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云陽翻開庫區農業轉型“生態篇”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陳麗娜 王雪梅 字號:【

重慶市云陽縣是三峽庫區重慶段8個重點移民區縣之一,長江三峽庫區蓄水后,云陽縣縣城于1999年開始整體搬遷到了長江對岸。

從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的發展布局來看,云陽縣位于“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中部。這個位于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縣城,集人口大縣、農業大縣、山區大縣、移民大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于一身。

圍繞“生態涵養發展區”主體功能定位,云陽縣委、縣政府提出到2017年建成山川秀美、產業友好、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的國家級生態經濟示范縣的目標,其中把生態農業作為生態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

原有的粗放農業怎么轉型?如何探索適合庫區發展的新產業?生態農業有什么新出路?云陽縣已經悄悄翻開了庫區生態轉型的篇章。

“生態魚”助庫區舊產業升級

為切實加強三峽水庫水污染防治,強化水環境管理,2009年重慶市發出了《關于禁止三峽水庫江津境內網箱欄網養殖的通告》。這個通告使很多人面臨重新擇業的困境。

云陽人歐施春就是這種長江漁民的代表。“2009年以前,我在長江里搞網箱養魚,后來被政府取締。很多人都放棄了,但我想除了養魚,我也做不了別的。”歐施春與另外4個漁民繼續以漁業生產為發展方向,開始了轉型。由于當地人只吃活水里養的魚,歐施春打起了循環流水養魚的主意。經多處考察學習,請多位專家實地踏勘和科學論證,歐施春等5人投資1000余萬元,于2010年10月在云陽縣盤龍街道三龍村組建了萬順水產養殖股份合作社,吸引周邊幾十戶農戶加入,利用河流灘涂地興建漁場。

記者在萬順生態漁場看到,圓形魚池首尾相接,錯落有致,清澈的河水緩緩流進魚池,魚兒悠閑地游來游去。怎么樣做到活水養魚呢?歐施春介紹,魚池水源利用九龍溪溝豐富的天然水資源,每口魚池里面的水每隔30分鐘到1小時周轉一次,流水從第一口水池循環后,流入第二口水池,再由第二口水池流到下一個水池,最后重新排入自然水域。

重新排入自然河流的水能達標嗎?“第一口水池產生的糞便以及由糞便或者殘存食物產生的微生物,排放到第二、第三口魚池喂養花白鰱,這些微生物和糞便都能被花白鰱消耗掉。保證不影響水質。”歐施春說。

“這種方式養出來的魚價格怎么樣?”記者好奇地問道。“雖然這種循環流水養出來的魚比長江里的魚便宜一些,但價格比起人工死水養殖的魚還是高出了一倍。”歐施春告訴記者,2014年合作社產商品魚582噸(其中常規品種162噸,名特水產品420噸),產值873萬元,實現利潤186萬元,為入戶社員返利48萬元。

既然要轉型,就不只是養殖方式的轉型。在萬順漁場,記者看到了三三兩兩的釣魚人。歐施春告訴記者,這是漁場發展的“周末經濟”,休閑垂釣目前能貢獻水產養殖合作社10%的產值。目前,一期工程才開發了30多畝的魚塘。下一步,歐施春打算開發70多畝魚苗繁殖基地,并且建立標準釣魚池。

因為庫區生態發展需要而不得不拆除網箱養殖設施的歐施春,通過改變原有的粗放養殖方式,生態養魚,養“生態魚”,使自己依靠原有產業重新走上了發展正軌。

“一顆冬棗”帶來新產業探索

云陽縣“七山兩水一分田”,可耕農用地并不多。作為三峽庫區唯一一座遠距離全遷的縣城,面臨整體搬遷后的“產業空虛”,云陽縣積極發展特色果樹種植,探索產業發展新支點。

在峻圓科技三峽棗業基地,喝上一杯棗芽茶,聽著徐靖雯這個年近40的女強人講棗園的創建歷程,仿佛能看見一個新產業在眼前蓬勃興起。

冬棗樹在三峽庫區是一種“稀罕樹”,這個產業在三峽庫區也是一個空白。早年在深圳打工賺到第一桶金的徐靖雯早就看上了冬棗這個朝陽產業,在山東、湖南分別建起了棗苗基地,并與一些大學、果樹研究所合作,發展冬棗產業。當了解到庫區和家鄉產業發展的好機遇和好政策后,她決心把這個朝陽產業引回家鄉。2009年,她組織湖南專家13人對云陽各鄉鎮的土壤及氣候進行詳細的考察和調研,最終選定云陽縣盤龍街道柳橋社區進行冬棗種植。

2011年,徐靖雯在柳橋社區流轉土地1000余畝,從湖南引進冬棗、中秋脆舒棗、紫蘭頭、梨棗等品種進行試驗,試種冬棗成功。專家組認為,冬棗試種成功,填補了重慶市9至10月份沒有時令水果的空白,成熟期比北方棗區和南方棗區提早15天至40天,具有市場競爭優勢。冬棗在庫區表現出良好的生態適應性和豐產優質性。

從此,徐靖雯一心一意在云陽壯大棗業。2012年,她注冊成立重慶峻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積極發展周邊農戶利用閑置荒地廣泛種植冬棗。目前,該公司已在柳橋社區整合土地和林地5000畝,建成了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300畝,種植了4年生特色冬棗1200株,種苗繁育基地60畝,種苗10萬株。公司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三峽棗業基地,將產業技術基地覆蓋三峽庫區,帶動區域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據了解,近幾年來基地鮮棗產量不斷在上升,現已達到年產鮮棗10噸,銷售收入達到80萬元,解決農民就業約360人,預計明年年產鮮棗將達到60噸,銷售收入達到480萬元。

基地壯大了還不夠,還得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徐靖雯手指地圖為記者描述自己的棗業“版圖”。近幾年來公司先后在盤龍社區、鳳鳴鎮、票草鎮、紅獅鎮、泥溪鎮、南溪鎮引導農民自發組織成立棗業種植合作社12個,推廣種植冬棗5000余畝,帶動農戶1000戶。

在基地的展示中心,徐靖雯興高采烈地為記者介紹,“棗樹全身都是寶!你看,這是我們正在開發的棗酒、棗酵素、棗茶、棗木梳、棗木筷。”不滿足于應季冬棗,她想要把冬棗做成產業,開發出一系列的加工產品,建設休閑觀光產業園,打造集種植、采摘、科普、休閑觀光體驗、貿易、加工業于一體的棗產業鏈。

除了眼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冬棗產業也能為三峽庫區帶來不小的生態效益。棗樹根系發達,保持水土能力強,特別適宜三峽庫區,能明顯減少庫區的水土流失。

為推動冬棗產業種植,打造三峽庫區冬棗種植產業鏈,助推生態涵養區高效特色產業,2014年云陽縣科委經研究,同意成立重慶三峽冬棗研究所。冬棗產業,雛形初顯。

“天生云陽”提升品牌凝聚力

云陽縣生態良好,農業資源豐富,獨具特色,生豬、柑橘、肉牛、山羊、漁業、蠶桑、烏天麻、核桃等農林產品規模大、品質好。全國“生豬生產基地縣”、“糧食生產先進縣”、“中醫藥先進縣”,重慶市“晚熟柑橘大縣”和“牛羊大縣”,這些榮譽絕非空得。如何發揮這些優質農產品的合力,是云陽縣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云陽縣農委樓上,設有云陽縣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方便游客體驗并購買云陽特色生態農產品。在這里,記者看到,中藥材、茶葉、酒水、養殖產品、調味品等7個展區分布明確。云陽紐荷爾臍橙、泥溪黑木耳、渝峰烏天麻、耀靈香菇、鳳鳴蠶桑、紅獅菊花、平安生態魚、龍缸茶葉、峰谷美地“花蕊核酸”蜂產品……豐富的農產品讓人應接不暇。云陽縣農委副主任黃茂清介紹,經過多年的品牌農業建設,云陽縣有包裝品牌農產品270個,“三品一標”農產品68個,市級名牌農產品16個,榮獲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

滿目綠色優質的農產品,耳聞農委副主任的“自賣自夸”。云陽臍橙獲重慶市柑橘無公害產地區(縣)整體認證,云陽紅橙獲“重慶市名優柑橘評選金獎”和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云陽紐荷爾臍橙獲“中華名果”稱號并入選“2013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青杠樹”牌黑木耳和“陽菊”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陽菊花還通過了歐盟有機認證。渝峰烏天麻獲得了地理保護農產品。精靈子獲重慶市著名品牌和重慶市新產品研發一等獎。

如此豪華的“明星”農產品陣容,是否在市場之路上暢行無阻?黃茂清無奈道,雖然這些生態農產品大多都很暢銷,但“各自為戰”畢竟沒有形成良好的原產地競爭力,云陽生態涵養品質區的特性也沒有完全傳播開來。

這一形勢在今年得到了極大改變。2015年10月16日,重慶首個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天生云陽”正式推出。此次,云陽縣聯合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經過調研論證,創立了“天生云陽”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云陽縣希望通過構建一個價值清晰、形象統一、資源整合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促進云陽多項優質農特資源的整合,使全縣名優農企抱團打拼市場,形成品牌合力,充分展示云陽農業的原生態特質,進一步做大做強云陽農業品牌。

有了品牌,還要做好市場營銷,云陽縣早有準備。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創建已經申請成功,接下來云陽縣將著力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建設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分撥中心、縣級電商綜合服務和配送體系、電子商務產業園等。今年9月28日,云陽縣與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合作,率先在重慶市區縣開辦了“淘寶網·中國特色云陽館”,實現“天生云陽”特色農產品的在線展銷。

“水中養殖生態魚,兩岸種植金果林,林后發展畜牧業。”這已成為云陽庫區產業轉型發展的生動寫照。行走在云陽縣盤龍街道活龍社區的村道上,你無法忽視漫山遍野繁茂的柑橘林,就像你無法忽視云陽縣農業轉型的悄然變化。隨手摘幾個柑橘品嘗,雖未完全成熟,已然甜沁人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