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充分發揮服務科學決策智庫作用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農業部黨組成員、人事勞動司司長 中共農業部黨校校委會副主任 畢美家 字號:【

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題,發布系列研究成果,是“崇農講壇”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部黨校發揮服務科學決策智庫作用的重要形式。各位領導和專家對總報告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點評,既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總的看,研究主報告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部黨組關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重大課題為主線,結合我國國情和農業產業特性“特殊內涵”的理論與概念分析,明確了基本觀點;依托在10個省(區、市)18個縣(市、區)開展的為期215人·天的實地調研,通過81次座談會、2000多份問卷調查,總結了農業供給側面臨的突出問題;利用多學科知識,從基本國情、體制機制、公共政策、行政管理等多個視角,分析了問題根源,明確了改革思路,提出了改革建議,調研基礎可靠,研究方法科學,框架結構合理,分析邏輯清晰,研究思路創新,成果系統完整,是一份有質量的研究成果,對部黨組科學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主報告在研究的內容上還有幾點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主報告的內容具有理論意義。一是主報告對比其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考慮對農業需求的管理,通過分析農業生產特性和基本國情制約,豐富了“供給管理”有關理論與概念的內涵,并將理論內涵外化于實際工作;二是主報告把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三個重要抓手——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構建,一個重要支撐——制度與政策體系構建,統一納入“農業供給體系”分析框架;三是主報告指出“適度規模經濟”是一個中國特色的概念和理論分析工具,明確提出農地“適度規模經營”是一個政策目標,需要政策支持才能得以實現。

第二,主報告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政策與實踐意義。一是主報告揭示了實現農地“適度規模經營”政策目標的“三大制約因素”,強調了政策引導的重要意義;二是主報告強調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群體性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指出完善農業公共政策要堅持“三個導向”的基本思路;三是主報告提出了改革的“著眼點”“關鍵點”“核心點”“發力點”等“四個要點”,指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堅持的重點方向和基本引領;四是主報告指出了政府在“口糧絕對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等方面的“三個保障”責任。

第三,主報告的觀點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一是主報告明確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防止“兩種傾向”,既要防止過分強調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忽視政府作用發揮、降低支持保護力度;也要防止過多利用行政性計劃性手段,過度使用農業產業政策,影響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發揮;二是主報告明確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行政管理,要克服4個思維慣性,即“求大求快”思維方式、“一刀切式”管理習慣、“要素擴張”經營依賴、“產出總量”管理偏好等;三是主報告明確提出,實施農業產業政策尤其是財政政策,要防止“三個扭曲”,防止扭曲市場主體行為,防止扭曲資源要素價格,防止扭曲公平競爭環境。這些觀點,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警示意義。

當然,本研究報告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的方面,希望課題組同志認真吸收各位領導、專家的意見建議,繼續深化研究、完善思路。我在這里提出幾點希望和要求。

第一,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農業部黨組關于加強和改進部黨校工作的意見。近期,農業部黨組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這將成為部黨校今后改革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希望大家認真貫徹文件要求,特別要加強研究這方面的力量,充分發揮黨校服務科學決策智庫的作用。

第二,進一步跟蹤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的新情況、新做法、新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久久為功。希望課題組在科研工作中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發揚“釘釘子精神”,密切跟蹤、深入研究這一重要問題,持續關注這一領域的變化和發展。

第三,進一步研究提出統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任務的具體辦法。“補短板”“降成本”“去庫存”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項重要任務,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從推進周期上看,必須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從地區差異上看,又需要有所側重、有所選擇。希望課題組在提出統籌推進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把解決短期矛盾與化解長期制約結合起來考慮,進一步提出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具體措施。

(本文系作者在“崇農講壇·2016”上的講話,標題為編者所加)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