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要進步,關鍵在支部。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基層黨組織來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基層黨組織來帶動,農民素質提升需要基層黨組織來促動。遼寧省海城市近年來圍繞“既當縣域發展百強縣,更當全國黨建標兵縣”這一總體目標,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新模式,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以“壓實一個責任、打牢四個基礎、提升三個功能”為內容的農村基層黨建“143”工作體系,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得到進一步增強、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責任力”催生“發展力”
去年冬天,早已過了收獲的季節,馬風鎮祝家村的村民還在果園里忙活著。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以前這時候他們都躲在家里“貓冬”,喝大酒、打麻將,可那是“窮樂呵”,過年連給親戚孩子的壓歲錢都掏不出來。自打跟村里的黨員唐華利學會了果樹栽培技術,日子富裕了,人也閑不住了,現在他正提前為第二年做準備……
這幾年,在唐華利直接帶動下走上致富道路的村民有100多戶。他把自己掌握的田間管理、果樹栽培等技術都無償地傳授給了村民。唐華利說:“我在村里負責‘科技致富崗’,一個人富起來了,還要帶領大家一起富,這是黨員的責任。”
唐華利是祝家村73名共產黨員的縮影。在村黨支部帶領下,祝家村的全體黨員開展了黨員承諾、踐諾,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全村26名無職黨員分別認領了政策宣傳、科技推廣等9個崗位。而早在幾年前,祝家村黨支部就采取黨員干部帶頭,村民自愿參與的方式,成立了南果梨合作社,建起了南果梨批發市場,注冊了自己的商標。不僅全村人均收入六年翻了兩番多,而且被評為鞍山市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走出了一條“黨政經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發展道路。祝家村黨支部被評為遼寧省先進黨支部、鞍山市標桿黨支部。
黨員干部帶了頭,群眾有勁頭。正是應了那句話:“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溫香鎮廣大群眾在村干部的示范帶動下,2015年僅半年時間就順利完成了8個村的土地確權工作,并在當年流轉2萬畝土地,有力地促進了規模經營的發展。海城市2015年完成土地確權40萬畝、利用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流轉土地8.35萬畝、交易額6343萬元,完成確權的村集體財力年增加12萬元以上。
在海城市委領導班子看來,要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就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抓好責任落實。市委出臺各戰線黨建三年規劃,細化逐年目標任務,具化管黨治黨工作措施,把“軟任務”變成“硬指標”,壓實主體責任,全面強化“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不稱職”的責任意識,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對鎮局黨委(黨組)書記逐個建立量化細化的黨建項目清單,大幅提高黨建工作考核權重,實現黨建責任的具體化和實物化,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完整責任鏈條。他們通過建立“黨建任務清單”,將黨建責任明確到項,將任務具體到人,將時限精確到月;通過建立“黨建問題清單”,逐一分析根源、制定整改措施、落實具體責任人和整改時限,組織逐項整改;通過建立“黨建項目清單”,突出農村基層黨建的代表性、特色性、突破性和前瞻性。并在鎮村之間實行黨建工作責任“聯簽”、問題“聯議”、工作“聯述”、成果“聯評”、業績“聯考”,進而形成以上帶下、以下觀上、上下聯動、層層加力的抓基層黨建責任聯動機制。每年年末,海城市委都組織鎮、村書記進行黨建述職,進行黨建考核互相評議。
事實證明,“三單五聯”在強化農村基層黨建責任落實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三制五法”育出“干事創業過硬隊伍”
走進中小鎮中小村一個小區,拱廊兩側的新景舊貌對比照片墻令人真切感受到這里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中小村一窮二白、環境臟亂差,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今天的中小村,舊貌換新顏,一躍成為“全國文明村”、全省美麗宜居標桿村,人均收入達3.26萬元。
在文體活動廣場,一塊石頭上刻著的“實干”兩個大字格外醒目。村民鄭閎說,他們村的黨總支正是憑借著實干精神,帶領全村黨員群眾用十幾年時間把一個貧窮落后村打造成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黨總支書記姜永波更被大家親切地稱作“大實子”。黨總支堅持強村與富民相統一,大力發展經濟,讓集體有收入、讓百姓有錢賺。“黨員干部行得正、說得出、做得到,時刻把百姓放在心里,把致富攥在手中,群眾認可,也愿意跟著黨總支干。”
要在建設新農村進程中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作用,關鍵靠有效的制度保障。姜永波等人根據多年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經驗總結出一套“三制五法”。他介紹說,“三制”是村干部八小時坐班考勤制、民主理財監督制和“四議一審兩公開”制。通過這3個制度來約束村干部的履職行為,杜絕“一把鎖”看門、“一張嘴”定事、“一支筆”報賬的問題;“五法”是黨員管理功能分區法、網格管理法、積分管理法、定向培訓法和星級評定法。通過這5種辦法來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實現組織覆蓋個性化、黨員義務具體化、黨員管理精準化、黨員培訓經常化、示范引領形象化。
2015年,中小村作為全省基層組織建設示范點迎接了全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的拉練檢查,他們在黨員干部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創新做法受到好評。
“三制五法”由此成為海城市委抓農村基層黨建“143”工作體系的主要內容之一。
海城市委僅2015年就從市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了43名優秀年輕干部到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充實農村基層黨建干部隊伍。海城367個村中有196個村被列為遼寧省宜居鄉村建設達標村、28個村被遼寧省政府確定為省級美麗鄉村,2個村被農業部評為全國最美休閑村,2個村被評為中國60佳小康村,2個村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3個鎮被評為遼寧省宜居示范鎮、3個鎮被評為國家級宜居示范鎮。
靠功能提升“擦亮”黨建品牌
周末,響堂管理區的“黨員志愿者”殷成祥準時來到空巢老人劉大爺家,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殷成祥告訴記者,管理區成立12支志愿者服務隊,共2989人。他們把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及鄰里守望等作為日常重點工作,實現了“志愿者服務無盲點”。
2015年,響堂管理區結合《海城市“爭當全國黨建標兵縣”相關工作三年規劃》,打造“5.15”黨建品牌工程,投入300萬元用于黨建支出,重點實施“組織建設工程”、“黨建示范工程”、“素質提升工程”、“愛心援助工程”、“為民服務工程”5大工程,包括15項重點活動。“志愿者服務無盲點”,就是其中之一。
“5.15”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發展功能和服務功能。2015年,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又新建5個黨支部,形成了企業黨支部和社區黨支部并駕齊驅的黨建格局;全區11個社區集體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全面拓展活動,新建430平方米公共行政服務大廳,建設社區級便民服務站11個,辦理為民服務事項360件。
傍晚時分,在三家堡村、大桃村村里的河濱公園、文化體育活動廣場、文化大院等文化娛樂場所,人流如潮。村民黨員李長志感慨地說:“這幾年村里酗酒、賭博的沒了,扯閑話、鬧矛盾的少了,學科技學文化學致富手段的多了,勤儉樸素節約的多了,文明守禮健康、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生活已經成為時尚,美麗鄉村讓城里人很眼熱很向往。”
據了解,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海城市還率先在全省成功試點實施村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員兼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村級手機微信“陽光村務”工程兩項試點,實現了市鎮村三級“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的全覆蓋,率先在全省縣域將落實“兩個責任”系統化,全面實現廉政文化“六進”。
遼寧省鞍山市委副書記田野表示,海城市將繼續全面推行農村基層黨建“143”工作體系,實施“黨建示范工程”,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夯實改革發展幸福的組織基礎,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標兵村、示范村,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前建成高標準小康社會,建設富庶文明美麗幸福新農村提供堅強保證。
海城的實踐經驗證明,凡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強的地方,則村強民富、和諧文明。而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就必須通過開拓創新來不斷提高黨建的科學化實效化水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