翔實的調查數據,已經成為集常規調查、專項調查、動態監測和分析研究于一體的重要農村調查體系。30年來,農村固定觀察點細致地記錄了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歷程,已經成為中央和各級黨政部門了解村情民生和研究農村動態的一個重要“窗口”,為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黨政部門制定“三農”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一套日趨完善的調查體系
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從籌備建立至今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81-1985年)是籌備建立階段,主要是在部分地區以農村信息點的形式,開展農村社會經濟典型調查。1985年初,在總結試點調查經驗的基礎上,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組織對28個省(區、市)、71個縣、93個鄉、272個村、37422戶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深入的農村社會經濟典型調查,內容涉及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直接參與調查的工作人員達8680余人。1985年這次調查所選擇的調查點被確定為長期固定觀察的樣本點,形成了全國固定觀察點體系最早的調查樣本點。由此,1985年的這次調查可以看作是農村固定觀察點常規調查工作的開端,也是農村固定觀察點體系建立的標志。
第二階段(1986-1989年)為初步運行階段,農村固定觀察點工作在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的領導下進行,正式確立了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開始正式運行。
第三階段(1990-2000年)為穩定發展階段,這一階段農村固定觀察點劃歸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與農業部共同管理,成立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農業部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各級調查人員的努力下,固定觀察點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和推進。
第四階段(2001年至今)為完善提高階段,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農業部共同出臺《關于做好新時期農村固定觀察點工作的通知》為標志,農村固定觀察點的工作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員隊伍的培養、指標體系的完善和樣本村的擴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30年來,伴隨著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組織體系逐步完善,樣本范圍不斷擴大,其指標體系更加科學規范,技術手段不斷改善,管理制度也得以不斷健全。
固定觀察點體系建設之初,在28個省71個縣的272個村開展了農村經濟社會典型調查。隨著調查工作的深入,調查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調查樣本至今已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357個縣(市、區),共有調查村360個,記賬農(牧)戶23000多戶,樣本代表性更強。在各級觀察點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組織體系逐步健全,目前已經建成了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區)、村四級調查組織體系,涵蓋地方黨委或者政府政策研究部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扶貧管理部門等多部門,調查員規模接近2000人,形成了涵蓋村莊和農戶的兩套指標體系。
為規范固定觀察點管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出臺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系統管理規定》,各省級觀察點主管部門也相繼出臺了規范農戶記賬、賬目檢查、責任獎勵等地方性規章制度。近年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又相繼出臺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樣本更替管理規定》、《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系統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數據使用辦法》、《觀察點優秀記賬戶評比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規范了觀察點工作程序,又有效地調動了人員隊伍的積極性,保障了調查體系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個寶貴的農情數據資源庫
常規調查是農村固定觀察點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經過30年的固定跟蹤觀察,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已經建起了一個相關農情數據資源庫,積累了近5億個數據元。這些數據記錄了我國農業農村30年發展和變化,也記錄著農戶家庭30年的成長和變遷。
一個真實可靠的數據來之不易。30年來,觀察點體系建立了平時督促指導、年終評比獎勵的觀察戶管理模式。觀察點體系的調查員或輔助調查員經常深入農村檢查和督導農戶記賬工作,加強宣傳和指導,經過多年的努力,提高了記賬戶思想認識,培養了良好的記賬習慣。記賬戶當中的不少人,視記賬為榮譽,認為記好每一筆賬都是“向黨和政府匯報”,匯報自己的生產和生活情況。許多記賬戶,把一筆筆細小的收入支出都登記在冊,為觀察點數據的準確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充分調動記賬農戶的積極性,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從2011年開始,在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體系開展農戶記賬評比工作,這對促進農戶記賬的積極性、提高記賬質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得到了廣大記賬戶的擁護和支持。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在打造農情數據資源庫過程中,為了適應最新的農業農村形勢,其觀察點指標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從1985年開展農村社會經濟典型調查至今,農村固定觀察點常規調查指標體系經歷了4次大的修改。歷次修改既保持了原有指標體系的連續性,又對其中不完善、不能適應當時農業農村情況的指標進行調整。2001年,觀察點建立的指標體系和規章制度通過了國家統計局的正式批準,開始步入規范化的軌道,2009年《統計法》頒布之后,固定觀察點指標體系每兩年報送統計局審批,調查體系更加規范化。目前,農村固定觀察點常規調查體系已經形成了涵蓋村莊和農戶的兩套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更加科學規范。
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為了提高統計數據的技術手段,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積極開展軟件系統建設,不斷更新信息設備。1992年,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與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系聯合開發出“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數據管理信息系統”。這個系統錄入了1986年以來跟蹤調查的全部數據,總信息量達5000多萬條。1998年下半年,該系統被納入到農業部信息網絡中,完成了布線并進行軟件的調試工作。2007年,新開發的“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管理和數據分析軟件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調查數據的三級網絡傳輸。2000年以來全國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共三次為31個省級觀察點和357個縣級觀察點配備更新計算機等電子設備,不斷改善基層辦公條件,夯實了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的工作基礎,推動觀察點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目前,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形成的數據庫是國內唯一的持續30年的面板數據庫,也是國際上不多見的持續多年的大規模調查形成的數據庫。
從1998年開始,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方法和處理手段,對數據進行整理。雖然這些數據采取平時記賬、年終集中匯總方式取得,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是由于時間跨度大、指標龐雜、調查問卷做過多次修改等因素的影響,數據整理任務非常艱巨。2001年4月,在歷時3年之后,終于完成了對常規調查農戶數據的連續性和準確性的處理,公開出版了《全國農村社會經濟典型調查數據匯編(1986-1999年)》。《數據匯編》在采集了1986—1999年全國300多個農村固定觀察點第一手調查數據資料的基礎上,按全國、東、中、西部經濟地帶和農戶收入分組、分年度匯總了主要調查數據。《數據匯編》集中反映了15年間這些被跟蹤調查的300多個村莊2萬多農戶的社會經濟狀況和發展進程。2010年,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體系出版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數據匯編2000-2009》。其中收錄了農村固定觀察點2000年以來歷年全部農區村、戶匯總數據,以及按東、中、西部經濟地帶進行分組計算得到的匯總數據,并對一些主要指標進行了概括性分析。
以上兩本《數據匯編》的公開出版,向社會提供了來自于農村和農戶的第一手調查數據匯總資料,讓更多關注中國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的人士共享了寶貴的數據資源,同時也擴大了觀察點調查體系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支“農村調查的快速反應部隊”
農村固定觀察點工作專業性較強,涉及農業農村領域的方方面面,需要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需要及時做好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系統人員的理論政策水平和統計調查技能。30年來,農村固定觀察點體系始終注重加強隊伍素質提升,連續開展調查人員培訓。從1986年正式確立固定觀察點至今,共舉辦調查員培訓班近30期,共培訓調查員5000多人次。如今,觀察點體系已經擁有一支業務能力較強的高素質的調查員隊伍。
專項調查是觀察點體系的一項重要工作。30年來,固定觀察點辦公室根據主管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要求,針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熱點、重點問題,通過觀察點體系開展了多項專項調查,為各級黨政領導及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及時、準確的決策依據。全國農村固定觀點辦公室共組織專項調查90多次,其中一半以上調查的分析報告得到了部級以上領導批示。
1993年的農戶與市場專題調查,在297個村莊的7383個農戶中進行。約占全體調查戶的1/3左右。由于專題調查比較及時,選題好,調查細,得出的數據比較可靠,相關媒體曾連續4天用頭版頭條的位置作了報導;1997年,為了比較準確、真實地了解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中央有關部門準備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供背景材料,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對固定觀察點系統的317個村進行了農村土地綜合情況的專題調查。2003年,我國部分地區發生了“非典”疫情。受全國防治“非典”指揮部農村組委托,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對北京、天津、河北、四川、廣東等15個省(區、市)的171個村進行一次農村“非典”防治情況調查。整個調查過程通過電話等遠程通訊手段,只用了6天時間就完成分析報告,為社會各界了解農村疫情狀況和中央部署農村“非典”防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如今,觀察點體系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村調查的快速反應部隊”,專項調查作為觀察點體系的一項重要工作,以“快”和“準”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
30年來,農村固定觀察點體系在做好調查工作的同時,注重對數據的利用和研究工作,堅持組織研究人員利用觀察點數據對農業農村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形成并上報重要的研究分析報告一百多篇;編輯公開出版書籍10余部,共2000余萬字。隨著農村固定觀察點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國內外有關研究機構和人員與固定觀察點開展了多項合作研究。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人口基金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對農村固定觀察點累積的數據資源、研究成果極為關注和感興趣,并主動提出合作意向;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等都曾與固定觀察點開展合作研究,形成了多篇有影響力的研究報告和論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