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在江蘇蘇州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有關精神,把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制高點,緊緊圍繞農業現代化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推廣應用,將“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盆景轉化為風景。
近年來,“互聯網+”大潮風起云涌,為驅動農業“跨越發展”、助力農民“彎道超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十二五”期間,農產品電子商務保持高速增長,2015年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15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50%。據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3163億元,環比增速超過城市。
在這次蘇州大會上,農業部推介發布了“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和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成果,越來越多的傳統農民選擇上網“觸電”,電商創業成為推動年輕人返鄉的最大動力,“老農民”和“新農人”們一起,借助電商交易平臺,實現著個人事業和家鄉面貌的雙重飛躍。然而栽盆景易,造風景難。如果“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只停留在部分農村、少數農民身上,解決不了全國農村“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問題,到頭來也就是個盆景,終究成不了風景。要把盆景變成風景,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全國農業發展和促進億萬農民增收,必須找準關鍵環節和突破口。
一要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互聯網的地方不可能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農村家庭互聯網普及率只有32.3%,寬帶接入能力只有4兆,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要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修通、修好農村的信息高速公路,打通農民觸網的最后一公里,促進“互聯網+”在廣大農村全面落地。
二要加強對農民的信息技術培訓。人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落實“互聯網+”現代農業的主體是農民,而現實中農民對信息化的認識受到諸多條件限制,遠遠落后于城市居民。如果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又何談農產品電商微商?要面向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服務主體大力開展農業物聯網、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提升他們的技術水平、經營能力和信息素養。
三要破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瓶頸。雖然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但全國農產品網上零售額占農業總產值比重仍不到2%,農村地區物流配送條件落后、網絡支付手段匱乏、農產品初加工設施不足等基本問題亟待解決。要加強產地預冷、集貨、分揀、分級、質檢、包裝、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大型電商平臺與農村生產流通企業和地方政府加強合作、對接,促進農村傳統流通渠道轉型升級。
四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阻礙農民參與“互聯網+”現代農業和創業創新大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啟動資金。要充分利用現有基本建設和財政預算資金渠道,積極爭取新增投資,加大“互聯網+”現代農業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入農民創業創新大潮,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不在于眼前的盆景有多美麗,而在于未來的風景有多迷人!只要找準關鍵環節和突破口,讓廣大農民群眾積極行動起來,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盆景變風景就一定能夠實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