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推進農業農村發展方式、產業業態和經營主體創新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顧益康 字號:【

首先,要把握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新趨勢;其次,要對農業農村發展的目標、方向和方式進行重新定位;最后,要探索農業農村新業態、新經濟、新主體發展的新路徑。

農業農村發展的新趨勢有5個標志:一是小康時代來臨。現階段,人們新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旅游、健康、休閑、養生、養老、娛樂等消費越發火爆,體驗式消費、品質消費、浪漫消費等新消費業態也日益興起,比如在傳統節日“七夕”送玫瑰花,以前被叫作“浪費”,現在則是“浪漫的消費”,這些都對農業農村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二是綠色發展大趨勢。以近兩年的浙江為例,“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等措施多管齊下,引領全省進入生態環境全面整治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思想在浙江深入民心,已經成為浙江農業發展的典型模式。三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這對農業農村發展的影響尤為深遠,是一場革命性變革,涉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比如農技APP推廣,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端的信息傳遞解決幾乎所有問題,將不再需要大量的推廣人員。四是后工業化和后城市化特征顯現。在城市生活質量開始下降、霧霾多、開車堵的同時,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卻正在日益興起,農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當前,城鄉間的優劣勢顯著轉變,正在經歷“第三次鄉村變革”,第一次是伴隨農民工進城產生的“鄉村裂變”,第二次是伴隨新農村建設產生的“鄉村蝶變”,現在則是新形勢下的“鄉村復興”,是自發的新一輪“上山下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產業融合催生新的產業業態和空間形態。近年來,浙江在農村地區推行“特色小鎮”建設,既有工業的,也有農業的,還有信息化特色小鎮、健康特色小鎮、旅游特色小鎮等,每個特色小鎮背后都有一個主導產業,每個主導產業背后都有旅游或者生態的元素。通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被創造出來,通俗講,以前農村農民空閑房只能給老鼠住,現在農村農民空閑房可以給老板住,給老外住。

農業農村發展目標、方向和方式的重新定位,集中在3個方面:第一,目標要從高產轉向高品位、高品質、高生態。過去農業的主要矛盾是糧食數量問題和人民溫飽問題,現在則是供需平衡和結構性過剩的問題,我們要研究如何滿足小康時代城鄉居民的多元化消費需求,農業農村發展的技術路線要走高效益、多功能、綠色化發展的模式。第二,方向是要不斷轉變和豐富農村發展的功能。原來的農村是農民安居樂業的家園,現在的農村不僅要完善原有的功能,也可以發展成為城里人休閑養生的地方,也就是說,農村不應該僅僅是農民的,也應該成為城里老人和文化人休閑、養生的地方,成為城里人的后花園。第三,方式是要拓展農民增收的渠道。以前我國農民增收主要靠農業增產、靠勞動力轉移,如今這些方面增收的潛力已經不大,要依托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農業新業態,同時要加快盤活農村土地和農民住房等沉睡資產,實現農民財產性收入和資源性收入的增加。

針對新路徑的探索,提4點建議:一是要提高創新的聯動性和系統性。新形勢下的農業農村發展創新不是單方面的,而是涉及農業的產業功能、產業業態以及具體的技術路線、經營方式、經營主體等多個方面。例如產權制度改革,一定要活起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二是要鞏固小農的主體地位。小農是我國農業的基本特點,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和精耕細作的農業制度是小農的比較優勢。在新形勢下,既要繼承和鞏固以小農為基礎的家庭經營,又要推動家庭經營發展實現專業化和多功能化。例如浙江的農業結構調整提倡“小而特、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美”,其核心在于通過多樣化發展提高小農和家庭經營的抗風險能力。三是要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主體。依靠老齡化的農民來搞農業,農業是沒有出路的。要打破原來的舊思想,培育農業農村發展的新主體,包括城里人、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只要是有能力、有意愿搞農業的,都是新農民。四是要增強農村改革創新力度。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進城鄉配套改革,特別是土地制度、宅基地和農民住房等關鍵領域改革,把財產權交給農民,讓農民的地、農民的房、農民的山真正活起來,只有這樣,農民才能有新的活法,活起來的農業農村才有生機和活力。

(作者系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客座教授、農業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