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坦洋工夫 香飄四海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鄭景順 蘭瀏堃 字號:【

茶園滿山野,茶香飄四海。如今的福安坦洋村,已經走上生態農業發展的軌道,茶園的大面積種植,不僅很好地保留了坦洋村的生態,更讓坦洋村人走上了小康之路。2014年,坦洋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6473元,遠高于福安市的平均水平。如今,坦洋村民不但留住了綠水青山,還擁有了金山銀山。

1851年,福安坦洋村人以本地優質坦洋菜茶為原料,試制成功風味獨特的紅茶——坦洋工夫,一時聲名遠播。

走進福安市社口鎮坦洋村,便可見村口巍峨大氣的“歷史文化名村”牌坊,一路大紅燈籠高掛的千米長街,鱗次櫛比的“坦洋工夫”茶莊、茶店沿街矗立,一座座歷史悠久、古色古香的民居,穿村而過的坦洋溪溪水潺潺……徜徉在這美輪美奐的古村落,你能看到坦洋這個歷史名村煥發出的耀眼光芒。

百年名茗 茶香彌漫

十七世紀初,茶葉的飲用開始在歐洲流行,歐美各國紛紛與我國進行茶葉貿易。就在這飲茶文化大興的年代,歷史的契機悄悄叩開了坦洋的門扉。

村中一條不足1公里長的街上就有茶行36家,并有洋行入駐,紅極一時。據說,當年從國外寄來的信件,無須冠以省、府、縣之名,只要直書“中國坦洋”,便可準確無誤地送抵收信人手中,茶市之昌盛可見一斑。

1915年,坦洋工夫作為華茶代表,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膺金獎,并成為英國王室特供茶,每年賺取外匯百余萬元,由此確立了世界名茶的地位,開創了閩紅乃至中國紅茶的新紀元。此后,由于歷史原因,坦洋工夫幾經沉浮、風光不再,坦洋村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領導關懷 重振雄風

1988-1990年,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對坦洋村黨建工作和生產發展等方面情況極為關心,前后四次深入坦洋村調研指導。

1989年,寧德地委提出“閩東學‘三洋’(福安社口鎮坦洋村、福鼎疊石鄉竹洋村、古田鶴塘鎮西洋村)”后,習近平同志深入坦洋村調研,在看到坦洋村發展茶產業,村民收入提高時很是欣慰,并提出“要當領頭羊”的期望,要求其因地制宜,發展“坦洋工夫”茶業。在習近平同志的鼓勵下,坦洋村進一步打破“祖宗山”和“祠堂山”兩座思想“大山”,從黨員帶頭種茶到“誰種誰有”,坦洋村茶山面積在短短幾年內增至3000多畝。

2007年,“坦洋工夫”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當年9月,坦洋村與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組織成立了閩東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坦洋新味茶葉專業合作社。隨著“坦洋工夫”先后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坦洋村的農民收入日益提升。

打造品牌 福澤一方

現代經濟,品牌是金。如何挖掘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坦洋工夫老字號品牌,把坦洋打造成美麗鄉村示范村,逐漸成為各級領導和坦洋人普遍的共識。

據社口鎮黨委書記江韓全介紹,近年來,坦洋村遵照習近平同志的囑托和期望,在寧德市委、市政府重視和支持下,以發展“坦洋工夫”紅茶為主業,進一步打造品牌,啟動實施建設“坦洋工夫”中國紅茶文化產業園。2013年,坦洋村在“坦洋工夫”歷史文化展示區投入700萬元完成了村內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第一期、道路路肩及路燈、村委樓重修、坦洋小學、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有了極大的改善;2014年進一步完成橫樓民俗文化茶博館、旅游導覽牌、水車、古碼頭及蒙井清泉景點恢復建設;2015年,“坦洋工夫”入編《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大典》。目前,坦洋工夫生產性非遺項目,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個既能留得住鄉愁,又現代化氣息十足的集生活居住、茶文化展示、古民居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坦洋正以嶄新的面貌開拓著福安茶旅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