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趟出轉產轉業的新路徑——浙江嘉興市生豬養殖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踐探索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何曉霞 李錦華 字號:【

上世紀90年代,浙江省嘉興市的生豬養殖業日漸繁榮,成為供港供滬的重要產地,年存欄量曾一度高達300萬頭,占全浙江省的近五分之一。“家家戶戶都養豬”,一度成為嘉興養豬業繁榮之景的映照。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養豬逐漸成為嘉興市廣大農民生產致富的重要支柱,生豬養殖場(戶)數在高峰時曾達到12.75萬戶。

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和數量的速增,生豬產業發展與生態容量的矛盾在近幾年日益凸顯。據嘉興市委副秘書長、市農辦主任、市農業經濟局局長葛永元介紹,“散戶為主的密集式養殖,既增加了管理難度,又加大了環境承載負擔。”尤其是2013年“上海黃浦江死豬漂浮事件”的發生,給嘉興生豬養殖產業來了一記沉重的打擊。如何走出困境,引導生豬養殖走上健康發展道路,成為嘉興農業面臨的一道門檻。

痛定思痛后,2013年,嘉興釜底抽薪,在全市開展了以“拆違減量”為核心的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三年行動。從此,嘉興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和規章制度,疏堵結合,開始了一場以“轉產轉業”為目標的自我轉型發展探索。

穿過現代風格的木色咖啡屋,是一片精致草坪。青草與藍天呼應,勾畫出農場莊園的美景。這里是嘉興南湖區新豐鎮曾經的養豬大戶周根榮的家。無法想象的是,記者腳下透著青草香的土地,在2014年以前都是臭氣熏天的豬舍。

周根榮指著腳下和不遠處的樹林子告訴記者:“2014年響應政府的號召,拆了3650平方米豬舍,一部分改建為現在的咖啡屋和餐廳,一部分種綠化苗圃。”在2014年“拆違減量”行動中,周根榮是竹林村村支書陳云華做工作帶頭拆的第一人。有些戲劇性的是早在1985年,他也是當地政府發動帶頭養豬的第一人。

從第一個養豬,到第一個拆豬舍,周根榮經歷了嘉興市養豬業從起到興再到轉的全過程。“要說轉行有沒有損失,那肯定是有的,但是不轉也不行啊,環境污染確實嚴重。現在兒子和兒媳種一些園林綠化苗木,搞一些咖啡餐飲,環境舒服多了。”周根榮作為養得最早、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專業戶,他養豬的年收入平均在30~50多萬元,但是轉行做園藝苗木以后,基本上都在吃老本,還未到盈利的階段。

轉型發展使養殖戶收入在短期內受到影響,那么如何讓老周轉得心甘情愿?

從政府層面看,“拆違減量”需要先確定“拆誰的,如何拆”。葛永元向記者介紹,2013年嘉興先后配套出臺了8個關于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加強養殖服務監管、規范病死豬無害化處置的政策文件,市與各縣(市、區)連續三年簽訂了生豬養殖業減量提質目標責任書,明確階段性豬舍拆違和生豬控量目標,層層推進落實。

在強大的行政推動力下,“拆違減量”工作迅速展開。“不僅要做得實,更要細致,要科學。”葛永元告訴記者,“市、縣兩級聯動,重新調整、科學劃分了禁養區、限養區。”工作人員逐場簽訂“一場一策”治理方案,切實推進了拆違整治工作。

更重要的是,拆除豬舍要按標準給予足額補償,讓退養農戶退得出、轉到位、穩得住。“拆除豬舍按照每平方米150~300元不等的標準,給予退養農戶轉產轉業補助。”據介紹,按規劃周根榮的養豬場位于禁養區,“應該立即拆除。”由于周根榮的豬舍建設成本較高,最終他以每平方米300元的標準獲得了補償款共計105萬元。據統計,嘉興全市累計投入30余億元,幫助10多萬戶原從事生豬養殖的農戶順利實現了轉產轉業。同時,對符合條件的無勞動能力退養人員實行托底安置。

退舊業,創新業。為了讓退養農戶順利實現轉產轉業,嘉興市農辦、市農業經濟局聯合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廣泛開展培訓。“通過免費開展技能培訓、組織專場招聘會等形式,引導和幫扶退養農民從事水果、花卉等高效種植業,或轉移到二、三產業創業就業。”據葛永元介紹,“提供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要實現培訓與退養人員的就業意向、崗位推薦和技能要求緊密結合,進而有效提高退養人員的就業創業能力。”僅南湖區近三年已舉辦各類轉產轉業培訓班142期,培訓人員6611人次,組織召開專場招聘會44期,提供就業崗位12952個,為廣大農戶轉產轉業提供了有效支持。

“我和孩子參加過幾次培訓后,創辦了嘉興市綠森園藝有限公司,流轉了100畝地,發展苗木栽培,期間遇到些市場困境。現在兒媳借助苗木基礎搞鄉村休閑農業,效果不錯,還是年輕人有想法。”周根榮對兒子兒媳的先進理念很支持。他說,像原來那樣的養豬方式,跟不上時代,就得淘汰。他也很高興自己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從早上9點就開始圍著豬舍轉了。”

兒媳婦陸芳艷作為主力,全程設計、建設了這個以舉辦派對、婚禮酒席和校園活動為主要業務的咖啡餐飲農場。“嘉興市舉辦一場戶外婚禮的場地費是5000元左右,我們這里環境好、交通方便,正式營業后會增加自助烹飪區、綠植園藝DIY等活動,一定會很有吸引力。”雖然只是試營業,但是從客人的笑容和贊嘆中,她看到了休閑農業的未來。陸芳艷給這個農場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森榮花苑”。原生態味道十足的牌子下面有一行小字:“從心享受慢生活。”周根榮說,這也是他們一家人的心愿。

嘉興市還有很多像周根榮一樣退養生豬,從“轉產轉業”中獲得新生的農民。百合美果蔬農場主陸建明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過去他是上萬頭存欄量的養豬場老板,如今是以油桃、葡萄、食用菌、洋香瓜為主的設施果蔬農場老板。這個聰明、勤勉的地道農民,在轉型中發揮了自己對市場的敏感性和踏實肯干的優秀品質,闖出了現代循環農業的新路。

“我的大棚里都施用自己用食用菌菌渣和羊糞混合漚制的有機肥,所以水果口感都很好,銷路也不錯。”陸建明告訴記者,在當地農經部門的支持下,他引進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優良品種,享受了購買有機肥的優惠政策。唯一讓他有點遺憾的是,由于羊糞的數量太少,每年還是需要購買300多噸有機肥。“如果我的農場能搭配養殖500頭豬,那就完全可以實現內部循環了。”

養殖戶轉產轉業成功,打開了嘉興市生豬養殖業結構調整的成功之門。通過集全市之力,上下聯動,嘉興以行政手段、科技手段、市場手段和法制手段組合發力,使“拆違減量”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到2015年底,全市累計拆除違建豬舍1617.88萬平方米,生豬養殖場(戶)數由高峰時的12.75萬戶降至目前的1萬戶以內,生豬存欄量降至32.77萬頭。目前,全市僅保留45家生豬規模養殖場,生豬養殖規模化率100%。

農村環境得到改善,是轉型發展的最大成效。2014年,在浙江全省年度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中,嘉興市首次被評為優秀。回望嘉興生豬養殖三年轉型路,源頭減量是頭號功臣。“嘉興市將以更大的步伐邁向生態化治理與現代化養殖目標,在生豬養殖業結構調整中取得更大的成績。”葛永元站在往日豬舍今日花園的土地上,道出嘉興農業的前路。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