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部分農產品品質低、農業產業效益不高等問題突出,與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需求存在脫節。近年來,國人大量在國外搶購奶粉,國外高端水果、大米等農產品涌入中國,與國內農產品供給出現問題有著緊密關聯。農業領域目前面臨的這種情況,與我國制造業、服務業面臨的情況非常相似,都是供給側出現了結構性問題,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精端產品稀缺,一些品種過剩,而另一些品種短缺。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如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農業生產更加符合市場,更加適應消費,更加提高效益、提高競爭力,使生產和消費兩端、農民和市民兩方面都能夠得到好處?本期聚焦特約請了幾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闡述觀點。現予刊發,以饗讀者。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