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農產品原產地保護,是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原產地名稱也稱為地理標志,一般指某地區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稱,用于指示產品的來源,且該產品的質量特征完全或主要取決于當地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傳統工藝以及人文背景等因素。
安徽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必要性
安徽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光、熱、水資源豐富。多樣的地貌類型、土壤類型,孕育著大量的特色農產品資源。十幾年以來,全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申報、登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目前安徽水果類地理標志產品獲得認證已達14個?;鶎诱{研表明,雖然申報單位獲得了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證書,但是其保護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與生產發展的實際需要還有較大差距,與國際競爭的新形勢還不相適應。
法國原產地名稱保護的成功做法
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起源于法國,迄今為止,在法國已經有500多種產品受到了原產地名稱保護。其運營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葡萄生產區域、酒莊和酒的等級劃分。產地分類布局和栽培區域劃分。在法國根據生態條件和土壤特性確定相應的葡萄品種結構,進行產地分類布局。例如,波爾多以生產“濃郁型”的紅酒為主;布根地則以生產“清淡型”紅酒和“清爽典雅型”白酒為主。根據土壤、水、光照等生態因子,波爾多葡萄酒產區劃分為梅多克Médoc、格拉夫Graves、圣愛美濃St.Émilion、波美候Pomerol、蘇玳Sauternes和巴薩克Barsac產區。
酒莊的等級劃分。葡萄園級法定產區分為一等酒莊Premier grand cru、優質酒莊Grand cru classe、中級酒莊Cur bourgeois、村莊級酒莊Village AOC。吉倫特河左岸1885年列級酒莊分級制度體系誕生,成為法國乃至全世界葡萄酒分級體系的奠基之作,并沿用至今。1954年,右岸的圣愛美濃產區也頒布了自己的分級體系。1959年,格拉夫產區也頒布了自己的列級酒莊榜。
酒類的等級劃分。葡萄酒被劃分為四個質量等級,從高依次降低為法定產區餐酒(簡稱 AOC)、優良地區餐酒VDQS、地區餐酒Vin de Pays和日常餐酒Vin de Table。其中,只有法定產區餐酒和優良地區餐酒可以使用原產地名稱。
政府與企業聯合開展原產地名稱保護工作。“主管+協管+協助”的協同化管理方式。按照《法國原產地名稱保護法》的規定,法國政府設置以國家原產地名稱局為“核心主管”、葡萄酒國家行業辦公室和關稅增值稅總局、普通稅總局、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農業部統計辦公室等機構協管、行業協會協助的協同管理模式。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法國葡萄酒行業協會主要為葡萄種植者和葡萄酒生產者提供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按照行業標準監督酒的質量、保護酒的品牌、促進酒的銷售。葡萄酒行業協會是政府與企業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能較好地將產品市場、政府決策和生產者相結合。
采取“酒莊+經紀人+酒商”的銷售模式。在法國,葡萄酒經紀人為酒莊尋找客戶、為酒商挑選酒莊,還負責協調交易過程中的葡萄酒價格;而酒商擁有巨大的銷售網絡,可以把葡萄酒賣到世界各地。經紀人是酒莊和酒商之間的紐帶。這種銷售模式充分兼顧了各方利益,是一個高度穩固的商業系統。
完善的原產地名稱保護法規體系。國家頒布生產法規。法國原產地控制命名制度(AOC)是保護原產地產品質量、特性、產地和生產工藝的一個法律保障體系。法定產區原產地命名控制授予原則必須滿足有關條件。
主管部門出臺法規。法國原產地主管部門還出臺有關法規,葡萄生產過程都建立了可追溯制度。
行業協會發布地方生產規程。政府授權的行業協會,也根據服務轄區情況,制定并發布葡萄和葡萄酒的生產操作規范。
安徽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多維度思考——以“碭山酥梨”地理標志保護為例
“碭山酥梨”原產碭山縣,目前碭山縣境內黃河故道兩岸,栽植碭山酥梨的面積約30萬畝,其中100年以上樹齡約6萬株。
加強果園、果樹和果品等級劃分,推進優質優價??茖W劃分碭山酥梨適宜栽培區。碭山縣碭山酥梨分布在黃河故道兩岸,與法國波爾多地區吉倫特河兩岸和布根地沙丘條狀地帶葡萄種植的模式高度相似??山梃b法國波爾多和布根地葡萄產區分級管理模式,依據碭山酥梨的生物學特性和地域土壤類型,劃清原產地碭山酥梨適宜栽培區和核心區,并將產區分為5個等級:栽培適宜區(黃河故道及周邊沙土地區域);栽培核心區(黃河故道兩岸);村莊級果園;一等級果園;特等級果園(100年以上老梨樹栽培區)。
開展優勢碭山酥梨等級果園認證。在原產地適宜栽培產區,開展優勢碭山酥梨種植基地認定。認定方式應從特等級果園開始,成熟一個認定一個,逐漸擴大認定范圍,符合原產地標準的果園發給“碭山酥梨地理標志產品生產基地證書”。
劃分碭山酥梨年份區段。依據果樹樹齡與果實品質的相關性,以及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特征,將碭山酥梨劃分為:100年以上;100~20年;20年以下。在核心產區,首先從100年以上樹齡開始建立檔案信息,分別建立二維碼,記錄植株圖片、編號、生產者、經緯坐標、樹齡、株行距、樹體營養等檔案信息。
嚴格碭山酥梨果品分級。首先建立一套科學、完整、詳細的《碭山酥梨地理標志保護果品等級標準》,發放“碭山酥梨地理標志產品生產基地證書”的園區內,予以強制執行。優先將“特等級”和“一等級”碭山酥梨果品作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進入銷售市場。
加強碭山酥梨生產過程監管,促進優質生產。建立地理標志保護的標準體系。由政府牽頭、協會參加、企業參與,共同制定碭山酥梨原產“保護管理辦法”、“種植基地標準”、“種植技術管理標準”、“品質量管理標準”、“產品采后處理標準”等。
完善碭山酥梨生產監管體系。碭山酥梨原產地保護管理委員會與生產經營主體應簽訂“碭山酥梨果品質量安全承諾書”,明確原產地碭山酥梨生產基地保護的責任、義務和必要的生產規范。對不符合標準的經營主體,予以撤銷其“碭山酥梨地理標志產品生產基地證書”,堅決淘汰不合格的產地和產品。
碭山酥梨地理標志實施動態監管。一方面鼓勵生產加工企業開展自律性檢測,同時建立完善的市、縣檢測網絡,對授權使用碭山酥梨地理標志的實體,采取一對一定點監管。將果園基地環境、投入品和果品質量納入監測范圍,加大抽檢頻率、提高抽檢比例、擴大抽檢范圍。另外,積極開展省級例行檢測,對不合格產品建立黑名單制度,為碭山酥梨原產地產品參與國際競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構建數字化智慧果園,構建追溯體系。梨園物聯網平臺建設。在原產地碭山酥梨核心產區,采取物聯網數據傳輸、存儲與融合應用,逐步構建可視化大數據平臺;結合生產檔案,預測和預報生長季節梨園病蟲害發生情況,科學分析梨園用肥、用藥、用水現狀,指導適時補肥、排水、灌溉和打藥情況。
梨園全程追溯平臺建設。按照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的有關規定,實施商標編碼和產品可追溯制度,切實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商標標志、統一包裝設計、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市場監管。從生長季開始,詳細記錄土壤管理、施肥類型、病蟲害防治措施涉及的農藥名錄、使用農藥劑量等“果品身份”信息,并將生產信息及時錄入“網絡平臺”,并與防偽二維條碼關聯,及時激活網絡平臺和防偽中心計算機查詢系統,供消費者查閱和監管部門查詢。
碭山酥梨果品銷售平臺建設。為有效保護原產地碭山酥梨品牌,建構科學的果品銷售平臺。一是構建通暢的信息發布渠道。可以通過行業協會,及時、準確地將果品相關信息予以發布,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愿望和消費熱情。二是鼓勵原產地經營主體,積極嘗試眾籌、電商、微商、網銷、期貨銷售和訂單銷售。三是建立監管有效、點面結合的營銷型聯合體。探索銷售總代理、批發商、零售商應層層簽訂銷售協議,以規范原產地水果市場經營秩序、保護原產地碭山酥梨品牌信譽。
加強社會化組織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在碭山縣成立碭山酥梨原產地保護管理委員會。分別成立“縣級”行業協會、“核心區”行業協會和“特等”級等果園行業協會。
培育“原產地+經紀人+果農”的產銷主體。探索通過培訓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建立一支精干的原產地碭山酥梨銷售經紀人隊伍,認真研究和推動形成“合作組織+經紀人+果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有效地將合作組織、經紀人、果農有機結合。
幾點啟示
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實質。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歸根到底是對特定環境、特殊品質、特定價值等的保護,也是保護優質資源、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利。獲得地理標志保護后的農產品,是一種標志、一種品牌、一種昭示,它就能給該產品帶來一種獨享的聲譽。從社會經濟學角度分析,原產地標志這種知識產權文化,可以促進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
行業協會對地理標志保護的作用。生產者、企業、政府是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主體,但是行業協會的作用不可忽視。行業協會不同于個體農戶,具有信息優勢、協調優勢的特點;原產地保護直接關系到協會成員的經濟利益,具有責任心強的特點;行業協會的成員都是原產地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組織便利的特點。
原產地域的界定是嚴肅的科學問題。波爾多葡萄酒享譽世界,與得天獨厚的“風土”條件密不可分。由此可見,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必須與實際原產地域相符,且保護區域不能隨意擴大,導致名不符實。應著力避免十年前普洱茶因保護區域泛化,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其品牌聲譽受到一定的影響,引起產業效益跌宕起伏。
安徽特產農產品原產地保護任重道遠。目前,我們以碭山酥梨地理標志保護為試點,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其保護模式將逐步延伸到懷遠石榴、三潭枇杷、長豐草莓等其他特產水果。安徽地道特色農產品眾多,發展潛力巨大,亟待通過原產地保護的途徑,擴大影響、提高效益、提升競爭力。例如,安徽祁門紅茶世界有名,堪稱“世界四大紅茶”。
下一步,我們將依據產業特點,不斷探索創新原產地保護方式,在祁門紅茶上先行推廣應用,并逐步延伸到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產品的保護。同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成功經驗推廣到安徽特產蔬菜、地道中藥材保護之中。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安徽品牌農產品的發展,穩步增加農民收入。
(作者系安徽省農委主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