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東煙臺召開的“2016中國蘋果品牌大會”上,人們重新認識了“煙臺蘋果”這個詞組。
煙臺蘋果,是一個符號,從煙臺蘋果諸多獨特優勢抽象出來的“拇指哥”造型表現出一種品牌自信。
煙臺蘋果,是一個地理標志,暖溫帶季風給這片低山丘陵帶來了特殊的“小氣候”,果面光潔、色彩鮮艷、肉質松脆、汁多爽口是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共性。
煙臺蘋果,是煙臺的“金字招牌”,給全市172.5萬種植戶帶來人均6000元年收入,連續8年蟬聯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果業第一品牌,品牌價值達126.01億元。
“近年來,煙臺市圍繞蘋果品牌建設,在政府支持引導、果品品質提升、品牌頂層設計、文化建設、影響力提升等方面創新求變,努力打造百年品牌。”煙臺市市政府領導的大會致辭,讓人看到煙臺蘋果挺立在產業發展的潮頭搏擊前進的決心。
陜西、新疆等地蘋果產業異軍突起,國際蘋果產業及貿易競爭也趨于白熱化,只有提質升級才能保持產業優勢
“2015年全國蘋果產地收購價格高開低走,出現了庫存量增加,果農庫存量增加,銷售價格下滑,銷售進度遲緩等一些問題。但另一方面,即使在蘋果銷售最困難的時期,各地高端果并沒有出現不好賣的情況,收購、銷售都是高價,而且供不應求。”中國蘋果產業協會副會長馮勇在“2016中國蘋果品牌大會”上直指當前蘋果產業結構性矛盾的核心。
煙臺蘋果在這次滯銷困局中表現出了較強的風險抵抗力,尤其是煙臺十大品牌企業不僅沒有遇到銷售壓力,且整體銷售價格要高出全市平均價格的5%~8%,并幫助果農銷售自存蘋果5萬噸以上。這源于煙臺市多年來在生產模式、品種結構質量、組織化水平等方面所做的產業升級探索。
品質是產業競爭的核心,而標準是實現品質的依據。煙臺市先后制定了紅富士蘋果地理標志產品地方標準、27種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10種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范,累計制定推廣“三品一標”技術規程和出口農產品良好農業操作規范277項。目前已建成國家級蘋果標準化示范園19個,省現代農業產業資金蘋果項目縣7個,市級標準化蘋果示范基地160個,全市標準化果園發展到120萬畝。全市盛果期果園平均單產達到3~5噸/畝,優質果率達到70%以上,商品果率在95%以上。
良種是奠定產業優勢的根本。煙臺市組織科研力量,建成了農業部(煙臺)蘋果育種中心、果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蘋果脫毒苗木繁育中心、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等四大國家級科研中心,組建了泰山學者種業人才團隊引進了“外專千人計劃”專家,組建了煙臺蘋果專家委員會,與國內頂級科研院所和高校聯合開展科技攻關;聯合新西蘭、保加利亞等4個國家8大頂級蘋果育種科研機構籌建了“煙臺國際蘋果育種中心”,聯合開展世界級的蘋果品種培育工作。選育的“煙富”系列蘋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建設了一批優質脫毒苗木繁育基地,為煙臺蘋果的更新換代提供了充足的品種和苗木儲備。
記者在棲霞博士達現代蘋果生產基地看到,從土壤改良、栽培模式、整形修剪到肥水調控、果園生草、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都實現精細化管理,而基地已成為集生產、加工、供應、銷售、旅游、服務一條龍的果品產業鏈。
企業和合作社是生產和品牌培育的主力軍。煙臺市先后出臺了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扶持企業研發產品開拓市場,重點完善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關系,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等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龍頭企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目前,煙臺國家級重點果品龍頭企業有4家,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果品龍頭企業達到63家。
新型農業經營體、三產融合企業與連鎖超市、批發市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主體聯營協作,增強煙臺蘋果在市場價格中的話語權
“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動力和創造力,促進農產品網絡營銷,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商務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連鎖超市等多種形式的聯營協作關系。”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在大會上強調,今年上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的意見》,加快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是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的關鍵點之一。
目前,煙臺市開通電子商務業務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80多家,2015年煙臺蘋果、櫻桃的網上銷售額達到7.34億元。2016年首次啟動的“煙臺特色農產品電商節”由“煙臺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大賽”“煙臺農產品電商示范企業評選”“煙臺大櫻桃網購節”和“煙臺蘋果網購節”等系列活動組成,將持續到年底,成為加強特色農產品流通的標志性品牌活動。
而作為“2016中國蘋果品牌大會”承辦單位亮相的煙臺蘋果網也備受關注。這是煙臺市以企業為主體打造的國內第一個蘋果垂直電商平臺,目前已經在產業信息發布、市場價格的透明發布、產銷商線上直接對接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煙臺蘋果的信息、集散和交易不僅實現線上布局還有線下平臺——山東棲霞果品拍賣中心。記者走進果品展示大廳,幾個本地供貨商正在進行果品展示和拍賣,而寬敞的拍賣交易大廳一次可滿足300個買家客戶現場交易,拍賣中心也為購買商提供包括果品數量、規格、登記、實物圖片等基礎數據和交易信息,真正實現了“一站式”采購。
“現在的蘋果市場環境完全不同了。”參會企業向記者感嘆,交易方式、市場渠道、營銷方式都讓蘋果企業感受到根本性變化。
為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煙臺市政府主動作為。2015年,煙臺市物價局、農業局聯合發布了編制完成的“煙臺蘋果價格指數”,這一價格指數成型歷時3年之久,通過對煙臺棲霞、牟平、蓬萊、招遠4個縣市區的若干個監測點有關蘋果產量、儲藏、價格數據的采集,在價格指數業務培訓、督導檢查價格測試點的數據采集和上報、開展數據采集和匯總、研發手機上報和審核軟件以及根據指數試運行情況完善指數編制方案等多個環節配合下實現。
白國強表示,編制“煙臺蘋果價格指數”,能充分發揮價格和交易預警作用,改變果農在價格話語權方面的被動局面,促進供需雙方以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協商,實現蘋果價格的長期相對穩定。
把煙臺蘋果品牌的使用和管理作為系統工程,進行頂層設計;將地域文化宣傳融入品牌建設,釋放蘋果的符號力量
“在整體市場銷售不樂觀的情況下,品牌果受經銷渠道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支撐,價格表現依然堅挺,優質優價明顯,充分體現了品牌建設的意義與價值。”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在大會致辭中指出,品牌代表了品質、信譽和承諾,代表了產業發展的結構,培育品牌是實現優質優價的充分保證。
將品牌建設納入重要工作日程來抓,把煙臺蘋果品牌的使用和管理作為系統工程,進行頂層設計是煙臺在蘋果品牌建設上的工作亮點。2002年成立的煙臺市蘋果協會,代表政府負責煙臺蘋果這個區域公用品牌的使用、管理和維護。在協會的推動下,2002年煙臺蘋果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并先后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陸娟在大會上作關于“蘋果品牌培育與營銷”專題報告時提出,我國農業品牌發展落后于工業品牌的發展,但農業部門的上上下下正在奮起直追。蘋果產業的品牌發展在農業系統相對比較好,應該爭做農業系統品牌建設的領頭羊。
煙臺市率先發力,由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胡曉云團隊打造的《煙臺蘋果品牌戰略規劃》已經完成并實施,這本規劃準確地找到了煙臺蘋果品牌的核心價值鏈,凝練出了煙臺蘋果的核心價值及品牌口號:中國第一個蘋果,煙臺蘋果。同時,規劃還設計了煙臺蘋果的品牌形象、品牌卡通等一系列品牌符號體系,作為宣傳及包裝物料使用。
為配合規劃,煙臺市發布出臺了《煙臺蘋果品牌管理使用辦法》《“煙臺蘋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辦法》,對使用“煙臺蘋果”的生產區域、基地條件、貯存環境、銷售行為等都做了明確規定。
煙臺蘋果的區域品牌建設,如果沒有廣大果品企業的參與,將是無源之水,不可持續。“2016中國蘋果品牌大會”公布了“2016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第二屆“煙臺蘋果十大品牌”“煙臺蘋果十佳經銷商”名單,簽訂了“煙臺蘋果產銷合作戰略協議”“煙臺蘋果文化系列產品開發授權協議”等一系列合作協議,充分調動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打造品牌建設的排頭兵,讓高高在上的區域品牌落了地。
龍頭企業還借鑒韓國在產品研發、市場推介、品牌打造方面的經驗做法,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上市公司朗源股份、安德利圍繞蘋果肉、皮、籽、花等,先后開發出了蘋果脆片、果膠、果粉、香精、籽油、酵素、蘋果面膜、保健品等系列深加工產品,品種達100多個,出口到東南亞、日韓、澳大利亞、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胡曉云認為,要釋放蘋果的“符號力量”,讓煙臺蘋果在完成標準化生產和管理之后,以符號生產來創造競爭的核心價值,實現資源產品向關系產品、產品價格向產品價值的轉變。
在政府帶動、企業參與下,煙臺市圍繞蘋果品牌文化建設,先后開展了蘋果義賣助學和捐贈、面向全國征集煙臺蘋果包裝箱設計作品、舉辦“果香煙臺”攝影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形成獨具特色的“蘋果剪紙文化”,并發布中國第一枚《蘋果》特種郵票,使煙臺蘋果成為一種文化凝聚到煙臺市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特點中。
煙臺蘋果根植百年文化土壤,在品種研發、主體培育、價值挖掘等一系列方面歷經千錘百煉,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徑,并在不斷地創新和探索中穩步向前。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