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困境與出路。糧食多與少僅僅是農業領域的戰術問題,農業的背后是農民問題和農村問題,“三農問題”才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戰略問題。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找到出路是走出困境的關鍵。在“三農問題”上有些人是水平有限真糊涂,有些人則是為造政績裝糊涂。真糊涂好辦,裝糊涂可就難辦了,這是“醉意之翁不在酒”!
第二講 互聯網給農業帶來什么。互聯網具有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大工業化生產與大商貿化流通的多重復合屬性,它將把農業全產業鏈打造成為利益共同體、情感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進而提升農業產業的整體價值。
第三講 樹立“綠色化”新理念 構建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在“打破規律”“人定勝天”思想觀念幽靈尚在的背景下,“綠色化”既是發展的方法論,也是發展的價值觀;既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標尺,也是人類未來發展的走向。
第四講 中國農業新常態:兩板擠壓 雙燈限行 六產開拓。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農業必須在三產融合發展中實現“三有”:即農業有效益、農民有事干、農村有活力,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第五講 打造五環產業鏈 重構農業新業態。農業產業的業態革命也在悄然發生,“種養加銷旅”五大骨干環鏈既分工合作,又互補互動、協調運行,以“無形之手”形成“對接機制”。各環節既要完善自身,又要瞻前顧后、東張西望,在全產業時空里思考共同的利益,尋找與各環節相聯系的最大公約數。
第六講 鄉村旅游:中國農民的第三次創業。今天在城市病高發的背景下,中國農民又開始既不離土也不離鄉的第三次創業,即發展鄉村旅游。這是盛世鄉愁的呼喚,是中國的“回家運動”,是對大自然和老祖宗留下的“家園紅利”的合理支取。它激活了沉睡的資源,推進了城鄉互動,實現了三產融合,在“無中生有”中做實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使中國鄉村發生“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第七講 城鎮化與城鄉一體化。今天,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已成發達國家的社會共識。當城市沒患現代病時,人們認為城市好,當城市病成為頑疾并不斷加重時,人們發現還是鄉村宜居。逆城市化是歐洲近些年越來越流行的生活方式,那些一直在做著“村莊的終結”“農民的終結”夢的人不知對此作何感想。
第八講 關于扶貧開發的幾個問題。扶貧開發包涵脫貧與致富兩大主題,當務之急是首先要做好脫貧解困的文章,真正弄懂“窮人經濟學”。只要國家存在,扶貧開發就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物理學上有能量守恒定律,在一定歷史階段,財富也是守恒的,而財富的分配是不均衡的,有人富就有人窮,有人窮就要扶。扶貧開發是國家意志、國家理念、國家戰略。
(本文是作者為劉奇新著《大國三農 清華八講》所作的序言,標題是編者所加,本書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