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扶貧工作六題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校長 吳國強 字號:【

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準就是準確,扶貧針對的是真正的貧困戶,精就是精細,就是要因戶施策,要低成本、高效益。開展精準扶貧,就是要找出真正的貧困戶,找出致貧原因,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做到措施上得力、辦法上可行、經濟上合理。

一、貧困線與選差法

精準扶貧的第一步是確定誰是貧困戶。按照國頒標準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農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以下,按可變價計算,2013年農民人均年收入2760元以下。按照理想的方法,確定誰是貧困戶,先要進行入戶調查,這在貧困地區幾乎相當于全民收入普查,普查的結果人均年收入低于2760元的屬于貧困戶,簡潔明了。可問題來了:一是全體村民收入普查工程量巨大。農民收入全面普查必須組成專門的工作隊一家一戶找村民核實、讓村民回憶自己的收入情況,由工作隊員記錄村民的收入,包括農民外出打工收入和從事農副業生產等收入,由此測算出農民人均年收入,工作量非常大。二是普查結果難以保證準確。一般村民沒有記賬的習慣,收入調查只能靠事后回憶。村民個體性格、心理狀態對回憶收入數據有很大影響,有的非常希望得到扶貧救助,把收入故意往低了報;有的居于面子心理,為了不讓別人瞧不起,故意將收入報高點。由此統計農村居民收入當然難以準確。國家統計部門為了獲得農村居民收入比較完整的數據,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輔之以重點抽樣調查。其方法是統計部門事先根據抽樣選取樣本戶,對樣本戶給予一定的補貼、教授方法,由樣本戶對收入情況進行記賬。由于樣本戶的記賬數據同自己的利益無關,只同責任心有關,其數據會準確一些。由于利益關聯,對貧困戶的收入統計相比統計部門的農民收入統計準確度要差。三是調查結果的運用不一定能被農民接受。即使政府花很大精力財力進行貧困戶收入調查,由于精確度不高,很難讓村民信服。純粹從統計學上說,一元錢相對于2760元在可接受的誤差之內,但對村民們來講卻是質的變化。2760元可享受貧困戶待遇,2761元就不成,沒準2761元收入的農戶真實收入還沒有2759元收入的農戶多呢。四是普查結果得出的貧困戶數很可能與上級下達控制數不一致。每年財政對扶貧撥款有預算,對貧困戶下達控制數或者叫任務數。如果實際調查數據少于控制數,本來唾手可得的錢沒拿到,對下在道義上無法向群眾交代,對上也顯得工作能力和執行力不夠。如果實際調查數大于控制數,這個缺口誰來彌補?所有以上的分析,歸結起來,政策執行與理論推演總有差距。政策執行必須兼顧公平和效率,沒有最好,只有較好。沒有最理想,只有現實可行。選差法是地方扶貧部門的創造,也是被上級部門認可的在現實狀況下較為可行和合理的方法。選差法在基層執行的大體路徑是:根據上級給予的貧困戶控制指標,分配到鄉鎮和行政村,在行政村一級,先在村民中通報貧困戶數和貧困戶的基本條件,由村民個人申報,村委會張榜公示,群眾評議。毛主席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大家鄉里鄉親,誰家有災有難,誰家真窮,周邊村民最清楚。村民評議提出異議的,再做重點核查,核查清楚再張榜公示。公示無疑義后上報鄉鎮政府。這種方法,不夠高度精準,但是行政成本低、群眾也易于接受。選差法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主要看宣傳是否到位,現在農村人口流動是常態,首先要保證人人皆知;另外要防止“多數人暴政”。農戶有大家族和小家族,大戶和小戶。黨委政府重點要放在保證小戶有發言權上,防止大家族剝奪小家族、大戶剝奪小戶的發言權。

二、填鴨式與問需式

確定了貧困戶,接下來是怎樣扶的問題。前些年有的扶貧,就是送米、送面、送錢、送物。這種送法,可以解決貧困戶的基本吃穿問題,并不是一無是處,但無法解決脫貧出路問題,今后還會繼續貧,所以是一直扶貧一直貧。

近些年政府主導下推動產業扶貧,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但選擇的主導產業不一定符合貧困戶的傳統習慣、產業意愿和個人興趣,特別是由于宣傳和培訓不到位,個別貧困戶明里暗里和政府對著干。有個山區鄉鎮把精品石榴作為主導產業來抓,費了吃奶的力氣買來小樹苗組織育苗隊把苗栽上,個別群眾認為種石榴是瞎胡鬧,把承包地里的苗向上拔一拔,破壞式的“拔苗助長”讓苗死了不少。傳統習慣也不可小視。還有個縣把茶葉作為主導產業,宣傳和培訓做得都比較細。茶園建設、茶樹苗移栽都比較順利,但到了春季,農民發現茶園小苗的行間距較寬,實在心痛,見縫插針種上了玉米,玉米苗長得快茶苗長得慢,影響了茶苗的生長。這種例子雖屬個別情況,但也說明一廂情愿的“填鴨式”扶貧,不一定能把好事辦好。

脫貧的措施一定要動員貧困戶真心參與,與貧困戶意愿一致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畢節市七星關區創造了問需式扶貧模式,其核心是根據貧困戶的需求和特點采取脫貧措施。現任畢節市委常委、七星關區委書記宮曉農告訴我:世紀之初,他在納雍縣任縣委書記,縣里搞低息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一位貧困戶不愿意參與縣里規劃的產業,要求使用低息貸款購買馬車搞運輸,被這位貧困戶的真情打動,也帶著試試看的態度,宮書記批準了。兩年后,按期歸還貸款的貧困戶中就有這位馬車運輸戶。但是真要達到問需式扶貧,很不容易,貧困戶的需求和意愿各種各樣,政府扶貧資金有限、人力有限,要考慮扶貧的經濟性和效率問題,真正的實施還要選取貧困戶需求的最大公約數。宮書記主政的七星關區,今年就集中貧困戶反映需求最集中的水、電、路、訊、房、寨問題,讓居民以丟黃豆的方式進行選擇,群眾的參與熱情很高,扶貧效果還真不錯。

三、扶小戶與壘大戶

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是扶貧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有很多成功的實踐,但也存在一定問題。現在是市場經濟,貧困戶只能被動聽從市場擺布,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或賣不上價,等于是廢品或半廢品,貧困戶經濟上雪上加霜,不會再有生產的積極性,甚至對政府產生很大的怨氣。產業扶貧首先要解決市場問題,打開市場靠誰?還是要依靠市場主體,調動農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積極性。

有限的扶貧資金投給誰?直接投給貧困戶,只是解決了一時的問題,很多貧困戶依然會貧下去,甚至連作為生產資料的扶貧物質都給消費了。這幾年政府扶貧的思路有了轉變,把扶貧資金主要投給農業企業、合作社等大戶們,希望發揮大戶們的作用帶動貧困戶發展,但大戶可能發展了,未見得就帶動貧困戶。“壘大戶”給人的外在印象是幫富不幫窮,鼓勵“贏者通吃”,一直受到責難,其實“壘大戶”本身并不錯,就是要強化大戶的生產能力和市場對接能力;錯的是沒有將大戶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有的只是在道義上闡明大戶們的幫扶責任,沒有在產權設計、股權分配、扶貧資金的回報和貧困戶參與管理上做出明確要求,在落實過程中主要看大戶們的個人意愿以及大小戶之間的博弈情況,政府扶貧資金幫扶貧困戶的初衷難以實現。

因噎廢食要不得。把扶貧資金用于壘大戶可以,前提要以協議或合同的方式將大戶與小戶的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固定下來。可以將扶貧資金注入大戶,由大戶向貧困戶低價提供種苗等基本生產資料,提供技術服務,由大戶負責回收產成品。小戶們還可以享受年終股權分配。即采取“公司+貧困戶”或“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帶動貧困戶的脫貧。會不會出現大戶獨吞利益的情況,這種事情肯定是有的,只要黨委政府把工作做細,監督指導到位,支持鼓勵小戶參與管理,這種情況會大大減少。

四、無償贈送與低價購買

產業扶貧,政府是把作為生產資料的牛、羊、種苗或其他東西免費或者低價發給貧困戶哪種好?很多人肯定認為是免費好。人家本來就是貧困戶了,還收人家那點錢做什么。

理論和無數事實證明確實存在著“貧困陷阱”。物質貧困和精神貧困經常攪和在一起,物質匱乏會使貧困戶接受不到更好的教育,還會使人精神麻木,習慣于貧困和安于貧困,嚴重缺乏進取精神,產生政府救濟依賴癥。政府發的東西不覺得珍惜,不要白不要。以前一直有人笑談,貧困戶把政府免費發放的牛、羊、雞換酒喝的事,現在這種事很少見了。但基層的同志仍然給我講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政府為一個貧困戶發了頭牛,牛病了,貧困戶把牛趕到鄉政府,告訴鄉里的領導,你們的牛病了,你們把牛病治好了我再拉回家。瞅瞅,貧困戶就沒有把牛當成自家的。是你(政府)讓我養的,而不是我要養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扶貧工作既要懂政治、經濟,還要懂點心理學。

要把握貧困戶的心理,自己出錢購買的東西才是自己的,自己才珍惜。對貧困戶發放生產資料,多少收一點錢,讓貧困戶有一定的經濟和感情投入,有利于改變貧困戶不要白不要的心態,扶貧干部們再輔之算細賬、算未來賬,灌點心靈雞湯,搞點勵志教育,扶貧效果會好得多。

五、外出打工與農業創業

外出打工一直被作為脫貧的重要途徑。一人外出打工,按照現行貧困線標準,全家肯定脫貧。貧困地區政府積極推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民外出打工,不僅有效解決了經濟貧困問題,還促進了落后觀念和意識的改變。山區的村民由最初不愿意外出打工,到逐漸形成了打工的風氣,誰家的娃兒成年后仍在家呆著會被認為“沒有出息”。

近年來情況出現了一些變化,一部分外出打工的青壯年農民回村了,帶頭成立合作社、注冊農業企業或農業大戶,成為新型經營主體的帶頭人,干起了農業創業。我訪問過近百個帶頭人全部有外出打工的經歷,有的打工月薪近萬元。細聊起從打工到回村當帶頭人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外出打工增長了見識,接受了商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熏陶,見到和體驗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對商品和勞務交換有了非常深的體會,觀念和理念有了顛覆式的變化。二是重新認識了自我,感覺到做人的價值。三是積累了一定的創業資金和人脈關系。有的人還沒回鄉已經把客戶聯系好拿到了農產品訂單。當然城市房價太高,最終難以融入城市也是回鄉的一個重要原因。大方縣中藥材合作社理事長老鄭,前幾年在北京一家快遞公司當快遞員每月能掙到近萬元,經常給中藥材加工企業和藥店送快遞,了解到種中藥材很賺錢,精心準備后回鄉牽頭成立了中藥材合作社,現在已經聯系了14家農戶,種了200畝的中藥材,農戶入社土地作價分紅,婦女老人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入社農戶全部脫貧。最近老鄭正準備建一個藥材初加工廠。

從貧困地區來看,之所以出現大面積貧困,外在表現是資源和資本匱乏、基礎條件差,核心問題是因為環境封閉,區域農民與外界交流少,缺乏對外部世界的認知,經濟貧困的背后是精神貧困和觀念、意識的落后以及阻礙發展的傳統習慣。必須動員人們走出去,見識大千世界,感受新生活,從這方面講,外出打工是最好的社會大學。

政府鼓勵農民外出打工的本意是增加經濟收入、解決個人脫貧的問題,但實際上外出打工大軍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的搖籃,成為農村移風易俗、傳播先進理念的義務宣傳隊,帶動了更多的家庭脫貧致富,放大了扶貧的乘數效應。

六、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

前幾年中央大力推動區域開發,其核心就在于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交通和產業發展問題,鏟除大面積貧困的窮根;從實際效果看,如畢節市興建了機場,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基本達到了村村通,交通運輸問題的解決,使內部獨特的優勢顯現出來。以百里杜鵑、織金洞為代表的一批景點吸引了大批游客,農業向產業集群發展,建立了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溝通了營銷渠道,一批當地的名優產品向一線城市進軍。這兩年中央提出精準扶貧,是在區域開發取得成效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是在鏟除大面積貧困后對少數貧困人口的定點清除,由解決大區域發展的核心問題過渡到因戶施策。區域扶貧與精準扶貧是辯證統一的、并行不悖的。區域開發強調的是扶貧效率,是以同樣的錢解決更多人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是扶貧的初級階段。精準扶貧是區域開發的深化,是保證每個人的基本人權,強調的是社會公平和正義。但是,從局部地區來講,可能導致大面積貧困的區域發展的制約瓶頸并沒有從根本上拔除,區域扶貧開發中央和省級部門應當在區域開發上進一步下功夫;鄉鎮村一級重點做好對貧困戶的精準幫扶,區域開發和精準扶貧,不偏不廢,綜合平衡,上下同心協力,深入推進,這才是實事求是。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