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江蘇沭陽 花木產業筑牢扶貧根基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朱衛東 馬良 周銘敏 字號:【

“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把花木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農民人均純收入從7986元增長到12940元,實現了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32.7萬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十三五”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以來,全縣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23.1萬人,2016年將脫貧4.8萬人,其中花木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脫貧1.1萬人。

打造優勢,花木成為富民主導產業。沭陽縣地處黃淮平原,屬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是“南花北移、北木南遷”的優質馴化地。該縣花木種植歷史悠久,當地政府堅持把花木產業作為發展經濟的突破口和主導產業。近年來,更是力爭將沭陽縣打造成中國花木生產第一縣,創百億元級花木產業集群,叫響“花鄉沭陽”金字招牌。圍繞縣鄉以上干道兩側大力發展花木生產,重點打造了境內京滬高速、新245省道、新205國道、宿遷大道、新344省道等兩側連片規模花木基地。建設中國沭陽國際花木城、周圈盆景市場、新河花木電商采購基地等十余個大型花木集散市場及中心;花木產業實現了由苗木到園藝、由綠色到彩色、由“點”到“線”到“面”轉變。花木產業已成為富民主導產業,在扶貧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由2011年的4萬畝發展到50萬畝,花木從業人員約25萬,年實現花木產值52億元,帶動了4.1萬低收入農戶實現增收。

龍頭帶動,農戶在產業扶貧中受益。沭陽縣充分發揮花木龍頭企業在產業扶貧中的引領作用。狠抓內培外引和帶動機制創新。對外引進了三葉園林等一批占地3000畝以上的大型花木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了江蘇省內首家上市花木企業——蘇北花卉以及一批大型花木種植企業,其中縣內單體種植面積超1000畝的花木企業(大戶)達29家。周集鄉低收入戶謝建中說,“我身體有病干不了重活兒,村里幫著把我的農田流轉給了企業,每年有固定流轉收益,扶貧資金入股每年有8%分紅,老婆還能在花地里打工,我平時也能在自留的土地上種點苗木、蔬菜,收入穩定。” 像謝建中一樣,當地已有629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與園林公司簽訂了幫扶脫貧協議,低收入農戶還可以得1萬~2萬元的扶貧貸款支持,種植的花木、多肉植物等都能“加價包銷”。沭陽縣以“政府+公司+金融+低收入農戶”模式,形成產業扶貧“大合唱”,受到低收入農戶歡迎,也得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的認可,形成幫種、幫養、幫收、幫銷以及聯戶帶動、入股分紅等多元幫扶格局。目前,全縣花木扶貧產業園已發展到36家。

科技創新,花農在品種轉型中增效。沭陽縣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花木產業科技服務體系。依托省市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成立了花卉苗木研究中心、盆景研究院、花木科技超市等一批科研機構,做好花農培訓和“科技入戶工程”,深入村頭、花圃田頭、花農家中抓好指導培訓,并開展推廣示范工作,讓低收入戶迅速掌握種植技術。耿圩鎮低收入農戶都說:“這些年好了,經常有免費的技術講座,怎么種花木,怎么育盆景,都講得明明白白。如今,我們也都成了種花木的行家里手。”

加快轉型升級,淘汰老品種,引進新品種,主導種植模式正在悄然改變。顏集鎮花農榮劍介紹,他和妻子仲秋香經營12個塑料大棚,種植3000多平方米40多種多肉植物,以往種植綠化花木,畝產最多2萬元,現在培植的多肉植物能收入十萬余元,同樣辛苦一年,年收入能翻上幾倍。沭陽縣在去年建成占地3000畝的蘇臺(沭陽)花木產業園的基礎上,今年又在耿圩鎮建設了占地420畝的多肉植物家庭農場集群,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在章集街道建設100畝的鮮切花生產基地,畝產值達到6萬元。全縣先后引進、培育花木新品種40余種,花木品種已發展到3000余種,新品種植面積超過30%,近1萬戶低收入花農從品種轉型中獲利。

產業融合,扶貧鏈條不斷拉長。沭陽縣把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作為提高花木產業整體效益、促進農戶穩定增收的重要抓手。近年來,以國際花木城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三產融合發展,花木產業正加速向互聯網經濟、旅游經濟、生態經濟融合發展。通過國際花木城、沃彩園藝、花木大世界等實體花木園藝市場、電商配送中心、倉儲物流中心建設和連續四屆舉辦中國花木節,以及全國精品盆景展,著力提高花木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10月份剛剛閉幕的第四屆中國·沭陽花木節、中國盆景制作比賽暨第二屆中國精品盆景(沭陽)邀請展,吸引游客達22萬人次,吸引資金約17億元。同時,致力打造“虞姬故里,花鄉沭陽”旅游品牌形象,以花木資源為依托,發展旅游產業,精心打造了扎新線景觀路、古栗林生態旅游度假區、新河特色鎮、山蕩特色旅游村等“一路一區一鎮一村”休閑旅游線路。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全縣共接待游客53.5萬人次、同比增長11.2%,實現旅游總收入5.28億元、同比增長9.5%,吸納了6000多低收入人口參與三產服務。

借網銷售,花木產業扶貧搭上快車。人口不足3000人的新河鎮周圈村,在外界有個響亮的名頭——中國互聯網盆景第一村。該村是沭陽縣的花木發源地,近年來電商發展紅火,全村631戶,開的網店就超過560家,自產的400多種苗木花卉基本上都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售往全國各地。據統計,在全縣3萬余家網店中,約有80%的網店從事花卉苗木及配套物品銷售。商品種類從籽種、樹苗、鮮花,到干花、盆景、資材,應有盡有。用阿里研究院的話說,就是“淘寶上20%的花卉苗木類賣家集中在沭陽”。2015年沭陽縣全年網上交易額突破65億元,快遞發貨量平均每天超15萬件;2016年上半年網絡銷售額達62億元,快遞業務量3464萬件,同比增長124.9%。該縣于2015年4月被國家商務部、財政部認定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縣有3個鎮和22個村分別獲評“中國淘寶鎮”和 “中國淘寶村”。

沭陽縣專門出臺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圍繞低收入戶“入門之前缺引導、起步階段缺培訓、發展階段缺資金、升級階段缺人才”,開辟農村電商扶貧“綠色通道”,著力打造“鎮鄉對接”“村村聯姻”和“大戶+低收入農戶+電商”模式,助推花木產業電商扶貧。黨員陳靜在網上銷售花卉、盆栽、種子及園藝用品等,月成交量15000多單,月銷售額50余萬,她主動幫助村里20多名低收入家庭的年輕人加入到網銷花卉的隊伍,實現了穩定增收脫貧。據統計,全縣現有1600多戶建檔立卡戶“觸網”創辦花木銷售網店,實現增收近1億元。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扶貧辦、沭陽縣扶貧辦)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