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海岸線,一幅山水畫。威海,是全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第一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群,第一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群,并以全國地級市第一名的成績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如今,威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堅決落實“四個最嚴”、“四有兩責”要求,打造食品、農產品安全“雙安”城市。
2005年的黃曲酶超標事件,使威海的花生出口面臨滅頂之災。痛定思痛,威海下決心強化農產品安全監管,抓源頭治理,抓制度規范,抓平臺支撐,抓文化引領。
十年磨一劍。從問題倒逼、被動應付到主動應對、積極作為,從農產品的縣域試點到食品農產品全域共管,從出口農產品區域化管理到食安、農安“雙城聯創”,實現了安全監管持續加強、食品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持續受益。
黨政同責
突出源頭管控 系統化推進
民以食為天。威海把“雙創”作為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工程,一體化謀劃、一體化推進、一體化考核。按照“標準精細化、問題清單化、督導經常化”的要求,市縣鎮村上下銜接,責任明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農安、食安、公安”三安“聯席、聯勤、聯動”,接報接警一個號碼、信息共享一個平臺、案件查處一支隊伍;36個“雙創”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信息共享、案件互送、風險會商,管理全域覆蓋,工作無縫銜接。
威海市農業局局長戴海波對記者說:“有了好產地,才有好產品。”在工作推進上,威海落實屬地責任,強化源頭治理,從投入品管控、土壤水質保護、污染治理等環節入手,以最嚴格的措施治地治水治空氣,全面凈化產地環境,并大力推進河道景觀化改造,建成區全部實現了雨污分離,污水處理設施覆蓋所有鄉鎮,近海水質達到國家一類標準的占93.2%。同時,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垃圾“戶保潔、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鎮村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如今的威海大力推進土壤生態改良修復,全面推行智能配方施肥,積極治理農村面源污染,耕地取樣檢測,無一例重金屬污染。在此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投入品源頭管控,率先開展農獸藥經營告知;率先實現高毒農藥全程信息化管理,對國家限制使用的農藥全面禁存、禁售,對影響農產品出口的化學投入品實行政府補貼、產品替代,建立農資“一卡通”系統,實現實時可追溯。
內外同標
突出規范制定 標準化生產
作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威海堅持國內國外有標準的,遵標貫標,就高不就低,兩個市場一個標準。國內國外沒標準的,堅持無標建標、缺標補標,以標準化推進規范化。
圍繞打造群眾“看得見”的示范主體、推廣群眾“學得會”的技術模式、落實群眾“拿得到”的經濟實惠,威海大力推行規范化生產,打造標準化基地。如今,威海全市標準化生產基地已達158.8萬畝,占耕地總數的54%,省部級健康水產養殖示范基地100多處,省部級水產原良種場18處,省級國家級標準示范場占比達到60%。威海刺參、榮成海帶等40個地域性農產品被登記為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威海全市“三品”認證比率分別達到60%、82%和70%。食用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三品”認證產品610個。同時,威海全市實行行業自律,統一定標,加工環節標準化。對海參、果業、西洋參等大宗特色產業,成立行業協會,創建了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技術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正在爭取行業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
大小同治
突出主體責任 企業化運營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是食品農產品安全工作的核心。威海市農安辦主任王憲潭告訴記者,威海市食品農產品龍頭企業數量多、規模大。泰祥、好當家、華隆等一批龍頭企業占全市一半以上市場份額,家家悅等連鎖超市的食品供應量占全市80%以上。為此,威海引導企業自覺強化食品安全意識,嚴格質量安全控制。規模以上企業主動申請HACCP、ISO22000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認證率達到75%。
小食品、小攤販、小餐飲、小作坊點多面廣,食品安全風險高,執法監管難度大。威海聚焦“四小”,加快行業升級改造,變擾民為便民,變難點為亮點。小食品店,全面落實“五有標準”經營有資質、安全有承諾、管理有制度、單據有留存、制售有公示。小攤販,推行定點編號,入市經營,備案管理,統一制作貨柜、統一著裝標志、統一健康查體、統一廢物處置。小餐飲,實施清潔廚房建設和明廚亮灶工程。小作坊,加快生產向園區集中,實現統一模式管理,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原料采購、統一檢驗檢測、統一制度要求、統一生產場所、統一供氣供水、統一污水處理。
農產品生產涉及千家萬戶。威海積極穩妥地推進適度規模經營,依托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變分散經營為統一管理。如今,威海農民合作社發展到2429家,實現所有涉農村全覆蓋。全市累計流轉土地73.6萬畝,其中規模化流轉比例達62%。
產銷同管
突出平臺建設 全程化控制
針對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中間環節很多的問題,威海堅持以平臺建設為抓手,運用現代管理手段,把監管措施分解到每個部門,落實到產加銷、儲流運每個環節。
信息采集在網格、宣傳培訓在網格、監督管理在網格、安全預警在網格,網格覆蓋全域。威海將全市劃分為7個區市大網絡、74個鎮街中網絡、2917個村居小網絡,1200多名一線執法人員,5375名協管員全部納入監管網絡。同時,威海建立了市級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各縣建立了檢驗檢測機構,鎮街全部建立了快速檢測室,引入8家第三方檢測企業,形成互為補充的檢測體系。在智慧城市框架內,建設食安監管平臺,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肉菜流通等重點領域全部實現電子追溯,全市80%以上規模化種植養殖基地實現產地準出和原產地追溯,規范使用“一票通”,準出、準入有機銜接,來源、銷路“兩頭清”。
軟硬同促
突出道德養成 社會化監管
再好的裝備機制也要有人去落實。威海74個基層所人員實行“5+1”配備,5名執法人員,1名政府統一聘用的檢測人員。64個涉農鎮配備2~3名專職農安員。村居協管員合二為一,每人每月補貼200元。79名食安專家及時會診,消除安全隱患。上萬名科普和勸導志愿者活躍城鄉,普及食安常識,倡導食安理念。
文化是軟實力,更是硬基礎,道德自律、文化自覺是食安工作的根基。威海大力推進“君子之風·美德威海”建設,大力弘揚“存好心、當好人、做好事”的文明風尚,大力倡導“尚德、誠信、守法”的食安文化。通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企業、誠敬做產品、“小手拉大手”等活動,強化食安意識,構建道德防線,用文化軟實力打造安全硬保障,讓安全生產、誠信經營、健康消費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威海,一座環境優美的生態之城、健康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正在以人民群眾的福祉為第一追求,以人民群眾的安康為第一責任,向食品安全放心之城的目標邁進,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