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強欽 青稞美酒飄香的地方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曲杰 字號:【

強欽村,坐落于西藏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南岸瓊結河谷地,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是藏族歷史上著名的傳奇人物基巧堪布·齋康強巴土旺的家鄉。村莊歷史悠久,強欽莊園影響深遠,在西藏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瓊結文化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強欽村特色產業的號召力以及強欽青稞酒的優勢資源,讓如今的強欽村成為瓊結縣文化旅游景點中的佼佼者。

村莊的青稞酒緣

說起強欽村的歷史,就得從青稞酒講起。相傳當年,藏傳佛教息結派的創始人印度高僧帕·當巴桑杰尊者曾三度造訪西藏,并在當地停留。曾在強欽村一村民家里借宿一夜,村民們熱情地款待這位遠方來的印度高僧,并且把自家釀的“羅強”(“羅”指年份為一年,“強”意為青稞酒)敬獻給他品嘗。他邊喝邊連連稱贊:“強辛,強辛”(即好喝之意)。第二天,當帕·當巴桑杰來到娘那寺(該村西面的娘那山上的娘那寺)時,他還想著昨晚的美酒,念念不忘,對寺里前來朝拜的村民連說:“昨晚,那個村民家里的,強辛,強辛。”后來村民都以釀制美酒而名聲遠揚,村名也就叫作“強辛”。

另一傳說是,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進藏后,曾一同回到他的王朝興起地瓊結祭祀祖先,并在此居住過一段時期。當時,文成公主踏察那里的山山水水,到過強欽,她用當地盛產的青稞和清涼的溪水煮酒,釀制出入口絲滑甘美,纏綿如夢縈,柔軟如錦緞的青稞酒。自此,當地婦女紛紛學習她的釀酒方法,從此,村民學會了釀酒,而且釀制的青稞酒可口甘甜。后來,那里的村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將這個地方命名為“強欽”(藏語意為青稞酒的故鄉)。

源遠流長的青稞酒文化

青稞酒,在強欽村叫做“強”,是用青藏高原出產的一種主要糧食——青稞制成的。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高原農作物,是青藏高原極端環境條件下植物適應性進化的典型代表,獨特的營養結構和保健作用使其成為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高原特色農作物之一。

藏族酒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俗特色。從發掘出土的青稞種子和陶制酒杯以及陶瓶物件,可以佐證早在三千多年前,藏族先民就已經種植青稞和釀造青稞酒。藏族古代酒的種類較多。據出土文獻《苯教喪葬儀軌》載,吐蕃早期所飲的酒有米酒、小麥酒、葡萄酒、蜂蜜酒和青稞酒等。隨著唐蕃聯姻而發展起來的漢藏文化交流,使藏族掌握了內地傳入的復式發酵釀酒法,仿內地黃酒釀制的青稞酒得到了藏族的普遍喜愛,從而成為藏族的傳統飲品。

世代生活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習慣把敬青稞酒作為待客之道,由此而形成生性豪放、熱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及獨特的酒文化。隨著酒文化的發展,上至祭山水神靈和護法神,下至民間喜慶佳節、迎送禮情都離不開酒和酒具,也為藏民俗文化增添了豐富的內涵。青稞酒是青藏人民最喜歡喝的佳釀,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迎送親友,必不可少。

在雪域高原儲存青稞的方法不盡相同,像一間大的儲藏室可以用多種方式來儲存青稞,而如果儲存空間有限也可以用藤編容器來儲存青稞。其儲存青稞的特點就是透氣性好,再加上精致的竹編和頗具匠心的顏色搭配,體現出藏民族熱愛生活的習性。

由于每次釀造青稞酒時,選用的青稞、當時的溫度等因素都不盡相同,因此每次釀造出的青稞酒味道也略有不同。“有的人就算一輩子都在釀青稞酒,也可能釀造不成功。所以如果遇到味道好的青稞酒,一定要多喝幾杯。”強欽村黨支部書記嘎多一邊說,一邊為我斟上一杯青稞酒,還唱起了當地的一首《強諧》(指酒歌):

很高的一座山和兩座山

最高的還是拉欽倉巴山

最美的地方有好多

最美的不過我們強欽村

今天茶酒朋友都齊了

現在要跳起優美的舞蹈啊!

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時也有不少規矩。在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飲酒時,應采用銀制的酒壺、酒杯。此外應在壺嘴上和杯口邊上粘一小點酥油,藏語叫“嘎堅”,意思是吉祥如意。主人向客人敬頭一杯酒時,客人應端起杯子,用右手無名指尖沾上一點青稞酒,對空彈酒。同樣的動作要做三次,分別表示敬天、敬地、敬神,也為敬佛、法、僧三寶。彈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三口一杯是連續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給你添上一次酒,當添滿第三次酒時客人就要把這杯酒喝干。

青稞酒色微黃,酸中帶甜,是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品,也是歡度節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習俗,客人來了,豪爽熱情的主人要端起酒壺,斟酒敬獻客人。勸酒時,主人還會敬獻酒歌,歌詞豐富多彩,曲調優美動人。

在強欽村,主人敬酒,客人都需要喝“三口一杯”。此后,客人有酒量的繼續喝,無酒量的可不再喝,主人也不強勸。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之飲,那就是嚴重的失禮行為,主人會很不高興。至于客人酒醉,主人則絕不會譏笑,反而認為是坦誠的表現。

生活幸福的強欽村民

洛桑是原強欽莊園里主人的主廚,也是強欽一帶赫赫有名的大廚,年輕時為強欽莊園貴族勞作。如今,他過著安逸富足的生活,家里的房子是去年剛修建的,一棟具有藏南農家風格的小樓房,房頂裝飾著鐵花屋檐,在舊西藏,只有達官貴族才有資格如此裝飾房屋。客廳里瓷磚鋪地,雕梁畫棟,幾盆秋海棠擺放在鋁合金玻璃大窗戶前享受著美妙的陽光,綻放著鵝黃色的花朵。客廳正面墻上張貼著一張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五代領導人領袖像。右上方張貼著自己兒孫的10多張榮譽證書。

老人回憶說,年輕時,盡管自己是一名莊園廚師,但依然吃不飽:“那時生活非常艱苦,吃穿住都非常困難。我8歲開始做廚師,一日三餐根本吃不飽,有時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頓飯。一年四季只有一件破衣服,連鞋子也穿不上,到了冬天非常難熬。當時沒有主人允許,剩飯也不能碰,農奴的生活非常艱苦,根本沒有自由。”

但是,貴族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當時西藏貴族家庭幾乎都有各自的廚師。在西藏有種說法:“漢餐十八種、藏餐十六種”。據洛桑老人回憶:“我在莊園做過‘嘎杰德杰’(指8個固定大小的瓷碗和8個固定大小的碟子),8個瓷碗是熱菜,8個碟子是涼菜。當時,主要做西紅柿、青辣椒、白菜、芹菜、蔥花等菜,同樣有一些水產品,如:蝦米、強欽雄曲河里的魚等。除了這些還要做烤羊肉、灌羊腸、蘿卜燉羊肉塊、咖喱土豆牛肉、牛肉包子、清蒸牛舌、干牛肉等,主食是糌粑、印度米、錯那紅米、絡空饃饃(指當時油炸的一種饅頭),他們一邊吃一邊談論對于宗教和時事的看法。”

洛桑啦的一生起伏轉折非常大,而他的后代從小便享受到了美好的生活。談到兩個孫子孫女的成長,洛桑啦自豪地說:“我的孫子在日喀則政府工作。孫女在甘肅上大學,孩子孝順能干,房子、票子也不缺!”

如今,村里早已實現了通水、通電、通電話、通電視、通廣播。村民們衣食無憂,住房寬敞、舒適,有的都住上了木石結構的別墅式二層樓房;戶戶有存款,人人有現金;全村100%的成年人都帶有手機;村里見不到1名輟學學生。可以說,強欽人如今的生活同舊西藏相比,真是新舊兩重天。

今天,強欽村利用自然景觀、田園風光、莊園歷史文化,讓這座有著一千多年素有“青稞酒故鄉”之稱的古村落,通過“文化搭臺、旅游唱戲”打造強欽“青稞酒品牌”,再現當年燦爛文化與歷史榮光,為瓊結文化及旅游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浪潮下,強欽人對強欽青稞酒寄托了更多的希望……

(作者單位: 西藏山南市瓊結縣人大常委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