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衛生行政部門和各醫院不斷加大打擊炒號“黃牛”的力度。但“黃牛”們卻瞄上了衛生部門正在力推的預約掛號便民服務,轉戰網絡,炒起了預約號,這些專業“炒號”網站宣稱,廣州所有專家號都能提前掛。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號販子”幾乎壟斷了專家號源,有位專家每周只有8個號源,他們宣稱掌握5個左右號源,每個號880元起步,而正常掛號費只有9元。(9月10日《新快報》)
醫療機構推出網上預約掛號舉措,原本出于減少患者起早排隊和來往奔波之苦的便民考量,并希冀此舉能夠對破解“黃牛”倒號發揮遏制效應,豈料事與愿違。“號販子”不過是與黃牛“倒票”如出一轍的“壟斷”招數:事先用不同名字注冊一批賬戶,每天掐準了網絡預約平臺的放號時間,用秒殺器多臺電腦同時搶號;亦或是待醫院上班時間一到,幾十部電話同時撥號,幾秒鐘就能成功掛到一個號。沒有多大技術含量卻能屢試不爽的背后,折射出網上掛號制度設計不周、監管乏力的管理短板。
一面是每號9元的公開透明,一面卻是880元起步的高價出售,如此有網址、有價碼、有叫賣、明目張膽的倒號牟利緣何無人制止,政府相關部門不作為和“號販子”幾乎零違法成本,或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據了解,關于倒賣車票、船票等有價憑證的不法行為,我國《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都有明確具體的認定標準和處罰規定不同,對于倒號牟利的行為,我國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也許正是這種無法可依的立法空白,成就了“號販子”們的有恃無恐和悶聲發財,也讓監管者的出手整治頗顯有心無力。
當然,導致“號販子”猖獗的根本誘因,還在于專家號源緊缺的社會現實,只有擴大和滿足人們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有效供給,才能從根本上消弭倒號牟利的就醫市場。這不僅需要培育更多醫有所長的各類專家人才,也需要引導和矯正人們過度迷信和依賴“專家”的就醫思維,更有賴于以推行“分級診療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深化醫改,只有切實提升基層醫院的診療服務能力,真正實現上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才有望為倒賣號源的“老大難”釜底抽薪。
(河南省漯河市)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