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以來,安徽連續分六批從省、市、縣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選派2萬多名年輕干部到貧困村、難點村、后進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
選派干部到村任職,安徽一做就是15年。
15年來,6批共2萬多名年輕黨員干部走進貧困村、難點村、后進村和軟弱渙散村。“總體來看,全省85%的選派村整體工作都進入了所在縣鄉先進行列,同時涌現出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模范基層干部、小崗村原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談起選派工作,安徽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訾金雷如數家珍:“通過第一書記的艱苦奮斗、真抓實干,廣大選派村的基層組織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安徽選派工作還被中央組織部評為‘十佳地方特色工作’。”
圍繞中心服務“三農”
“土地確權工作進度不能慢,要抓點緊,不能耽誤農時”,“串塘工程項目要抓緊準備申報材料,近期我再去市水利局咨詢一下相關政策……”這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在定遠縣范崗鄉宋府村服務大廳,滁州市清流監獄選派干部、范崗鄉宋府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姜維錦正在召開村“兩委”會議。如果不是滿口的農事俗語,大家無法將這名從警20年的人民警察和村第一書記聯系在一起。而按滿紅手印的“申請書”又讓大家相信了姜維錦在3年多的選派工作中與宋府村結下的深厚感情。正是一張54個村民代表聯名的“申請書”把姜維錦留了下來,再干3年。
宋府村位于定遠縣范崗鄉東南5公里,全村有22個村民組、3300人,黨員61名。由于自然條件惡劣,全村居民始終難以擺脫貧困的帽子。自2012年姜維錦到村任職以來,他和村“兩委”班子積極理清思路,尋找發展優勢,帶領廣大村民走出了一條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15年來,2萬多名“姜維錦”耕耘在淮河兩岸,奉獻在大江南北。“按選派批次來說,前三批選派第一書記主要派到貧困村任職;第四批結合全省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工作,主要到‘難點村’任職;第五批結合基層組織建設年分類定級,主要到‘后進村’任職;第六批結合脫貧攻堅和軟弱渙散村整頓,主要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任職,實現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的全覆蓋。”省委組織部農村組織處副處長周叔利介紹說,15年來,該省選派工作按照省委提出的“加強組織、發展經濟、富裕農民、維護穩定、鍛煉干部,促進農村全面進步”的目標要求,始終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務,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我們始終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選派工作的首要任務,廣大選派第一書記經常組織農村黨員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要求,帶頭深入農戶、深入田間地頭,理清工作思路。通過選優訓強村級領導班子,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打造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周叔利告訴記者,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近年來,通過換屆,選派村班子的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整體功能進一步增強。在前5批1.6萬個選派村中,先后有8887個選派村調整了黨組織書記,發展黨員8萬多名,有25萬多名黨員參加“雙培雙帶”先鋒工程、85萬多名黨員參加設崗定責,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代辦事項達到610.2萬多件。
為不斷提升選派干部的履職能力,更好地服務“三農”,安徽對選派第一書記分別進行崗前培訓和年度培訓。邀請高校教授、省直部門負責人和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采取專題輔導、案例教學、涉農政策解讀、互動交流等方式,圍繞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涉農政策解讀、農村扶貧開發、群眾工作方法等內容加強教育培訓。同時,對選派干部工作進行量化考核,15年來共評選表彰省級優秀選派干部標兵1050人。在人選方面注重選派年齡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各級后備干部到村任職,要求一般在40歲以下的優秀年輕黨員干部。全省2萬名選派第一書記中,35歲以下的占61.7%,36~40歲的占30.9%,41歲以上的占7.4%。
“難點村”變示范村
渦陽縣小辛村原是皖北一個典型的“難點村”。2010年前,村里連一條像樣的砂石路也沒有,全村欠外債15.3萬元,基礎設施落后,群眾收入偏低,干群矛盾突出。
“2010年初,我報名參加了全省第四批選派干部工作,到小辛村任黨總支第一書記。這是我第二次到村任職。”選派干部、安徽省地稅局直屬分局副調研員楊傳杰說,“看到村里的困難,我下定決心,在這里干兩年,讓群眾富起來。”上任后,楊傳杰帶領村“兩委”班子深入田間地頭,走訪黨員群眾,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他不僅拿出自家的積蓄,還從親戚家借來部分資金,湊了30多萬元帶到村里,先行墊資建設村部,很快贏得當地干部群眾的信任。兩年中,通過爭取各類項目資金,村里修通了8.5公里水泥路、架涵橋50座,打機井40眼,新挖引水渠4.2公里,困擾多年的“行路難”、“用水難”問題得到解決。在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以后,楊傳杰把工作重心放在招商引資上,為小辛村引進了1家投資3000多萬元的服裝廠和1家投資1.8億元的源和堂藥業股份公司,解決了當地農民就近就業難題,實現了當地群眾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大發展。
楊傳杰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15年來,實施選派村經濟發展項目2.93萬個,爭取各類發展資金106.65億多元,累計化解村級債務13.8億多元,選派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大批貧困村、后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跨上新臺階,曾經的‘難點村’漸漸變成了‘示范村’。”訾金雷副部長告訴記者,實際工作中,廣大選派第一書記圍繞推進農村扶貧開發、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個中心任務,立足村情實際,找準自身優勢,著力在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上下功夫,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引導農民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組建專業合作社,千方百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廣大選派第一書記以改善民生為己任,從群眾最不滿意的事情改起,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益事業,解決了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使群眾得到了諸多實惠,群眾打心眼里高興。
“15年來,選派村新建村組道路8.6萬公里,挖當家塘3.71萬口,打機井6.38萬眼,開挖疏浚溝渠5.23萬公里,新建生產橋涵7.76萬座,改擴校舍248.1萬平方米,有力地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訾金雷說。
沈浩式干部不斷涌現
“我們不要項目不要錢,只要再留楊書記兩年。”
2012年,渦陽縣小辛村村民給安徽省委寫了一封信,467戶村民集體摁下紅手印,請求省委組織部留楊書記再干一屆。
信中的“楊書記”,正是楊傳杰,自2004年起被安徽省委組織部選派任第一書記。他4次報名選派進村擔任村第一書記,先后進駐3個村,陸續駐村的時間累計長達10年。
“我是沈浩的戰友,如果是沈浩面對村民的挽留,他會怎么做?”面對467枚紅手印,楊傳杰毅然決定留下,與小辛村的黨員群眾繼續戰斗。
和楊傳杰一樣,15年來2萬多名選派干部奔波在廣袤田野上,揮灑汗水,點亮青春。“廣大選派第一書記紛紛以沈浩同志為榜樣,自覺把農村廣闊天地作為鍛煉成長的‘訓練場’,近年來,涌現出了以沈浩、金嵐嵐、楊傳杰等同志為代表的一大批選派干部先進典型。”訾金雷副部長介紹說,廣大選派第一書記主動深入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通過與群眾朝夕相處、為民傾心辦事、奔走爭取支持,使他們更加了解農村、懂得農業、加深了對農民群眾的感情,也磨煉了意志,錘煉了品格、提升了境界。“初步統計,全省前五批選派干部中,共有1.1萬多人被提拔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其中提拔為正處級和副處級干部的900多人,每批選派干部任職期滿后,都有很多選派村的黨員群眾聯名要求挽留選派干部繼續在村任職。”
為把選派工作落到實處,安徽省每年都組織進行一次集中調研督查,采用電話查崗、隨機調研等方式加強對選派干部在崗情況的督查,及時向市縣選派辦和選派單位反饋查崗情況。各市、縣每年根據省里制定的工作要點,細化選派工作任務,每半年對選派工作進行一次集中調研督查,定期編發工作簡報,開好選派干部季度例會,及時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選派工作深入開展。
通過選派干部到村任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明顯加強,群眾對黨委政府的滿意度不斷增加。選派第一書記通過實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糾正過去一些村里項目建設由少數人暗箱操作的“潛規則”,實行公開招標,陽光運作,選派村的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落實情況明顯好轉,得到黨員群眾的信任,贏得了民心。
同時,選派第一書記還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通過引導村民移風易俗,組織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教跳廣場舞、組建腰鼓隊、開展籃球、乒乓球等體育比賽,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組織評選“好兒媳”、“好婆婆”、“好青年”等,充分發揮他們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在鄉村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社會穩定,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群眾對黨委政府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