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志遠,來自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河南省蘭考縣。2009年畢業時,他堅定地加入了大學生村官這個行列,從此走上了奉獻青春、為民謀利的路。
2012年4月,龍志遠聯合當地村民注冊成立了蘭考縣眾村生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位于蘭考縣儀封鄉毛古村,注冊資金500萬。合作社初期流轉土地512畝,合同期限20年,以脫毒紅薯的種植和紅薯粉條的加工作為切入點。
初創:不怕艱辛,從零開始
合作社剛創辦的時候,可以說是千頭萬緒。平整土地、添置農機具、購買農資、蓋住房、建廠棚等等,對龍志遠來說都是零起點。在這期間,他都是吃住在廠里,凡事親力親為,唯恐有什么閃失。龍志遠記憶最深刻的就是2012年6月25日那天,天氣悶熱,由于連續澆了好幾天的地,他非常困乏,吃過晚飯后倒頭就睡。不曾想,睡下不一會兒就狂風大作、大雨傾盆。帳篷被風刮走,被褥被雨澆濕,他異常狼狽地跑到村支書家睡了一晚上。
合作社成立才一個多月的時間,龍志遠就從白面書生變成了黑黝黝的農民,身體瘦了20多斤。村里面的大伯、大娘看見了都心疼地說,“孩子啊,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干,為啥跑到地里面凈受罪啊?!人家的孩子大學畢業都在外面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都害怕在家里當農民,看看你天天在地里曬,都黑成啥了,你這是為啥呀?”他說,為了帶領咱們農民過上富裕的生活。
在農村這幾年,龍志遠學會了開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學會了打藥、施肥和農作物的管理,學會了科學種田,學會了農民的語言,喜歡跟農民打交道。這在以前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
成型:穩步推進,打出品牌
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從開始的勞動密集型到現在的全機械化作業,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合作社擁有大型拖拉機4臺、聯合收割機2臺、小麥播種機2臺、玉米播種機2臺等完善的農機具。從種到收常年為社員提供優質廉價的農機服務。合作社還建有450平方米的紅薯保鮮窖,能容納商品薯300噸。
合作社生產的“眾村”牌粉條采用的是傳統的手工制作工藝,原料純正質量上乘,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特別是無公害紅薯,更是和多家超市簽訂了常年供貨合同。合作社全年為社員提供質優價廉農藥、種子、化肥。每年為社員節約10萬元左右,得到了廣大社員的信賴與支持。
目前合作社發展社員210戶,社員擁有土地種植面積2000多畝。固定資產50余萬元。并且在國家商標局成功注冊了“眾村”牌商標,專門用于純紅薯粉條的銷售,同時,合作社種植的紅薯獲得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
發展:開拓進取,借力飛翔
2014年5月,合作社擴大種植面積,跟蘭考縣四方農牧有限公司簽訂種植了300畝的青貯飼料玉米。2015年,合作社因發展需要,利用中國農學會和先正達基金獎勵的5萬元資金購買了2臺JB75/300型卷盤式噴灌機及配套設施,從而確保莊稼得到及時灌溉,做到了旱澇保收,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糧食產量。2015年8月合作社通過考察和市場分析,決定用現代技術種植雙孢菇。前期投資50萬,目前已經建成6座標準化恒溫框架式溫室大棚,預計年產雙孢菇 60萬斤,按每斤5元計算每年效益在300萬元。試種成功后,將帶動周邊群眾大力發展雙孢菇種植,共同致富。2015年10月,合作社又和北京農禾之家、北京唯農匯家電商城簽訂了戰略協議,爭取鋪就蘭考農村電商的高速公路,讓農民的東西賣出去,讓外面的東西走進來,讓蘭考農民能夠便捷地享受互聯網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這是龍志遠的夢想,這個夢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現實。他相信,合作社一定可以帶領廣大社員在農業領域創造更多財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