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5年,安徽農機化網就設置了農機購置補貼專欄,以方便信息查詢。10年來不斷完善,于2013年和2015年進行了兩次改版。目前, 安徽省以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建設為信息公開工作的著力點,在做好省級專欄維護工作的同時,指導和督促市縣級專欄的建設和維護。
一是嚴格貫徹落實農業部農機化司大力推進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工作要求,不斷強化省級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建設,優化欄目設置,及時發布信息,示范帶動市級專欄健全化、縣級專欄完善化,更好地滿足公眾需求。開通網絡投訴舉報受理渠道,快速受理答復。及時向部級信息公開專欄提交信息,更新補貼咨詢投訴電話,檢查安徽省專欄網址鏈接,確保準確有效。
二是加強對市縣級信息公開工作的業務指導,加強監督檢查,每年在全省范圍開展三次補貼信息公開情況檢查并進行通報,促進市縣級補貼專欄建設到位,切實發揮有效作用,實現全省互聯互通。在2015年第一、二季度檢查中,安徽省市縣級專欄建設率達到100%。同時,加強信息公開工作培訓,在全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培訓班上,采取集中培訓、個別指導的方式,針對信息工作進行重點培訓,強調公開內容,明確工作要求。
三是將補貼專欄建設任務和責任落實到處室、分解到個人,做到任務具體、責任明確,誰公開、誰負責。確保補貼咨詢投訴電話暢通有效,規范電話受理、答復等流程,為農民、企業提供便捷服務。
四是積極推進信息公開延伸績效管理工作。自農業部開展了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工作以來,安徽省高度重視,先后印發了《關于做好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2014年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考核指標及評分說明》,延伸到所有市縣,對安徽省的考核指標進行細化、量化,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共設立制度建設、重點工作、執行實施、實施效果等四個一級指標,其中“重點工作”下面的“信息公開”二級指標占15分,“信息公開”又細化為4個三級指標:1.專欄是否建立2分,要求市、縣級專欄鏈接地址有效,而且考核市級的時候,只要有一個縣未建立專欄或鏈接地址失效就不得分;2.完整公開信息5分,按照省局的信息公開通報,每次通報中存在內容缺項即扣0.2分,考核市級的時候,匯總市本級及全市各縣區所有缺項,扣完為止;3.簡報發表情況5分,根據各市(含縣區)在省級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發表的簡報數量排名情況,其中前5名得5分,6~10名得3分,11~15名得2分,第16名不得分;4.購機補貼好作品評選活動獲獎情況3分,獲一等獎得3分,二等獎2分,三等獎1分,未獲獎不得分。
為減少推行績效管理的阻力,安徽省農機局強化了對補貼政策和績效管理的宣傳。將2014年4月定為全省農機購置補貼“宣傳培訓月”,陸續在六個地市巡回開展培訓,全省參加培訓總人數逾1000人。2014年下半年舉辦全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業務培訓班,全省100多名從事購機補貼人員參加培訓,同時印發延伸績效管理讀本500冊。
考核完成后,安徽省農機局注重運用考核結果,并通過激勵獎懲調動各級農機部門領導和普通同志的工作積極性。對績效管理評價為優秀的單位,公開通報表揚,通報相關市、縣級人民政府,并在項目資金分配中予以傾斜。2014年農機化產業發展項目中,安徽還專門安排了“購機補貼績效管理項目”。此外,還重視對基層一線補貼工作者的激勵,對表現杰出的同志評為績效管理優秀個人,公開通報表揚,發放獎勵證書。
為進一步準確客觀地衡量全省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工作,2015年安徽農機局引入社會組織第三方力量進行專業化評價,即與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合作,成立專家組,政社分開、管評分離,規范評估程序和方法,量化考核內容和標準,提高評估公信力,力爭做到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促效率、以公開促廉政。第三方將主要負責對各市級農機化主管部門,以及列入省財政2015年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下撥計劃的縣(市、區)農機部門,進行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檢查和農機購置補貼咨詢投訴電話暢通情況檢查后,形成通報表格,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見,對存在問題的市縣進行跟蹤指導。上一季度信息公開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將作為本季度檢查的重點,實行全覆蓋。(安徽省農機局供稿)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