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備耕之際,遼寧省各地陸續啟動春耕備耕工作。為了實現種植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解決非優勢區玉米種植規模過大、種植效益降低的問題,遼寧省從實際出發調整種植結構,2016年全省計劃調減玉米種植面積200萬畝以上。那么,對于普通農民來講,這調整的“200萬畝”種點啥?怎么調?當地的春耕備耕形勢怎樣?近日,記者走進遼寧春耕一線。
“我們社里種了20000畝地,去年10000畝種了水稻,10000畝種了玉米,今年打算拿出3000到4000畝作調整,種點兒豆類啥的,其余的10000多畝地種水稻。”鐵嶺市眾鑫贏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聯社理事長聶明告訴記者:“去年就因為玉米種植效益低,俺們損失慘重,都快活不下去了。”據了解,眾鑫贏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聯社去年種的玉米賣出價格是0.8元,這在當地算是運氣好的,普通農戶是賣不到這個價格的。今年,該合作社在玉米種植上不打算投入太多,“種個幾百畝得了”。
聶明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按照每畝地600元的流轉價格,種植玉米折合種子、化肥等物資430元左右每畝,加上水電等種植成本差不多得1200元每畝,“要是種豆的效益還不如種玉米,今年恐怕就會虧更大了。”這是最讓聶明擔心的,“現在最盼望的就是國家趕緊出臺關于玉米種植價格的補貼政策”。據了解,像聶明這樣的種植大戶,因為前幾年玉米種植效益不錯,加上國家有好的政策,一度擴大玉米種植規模,并且在農業基礎設施上投入頗多,自從去年玉米價格下調后,今年想種玉米的都不敢種了,“現如今持觀望態度的多”。為了提高效益,聶明打算這兩年再拿出幾百畝地搞田間蟹養殖項目。
據鐵嶺市農委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鐵嶺市農作物預計總播種面積891.1萬畝,其中糧食作物709.8萬畝、經濟作物181.3萬畝。為了適應新的糧食購銷形勢,按照糧經飼統籌、農林牧結合的要求,鐵嶺市積極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推動種植業轉型升級,以適當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為重點,結合沈鐵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和西豐輝山乳業、大牛乳業、川順公司等企業需求,適度發展青貯飼用玉米和鮮食玉米、水稻、大豆、蔬菜、果樹、苗木花卉等作物。今年,全市調減了籽粒玉米面積12萬畝。目前,種植業結構調整計劃已得到全面落實。
據了解,不只是在鐵嶺,自從今年年初遼寧省出臺《關于全省種植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后,全省各地紛紛結合本地情況,作出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朝陽市作為典型的干旱丘陵地區,一方面從提高單產上做文章,調結構不減產,保障自給自足;另一方面結合地區優勢,發展高效農業,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朝陽市農委獲悉,2016年除了要抓好設施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將產業調整與市場開發相結合發展市場農業外,還打算結合開發綠色食品與發揮區域資源優勢發展優質特色農業。2016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4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617.5萬畝,玉米調減29.06萬畝。
撫順市今年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將調減玉米種植面積7.24萬畝,相應增加特色高效作物種植面積,提高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
2016年,瓦房店市農業生產按照“穩糧食、優蔬菜、增水果、提質量”的發展思路,把握農時,提早安排各項農事活動。目前,農業系統按照農村和農業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市鄉村正全力做好春耕備耕生產工作。在提高糧食單產、穩定總產的前提下,以設施農業和果業發展為重點,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年內計劃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126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糧食作物106.2萬畝,油料作物2萬畝、蔬菜16.3萬畝,其他作物1.5萬畝。計劃籽粒玉米播種面積71萬畝,比上年縮減5萬畝。主要用于增加谷子面積0.2萬畝、大豆3.2萬畝、薯類0.8萬畝、蔬菜0.3萬畝、青貯玉米0.5萬畝。
遼寧省農委糧油作物處負責人劉永昌告訴記者:“今年,全省計劃調減玉米種植面積200萬畝以上,其中遼西北地區調減比重占全省的70%以上。調減的玉米面積用于發展花生、大豆、蔬菜、花卉、雜糧、薯類、食用菌、優質牧草等;玉米種植重點增加青貯玉米、優質加工玉米和鮮食玉米面積。”
據劉永昌介紹,遼寧省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主要有三點。一是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做優”糧油產業,調減非優勢玉米種植面積,適度恢復優勢區水稻種植面積,增加雜糧等作物面積;“做強”蔬菜、水果優勢產業,推進高標準設施農業小區建設,適度擴大設施蔬菜生產規模,推進設施農業提質增效,實施水果振興計劃,建設高效經濟果園,推進水果生產向遼南、遼西水果產業帶和遼中北部優勢果品產區集中;“做精”特色產業,食用菌以東部山區和遼西部分地區為重點,中藥材、小漿果以東部山區為重點,加快產業布局由點狀分布向片狀、帶狀延伸。二是調整作物品種結構:發展優質農產品:穩定增加優質水稻、出口型食用花生種植面積。大豆生產要恢復面積,穩定油用大豆面積,擴大高蛋白食用大豆面積,實現與國外高油大豆的錯位競爭;要“以養定種”發展青貯玉米,根據養殖生產布局和規模發展優質飼料作物,建立糧經飼三元結構。示范推廣高淀粉馬鈴薯等專用品種。三是調整作物產品結構: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進農業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擴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規模,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近日,國家統計局遼寧調查總隊對遼寧省14個市、25個縣(市、區)的涉農部門和部分農戶春耕備耕生產專項調查,調查結果表明:今年全省春耕備耕工作動手早,行動快,措施強,農資供應充足,農資價格下降,資金保障到位,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從農資供應總體情況看,截至3月10日,全省春耕期間化肥需求量為326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2.4%,可供量為326.6萬噸,高出需求量0.2%。糧食種子需求量為11.7萬噸,比上年同期略減0.2萬噸,農藥需求量為2.4萬噸,柴油需求量預計為33.1萬噸。從調查情況看,各類物資供應充足,基本能滿足備耕生產需求。隨著全省設施農業的迅速發展,預計今年塑料薄膜需求量將達到35.7萬噸,是上年同期2.7倍,目前農資部門已備35.6萬噸農用塑料薄膜,其中地膜的需求量為29.4萬噸,是上年同期的5.2倍。
從農資價格總體情況看,受國際油價低迷的影響,農資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化肥價格總體下降。全省糧食種子平均價格比上年下降4.5%,油料種子平均價格比上年上漲1.1%。農膜、農藥價格略降。
從備耕資金準備情況看,全省春播備耕所需資金為245.5億元,需要由各級財政、銀行信貸以及農民自籌解決。其中,財政支農資金約為9.2億元,銀行信貸資金約為72.4億元,農民自籌資金為158.1億元。截至3月10日,財政支農資金和銀行信貸資金可供量分別為9.2億元和73.8億元,已全部到位;農民自籌資金存缺口1.8億元,相差1.1%。因此,銀行信貸部門應預留部分農業貸款額度,確保春耕生產的順利進行。
2016年,遼寧省財政廳圍繞支持全省春耕備耕,積極籌措資金,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截至2月底,已累計下達省以上財政支持春耕備耕資金18.3億元,包括農作物良種補貼5.3億元、農機購置補貼5.9億元、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維修養護資金7.1億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