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憨娃子回家了!”清早,村里的嬸嬸嫂嫂們,像云集在樹上的麻雀, 聚攏在村東頭的橋頭上,嘰嘰喳喳地談論個不休。
“憨娃”姓喬名志華,是村里第一個考上城里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志華在大學學的是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畢業后,應聘到南方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后來他自己創辦起旅游公司,再后來,也在城里擁有了別墅和豪車。正值他的公司生意風生水起之時,有一天,志華突然厭倦了城里的生活,與曾經是大學同學,后成為媳婦的禾禾商量,咱換一種活法,回鄉下胡家崖村安家吧。于是,他們變賣了城里的公司、別墅和好車,開著一輛黑色皮卡車,回到家鄉胡家崖村。
胡家崖村有什么好呢?村前是山,村后還是山,遠處依舊是山連著山,一條透亮的澗河水,從村中間穿越而過,幾棵老核桃樹,滄桑地戳在村子上空。村里的一些年輕人,似乎過夠了山村單調的生活,向往城里的熱鬧和繁華,于是紛紛到城里打工去了,其中有一些索性帶著老婆孩子到城里買了房子,定居了下來。就這樣,村里的一些老房子們由于長期無人居住,大部分臨近坍塌了,院里長滿了荒草。志華家的房子,也是如此。他的父母去世的早,無牽無掛的,他很少回家,他家院墻成了殘垣斷壁,長滿許多“毛毛蟲”草。這次志華和媳婦回村居住后,鄉親們指著他倆的背影,不約而同地說:“這娃真憨!”
喬志華回村后,首先拉了幾車青磚,到鎮里雇來工人,把自家的四合小院,里里外外修繕了一番。經過整修,書房、客廳、客房、廚房,古香古色,蠻有情調,他還給天天洗澡的媳婦禾禾,專門設計了自動化衛生間。志華把自己家安排好后,和媳婦禾禾在村前村后,山上山下,轉悠了幾天。喬志華學旅游專業,媳婦禾禾是專修電子商務和園林設計的研究生。他倆忙活了幾天,于是,就有了想法。媳婦禾禾很快畫了幾幅胡家崖村設計圖,他們的思維,盡可能體現胡家崖老村風貌和現代山村融合在一起的鄉村特色。一天晚上,志華邀請老村長、三爺四叔們等村里一些長輩們來家里喝茶。他們邊喝著茶,邊研究出設計圖,聊一聊胡家崖村未來發展的構想。直至月亮漸漸墜下對面的山梁,茶喝透了,志華和鄉親們的心也敞亮了,暖暖的。
說干就干。志華和鄉親們整理村中間的河道,在河岸兩旁用石頭砌起了堤壩,在堤壩上用水泥硬化了路面,栽植了白皮松、黃櫨樹、綠竹,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在村東頭,將疏通河道的沙石、淤泥堆成幾個人工小島,圍城三四個人工小湖。還在村前村后的山峰上修建幾個小涼亭。志華從城里開回的黑色皮卡車,在整修村容村貌派上了用場,送這家的孩子去鎮里上學,送那家的老人去鎮里醫院病了,志華都有求必應,忙得不亦樂乎。雖然皮卡車外觀狼狽不堪,滿身泥點,但跑起來格外起勁。在村里人的眼里,志華和禾禾成了真正的胡家崖村里人。
志華將村里青山秀水的美景拍成圖片和視頻,發在微信圈里。以前在城里的搞旅游的同行們看見了,很感興趣,帶著團隊來胡家崖村體驗鄉村休閑旅游。人們坐在湖中小島上,品味烤黑魚、烤河鴨,欣賞著湖光山色,別有一番味道。于是,村里每天的游客絡繹不絕,村民們忙把閑置的老屋子改成農家賓館,口袋也越來越鼓了。
志華的媳婦禾禾也閑不住,做起了微商。她發揮自己電子商務的特長,幫助村民用手機開起了微店。她把村里自產的野山楂、山核桃、黑木耳,以及石磨子加工的高山小麥面粉、高山玉米糝子、大豆等土特產,很快通過微店外銷出去,村里人漸漸嘗到了掙錢的甜頭,做微店的鄉親們越來越多了。村里人感慨地說:“再也不用去城里打工,在家門口照樣有錢賺!”
以前在城里打工和居住的人,得到消息后,回村看到了村的新變化,很眼饞。立刻就拖家帶口地又搬回到村里。逢人便說:“今后再也不去城里了,我們的根就在胡家崖!”
清晨,陽光沐浴在秀美的胡家崖村,志華和禾禾著一身運動裝,在河邊跑步。村里的嬸嬸嫂們像云集在樹上的麻雀, 依舊聚攏在村東頭的橋頭上, 眺望著正鍛煉身體的志華和禾禾的身影,又嘰嘰喳喳地談論著說:“這娃不憨!”
(河南靈寶市朱陽鎮中心學校 馮敏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