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潛心研究 集聚眾智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中共農業部黨校校長 余欣榮 字號:【

舉辦“崇農講壇”,既是農業部“每月講壇”活動的拓展與創新,也是今年部黨校與人事勞動司圍繞部黨組中心工作,聯合開展重大問題研究、服務部黨組科學決策的創新項目,還是紀念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建院6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在前期開展領導報告、專家講座、調查研究、研討交流等系列活動的基礎上,今天,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題,集中發布系列研究成果,是“崇農講壇”系列活動的“重頭戲”。

最近,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同志就加強黨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部黨校打造成為服務“三農”決策的重要智庫。農業部黨組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部黨校服務科學決策的新型智庫地位,要求黨校進一步強化科研工作職能,充實科研力量,加強隊伍建設,重點圍繞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對策性“三農”重大問題開展研究。近幾年,在農業部黨組的領導下,黨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和積極成效。去年,圍繞“農地承包經營制度與政策”,成功舉辦了“現代農業改革發展”高層論壇;今年,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辦“崇農講壇”,對推動黨校職責的履行,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和一流干部人才學府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作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部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大方向。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也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任務和總的抓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順應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又體現了中央提出的新的發展理念;既契合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方向,又體現了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問題導向要求,事關農業現代化目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針對農產品消費結構升級的要求,為滿足城鄉居民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健康”的快速變化,必須通過改革,逐步解決目前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針對農業國際競爭力不高的現實,也需要通過改革,補齊農業“短板”、降低生產“成本”、優化“庫存”結構,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逐步消除糧食等部分農產品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現象。針對保持農民持續增收的需要,必須通過改革,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發育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針對農業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難題,急需通過改革,促進科技進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降低化學投入品數量、提升使用效率,保護農業資源、治理生態環境,有效破解資源環境——這兩道“緊箍咒”,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種種問題的根源,解決難題的辦法,主要都集中在農業供給側和供給結構上,迫切需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當前和今后很長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

但是,與其他領域相比,農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不少特殊的背景和要求。受農業資源稟賦條件的約束,我國不具備普遍實施大規模農業經營的條件,小農大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存在。受農業自然再生產規律的約束,加速農業經濟再生產過程的努力受到諸多限制。受農業自身特性的約束,農業生產面臨勞動成本上升,特別是面臨利益機制建立難等諸多難題。受多部門行政體制的約束,相互間職能業務銜接不夠,管理工作統籌不夠,公共資源整合不夠。所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約束多、難度大、周期長,更具復雜性和艱巨性,更需要潛心研究、統籌謀劃、深化改革。

本屆“崇農講壇”選題意義重大,課題組扎實開展基層調研、座談訪談、問卷調查,注重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研究方法科學,成果值得肯定。希望在座的領導、專家暢所欲言,對課題成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見和建議;希望課題組潛心研究、集聚眾智,進一步完善課題報告,力爭為部黨組提交更有質量、更有價值、更有影響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預祝“崇農講壇”活動圓滿成功!

(本文系作者在“崇農講壇·2016”上的講話,標題為編者所加)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