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苦與樂的歲月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劉淑芬 字號:【

1980年初,中國農墾干部學校(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前身)在河北省涿縣(今涿州市)東城坊鄉的一塊荒野上復辦。我有幸成為之后那段歷史的親歷者。

新成立之初,學院條件之艱苦可能是現在的年輕人難以想象的。校園里,刮風時空中黃沙漫卷,下雨時地上濕滑泥爛,搭建幾間簡易活動房就是教室。幾排舊磚瓦房當作宿舍,冬天沒有暖氣燒火取暖,夜間生火墻還容易使人燃氣中毒。為此,有人寧愿挨凍也不愿燒火墻,而在夏天,因為沒有電風扇,大家都汗流浹背飽受蚊蟲叮咬。學校基礎設施設備缺乏,全校只有一部電話,一臺20寸彩電成了全校師生的寶貝。夜幕未臨,大家就提前搶占位置,眾口難調,電視頻道被調來調去,電視從來沒有在一個晚上播放過一檔完整的節目。全校僅有的一處公共廁所,還是在校外野地里搭建的,沒有路燈,夜里只能結伴前往;學校周邊沒有公交車,外出要走到幾里以外的鄉政府乘小巴去涿縣,小巴一天只有1~2趟,趕不上車就得徒步走幾個小時才能到涿縣。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為集聚力量開創事業,農墾部從各地國營農場抽調了一批干部作為建校骨干力量。何部長在簡易活動房里接見全校職工時指出:“這里條件雖然簡陋,卻承擔著全國農墾領導干部的培訓重任,關系著今后農業發展,你們要挑起重擔,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把學校建起來,不辜負黨的重托……”領導的諄諄教導和殷切希望堅定了我們要辦好學校的決心——沒有退路,唯有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沒有教師,更沒有現成的教材,怎么辦?我們走出去到學校聽課學習,同時請進來有經驗的老師到校授課。老師和學員一起聽課、一起討論、一起到農場搞基層調研。大家虛心請教,認真備課,在農場實際講授中磨煉自己,逐漸成長為“干校”第一批教員。為編出符合學員實際的教材,老師們經常不舍晝夜加班加點……他們將對“三農”和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化為三尺講臺上的堅守。

老師們的成功系于個人努力,更來自于可愛可敬的學員們。他們千里迢迢、背著行囊從黑龍江、海南島、新疆、西藏等地遠道而來,為的是學習知識提高管理水平,促進中國農業的發展,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頑強的毅力感染著我們,鼓舞著我們,即使再苦再累,我們也要讓學員學到真正的科學知識和管理現代化農場的知識,這是我們的責任。

學員的精神感動我們,我們的不懈努力也贏得了他們的尊重,濃濃的師生情感把我們聯結在一起。每期學業結束時,感謝信、表揚信貼滿墻;學員離校時,全校教職工夾道歡送、戀戀不舍。學員們離開校園后,心里依然牽掛著學院發展和老師們,農場計劃外的一點細糧他們自己舍不得吃,而是用于支援學校改善教職工生活,冬天送來的南方新鮮水果,老師們吃在嘴上甜在心里。我們幫助他們學習科學知識,他們為辦好學校出謀劃策。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涌泉之恩以心相報,在那艱苦的環境里,這種友誼給我們帶來無限溫暖和甜蜜。

在部黨組的關懷支持下,全校教職工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為學院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農業發展培養了一批批人才。為此,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實現了我們的人生價值是最大的快樂。

至今,那段苦中尋樂的日子依舊深深埋在心底,早已化作人生中最美麗的記憶。

(作者系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退休教授)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