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問題導向真改革 精準發力求實效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重慶市梁平縣縣委書記 吳盛海 字號:【

重慶市梁平縣是傳統農業大縣,幅員面積1890平方公里,其中家庭承包耕地面積98萬畝;總人口93萬,其中農業人口55.9萬;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242.3億元,一二三產業占比為14.9:54.4:30.7。近年來,梁平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 “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主動適應新常態,以增進農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為目標,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打好“組合拳”,蹄疾步穩、規范有序推進農村改革,力求做到真改革,出實效。

深入調研,提高對深化農村改革重要性的認識

要做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必須了解真實情況,找準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我們組織力量圍繞“農村改革為什么、改什么、怎么改”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調研。通過調研,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要把農業農村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補齊,必須深化農村改革,發揮好改革的“催化劑”作用。

一是縣情所需。梁平屬于欠發達地區,雖是農業大縣,但農業大而不強,且為勞務輸出大縣,全縣在家種地農民平均年齡58.7歲、戶均種地僅有4.46畝,“四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業兼業化、耕地撂荒化)現象日趨突出,農業持續穩糧增收、提質增效日趨困難,農村改革非改不可。

二是發展使然。在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中,梁平被劃分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走生態優先、農業優先的綠色、低碳、循環的生態涵養發展之路,實現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轉變,農村改革勢在必行。

三是使命要求。農村改革試驗區是農村改革的“試驗田”,不是地方的榮譽和“自留地”。梁平既然戴了帽子就要探好路子,因此,梁平必須落實好“創新強農、協調惠農、綠色興農、開放助農、共享富農”發展理念,精準改革,為農村改革全面推開探經驗、打基礎。

加強組織領導,構建“1358”農村改革試驗工作機制

這輪改革是自上而下推進,超前性與可操作性不協調,改革紅利難釋放,農民群眾積極性難調動。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一步加強對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的領導,健全了農村改革試驗區“1358”工作機制。

“1”即“一個統攬”,是以建設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為統攬,統籌協調、綜合配套推進農村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

“3”即“三個保障”,是全面落實“組織、財力、制度”三個保障,確保有人、有錢、有心干事。縣鄉成立了黨政一把手掛帥的領導小組,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工作機構。縣財政預算安排2000萬元農村改革試驗基金,并整合部分涉農資金適度集中投入改革試點核心區。縣里成立農村改革轉向督查組,巡回督查指導,并將改革工作納入干部考核。

“5”即“五個結合”,是指加強組織領導與建立工作機制相結合、超前謀劃與穩妥推進相結合、制度設計與尊重群眾創造相結合、推進改革試點與促進農村發展相結合、重點突破與協同推進相結合。

“8”即“八要原則”,是指農民權益要保障、成員界定要公正、股份合作要引導、主體運營要規范、流轉退出要有序、規模經營要適度、農地農用要堅持、工商下鄉要監管。

精準發力,打好深化農村改革的“組合拳”

農村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涉及利益關系更加復雜,目標更加多元,影響因素更加多樣。深化農村改革必須精準發力,打好“組合拳”。通過調研,我們把深化改革重點放在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構建等領域,綜合配套推進。

第一,穩快結合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農村最大的資源,土地制度改革是農村最基本、最核心的改革。梁平創新兩種模式,穩快結合順利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和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兩項國家級改革試驗。

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實行“三大體系聯動、五項機制驅動”。農村土地流轉存在農民意愿不統一、流轉行為不規范、租期不穩定、利益不共享、區域不平衡、用途隨意變等問題。梁平按照“機構分開設置、統一工作流程、相互協作配合、全程管控到位”的思路,形成縣、鄉、村服務、管理和糾紛調處三大體系,并建立了“實現‘三權’分置、主推委托流轉和入股合作社再流轉模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保障流出土地農民持續增收、土地流轉風險防控”五項機制。三大體系聯動融合,五項機制共同驅動,促使全縣農村土地“流得出、轉得進、穩得住”。目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50.24萬畝,流轉率達51.2%。

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實行“三方聯動、供需平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是最敏感、最受關注、難度最大的改革,存在農民對退地補償期望值較高、退地農民后續保障難,退出地塊小而散、管理利用難,退地補償周轉金額度大、資金籌措難等問題。梁平選擇川西村、萬年村封閉試點,出臺《梁平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試點實施辦法(試行)》,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門檻、退出程序、退出補償標準形成及兌現、退出補償金籌集、退出承包地管理利用和農村土地撂荒教育監管等6項機制,力求發包方有退出通道、退出方有退出意愿、承接方有用地需求,三方協調聯動,退地供需平衡,實現“退得出、穩得住、能利用”。現已連片退地15畝,用于冷水魚養殖。

第二,穩中求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領域的硬骨頭和深水區。針對集體資產少、改革紅利產生難、農民難有獲得感、產權改革涉及面廣、容易引發集訪等問題,梁平堅持“穩字當頭、早改早好、成員認可、農民獲利”的思路,按照確予股份、賦予權能、成員固化、股權固化的“兩予兩固”模式,依次推進清產核資、量化確權、股份合作、賦予權能等四項改革,預計2017年底前將完成全縣所有村社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清產核資實行“五三工作法”。即按照組建隊伍、鎖定賬目、清查核實、公示確認、建章立制五個步驟有序進行,在清查核實階段分三個小組,分別對全縣各村(社區)和村(居)民小組的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分別進行核查,結果相互印證。梁平已于2015年2月完成資產清查,經核算,全縣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共有資產17.47億元、農用地234.24萬畝、農村集體建設用地20.58萬畝,做到了全面徹底、家底摸清、群眾認可。

量化確權實行“四議一簽字兩公開”。即改革方案要經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合議、黨員和村組干部商議、村民(戶代表)大會決議,戶戶簽字;采取農戶簽字確認、張榜公示、逐級備案的方式讓成員資格公開、成員股權公開。按“分類確定、經營為要、適度估價、成員認可”方法進行可量化資產界定及價值評估;依“村社同定、民主決策、公示備案、成員固化”辦法,在全縣農村集體資產量不大的情況下,堅持“法定加討論、不輕易否定”的“寬進”原則界定成員,試行“不設集體股,一人一股、按人平均”的“簡易”方法設置股權;按“村社同時、各確股權”的要求和“準確計算、量化到人、確權到戶、公示備案”的方式量化確權。2015年,全縣每個鄉鎮(街道)都優選了一個村進行試點,33個村共折股量化經營性資產和可轉化經營利用的閑置非經營性資產1303.49萬元,界定成員77207人,設置股份77207股。

股份合作采取“尊重民意、股份合作、形式自選、章程規范、法人治理、工商登記”方式推進。提出“三合一分”四種方案處理新舊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關系。實行股份、股權靜態管理,“增人不增股、減人不減股”。梁山街道東明村、竹山鎮街道社區已召開成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制定頒布了章程、制度,進行了工商注冊登記。其他試點村正在按計劃推進。

賦權方面,出臺《梁平縣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暫行辦法(試行)》,在“確予股份、成員固化、股權固化”的基礎上,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占有、收益、退出、繼承、擔保、抵押等六項權能,以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現正在梁山街道東明村、竹山鎮街道社區進行試驗。

改革過程中,我們既防止少數人侵占多數人的權益,又防止多數人侵害少數人的權益,群眾知曉度、農民參與度和社會滿意度較高,從未發生群眾集訪事件。全縣2015年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比增長13%。

第三,快而有序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針對農業種地難、農民增收難、農村發展難的問題,梁平抓住 “農民、農地、生產方式、政策支持”四大關鍵要素,推動“四改”,力促“四變”。一是“改”主體,變“兼業農民”為“職業農民”。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核心,在“引、集、訓、拓”上下功夫,加強宣傳引導,增強農民種地意識;抓流轉服務,促進土地適當集中;抓職業農民培訓,增強適度規模經營能力;抓一二三產業融合,拓寬農民創業就業渠道。二是“改”設施,變“小田”為“大田”。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重點,在“流、整、配、化”上求突破。抓土地規模經營,主推農戶委托村組流轉、入股合作社再流轉;抓土地連片整理,小田改大田;抓水電路等農業基礎設施配套,方便耕作;抓農業機械化,促進節本增效。三是“改”服務,變“小而全”為“大而專”。以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在“培、購、建、聯”上下功夫,抓組織培育,增強服務能力;抓政府購買服務試點,探索社會化服務新路徑;抓經營主體規范化建設,促使各安其位;抓利益聯結,引導生產主體與服務主體高效對接,讓后者幫助前者解決干不了、干了不合算的事。四是“改”政策,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為保障,在“準、融、通、改”上謀創新。抓財政扶持精準制定和落地;抓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構建地方政府、政策性農業擔保機構與銀行三方聯動的金融支農體系;抓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抓農村改革配套推進。

通過改革,梁平現已初步構建起以適度規模經營農戶為基礎、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合作社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各類經營主體之間利益聯結更加緊密,一二三產業發展更加融合,財政支農更加高效。目前,全縣共有農業龍頭企業125家、農民合作社815家、家庭農場891家、種養大戶5547戶;探索出了優勢特色產業的家庭適度規模經營標準,如水稻種雙季50至200畝、單季100至300畝。2015年,實施梁平柚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1萬畝,畝均增效1000元以上;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

深化農村改革是任重道遠的“持久戰”

梁平農村改革有效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全縣基本形成了以梁平柚為核心,糧菜、生態魚、畜牧為重點的“1+3”特色農業產業體系。2015年,全縣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達40.8%,農產品商品化率達60%,效益農業產值占比達4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268元,同比增長12%,農村改革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

但是,農村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需要保持燕子壘窩的恒勁、螞蟻啃骨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拼勁,持續破解 “三農”新問題,厚植發展新優勢,打造梁平品牌農業,讓全縣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下一步,我們一是要堅持正面導向激熱情,回答好“為什么要改”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干群對改革的認識與積極性,激發農民的首創精神與創新動力,變“要我改”為“我要改”。二是繼續堅持問題導向抓重點,回答好“改什么”的問題,科學謀劃、抓住關鍵、精準試驗,穩妥有序有效統籌推進。三是要繼續堅持結果導向求實效,回答好“怎么改”的問題,適時梳理問題,修正思路,提煉經驗,積極轉化試驗成果,努力彰顯改革成效,讓農村改革造福更多百姓。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