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位于甘肅中部,地處黃土高原、甘南高原、隴南山地交匯地帶,是全省和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早在清朝,陜甘總督左宗棠就奏稱,定西是“苦脊甲于天下”。近年來,當地政府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洋芋工程”。目前,馬鈴薯已成為定西精準扶貧的第一大產業。“十二五”期間,貧困戶收入從2019元增長到3498元,貧困戶數量由28.8萬戶減少到10.6萬戶。以往被當作度荒充饑的“小土豆”正在成為能脫貧、可致富的“大產業”。
強化政策扶持,推動扶貧產業快速發展。定西著眼打造“中國薯都”的戰略部署,制定出臺了《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意見》《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三年實施方案》,每年拿出500萬元支持馬鈴薯產業發展。今年4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入推進馬鈴薯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施方案》,對馬鈴薯富民產業培育工作提出了年度目標任務,并分解到各縣區,確保馬鈴薯富民產業培育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2015年,定西市種植馬鈴薯293.52萬畝,產量500多萬噸,總產值達135億元。其中10.59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馬鈴薯近29萬畝、產量48萬噸。安定區村民王耀南說:“以前年年種糧不見糧,現在不種麥子種土豆,產量要高出好多倍,既能當菜吃,又能當糧吃。”
注重龍頭帶動,確保貧困戶“粘”上產業鏈。定西采取“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簽訂專用薯種植及收購訂單,鼓勵貧困戶開展馬鈴薯標準化種植,吸納貧困戶進入企業打工。其中,種薯生產企業帶動貧困戶建設10萬畝種薯繁育基地,畝均收入7000元以上;加工龍頭企業每年建設原料基地70萬畝左右,帶動貧困戶種植15萬畝,戶均實現收入1.5萬元。2015年,全市種薯生產企業32家,吸納貧困戶就業528人;萬噸以上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27家,吸納貧困戶就業432人;培育發展馬鈴薯運銷大戶3200余家,帶動6900多戶貧困戶從事鮮薯銷售經營。
推進主食加工,使產業創新惠及廣大薯農。定西抓住國家實施馬鈴薯主食開發與加工戰略的有利契機,成立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聯盟,制定了馬鈴薯主食良種引育推廣、標準化種植及創新種植模式、文化挖掘推介等十大行動。采取“一企一策”辦法,積極研發并生產馬鈴薯饅頭、面條、掛面、馕、面包、糕點、粉絲等主食產品,實現加工品種多樣化、系列化、專用化。建立“主食加工企業+貧困戶”模式,全市馬鈴薯主食加工企業與有條件的貧困村貧困戶簽訂專用薯種植及收購訂單,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帶動貧困戶增收。目前,全市主食加工企業建立專用品種標準化基地5萬畝,帶動1萬貧困戶種植2.5萬畝。
實施一分田工程,把貧困戶擺在分享收益的最前端。定西耕地土層深厚、土壤疏松、透氣性適中、富含鉀素,干旱少雨但與馬鈴薯生長雨熱同期,是脫毒種薯和良種擴繁的最佳區域。當地政府立足種薯繁育區位優勢,鼓勵并支持種薯龍頭企業,選擇有條件的貧困村建立原種擴繁基地6萬畝,并從2014年以來實施脫毒種薯一分田工程,每年選擇3.5萬戶貧困戶,每戶種植馬鈴薯原原種0.1畝,力爭經過三年努力,使全市300萬畝馬鈴薯品種得到更新。通過自繁自種并與周邊農戶相互換種,貧困戶馬鈴薯良種種植面積持續擴大。目前,定西已成為全國最大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年生產脫毒原原種超過8億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