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畢業于法國名校的海歸博士,居然辭職走進深山種藍莓,還自稱從來沒動過放棄的念頭。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柏家坪村,羅偉在無數個數星星的深夜,在無數個天沒亮就起床查看樹苗的清晨,看到的永遠都是夢想和希望。
到大山里和村民一起種藍莓
童年時代,一部名為《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動畫片讓羅偉心生夢想:“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看看。”長大后,羅偉得償所愿,遠赴法國讀書。他堅信:所見所聞,改變一生。
從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回國后,羅偉在上海得到了一份年薪幾十萬的工作。可寫字樓里呆板地日復一日,依舊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工廠里工人們在煙塵籠罩的環境中工作的情景,市民為了吃無污染的魚跑到幾十公里外買魚的故事,讓羅偉更加“坐不住”。經過思考,他把目標鎖定在安全、無污染的生態農業。
經過調查了解,羅偉發現藍莓是一種市場潛力很大的水果。此前,上海市場上的藍莓大多從國外進口。2006年,羅偉就開始有意在出差時順便考察當地農場、果園,請朋友從各地捎來樹苗和種子,進行試種。2008年,羅偉正式注冊了宜昌揚子果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帶著自己工作幾年的積累和幾位朋友提供的資源,羅偉一頭扎進海拔900米的湖北省省級貧困村夷陵區柏家坪村。“房梁上有老鼠開會、跳舞”的破舊小屋就是他的落腳之處。羅偉投資15萬元,租下6畝土地,開始試種藍莓。
漸漸地,羅偉發現,如同戶外背包旅行般的新鮮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現實。柏家坪村窮,窮到連羅偉請來的農業專家都“罷工”不肯再來。村民不怎么熱情,他們根本不相信這些“又小又黑的小果子”算得上“高檔水果”。他們斷定,羅偉會和以往來村里投資的人一樣會兵敗而返。“只能慢慢做出來,有了成績他們才會相信我。”羅偉暗下決心。
為了給農民們做個榜樣,從沒做過農活的羅偉事必躬親,每天早上五點來鐘,他就爬起來下地干活。一天下來,他累得“沾枕頭就著”。不久后,他將投資增加到80萬,藍莓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雇用當地村民一起栽種藍莓。
挨家挨戶去還欠下的工錢
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柏家坪村遭遇嚴重干旱。為了尋找水源,羅偉拖著沉重的膠皮水管,滿山尋找積水。可這只是杯水車薪。眼看藍莓枯死了八成,80萬元血本無歸,還欠下村民十幾萬元的工錢。苗子死了、骨干走了,農民都在抱怨,羅偉深受打擊。
心里苦的時候,羅偉就做俯臥撐,50個,100個……有時愁得睡不著,他就推開木門仰望星空。“困難和磨煉,是人生的一部分。與其抱怨和躲避,不如盡早面對和主動承受。我始終堅信,今天經歷的痛苦,都是未來成功的鋪墊。”朋友來電話叫羅偉回上海一起創業,家人為羅偉安排了優越穩定的工作。面對這些誘人的選擇,羅偉卻異常堅定:“還沒到最后,還可以往下走。”
思來想去,羅偉叫來了二叔,幫忙照看“幸存”的藍莓,自己到城里去打工。在法國駐武漢領事館,羅偉重新過上了西裝革履的體面生活。擁有光鮮的工作和豐厚的物質條件,從前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再用起來。從質疑聲中“逃”出來,重新沐浴在周圍人“高看一眼”的目光中,羅偉感覺不錯。可是半年后,掙夠了錢的羅偉毫不猶豫地再次上山。他回到山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去還欠下的工錢。
得知羅偉在山上種藍莓的事跡,區政府出資100多萬元,修路、建造灌溉設施。基礎設施的完備終于為藍莓的生長提供了條件。
經過兩年精心培育的小樹苗,終于開出了第一批花朵。羅偉興奮極了,恨不能一朵花一朵花地聞個遍。他用手機拍下花的照片,但因山上沒有信號發不出去,他就導入電腦,并配上文字通過有線網絡發出去。
藍莓終于掛了果,可銷路又成了難題。為了取經,羅偉趁春節水果市場火爆之機,親自跑到上海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與打工仔們打成一片。數九寒冬,羅偉白天觀察各種進口水果如何儲存、包裝、定價,晚上就借住在人家的閣樓里,冷的時候只能用毛衣裹住雙腳取暖。羅偉一直堅信,很多學問,只在家里看電視、看書是學不到的,必須親自去看、去體驗。
慢慢地,藍莓的名聲響了起來。觀望的村民們終于不再質疑這個“來作秀”的小伙子,紛紛要求羅偉帶他們一起種藍莓。2010年,羅偉成立了合作社,先后有300多戶村民加入。
牽頭成立青年果園聯盟
一位挖土機老板曾經試圖說服羅偉一起去挖礦。種樹挖一鏟子等三年還不知道有沒有結果,挖礦一鏟子下去可就是2000塊。羅偉卻固執地認為,掙錢并不是創業的目的。
的確,從創業之初,羅偉就從來沒有設定具體的目標。掙100萬還是500萬,這都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他只知道,種藍莓這件事肯定能做成。
雖然自己用著破了洞的毛巾以及時常“鬧小脾氣”的手機,但每次給村民發工資時,看著他們的笑臉,羅偉都會發自內心的開心。“想當年,當白領一年掙幾十萬也不覺得怎樣。現在,發給他們幾千塊錢都特別有成就感。”
柏家坪村地多人稀、交通不便,很難留住年輕人。但羅偉總會想方設法,幫助更多青年共同為家鄉的建設出把力。當地有位青年養蜂能手,羅偉將他的蜜蜂帶進藍莓果園,生產果園蜂蜜。在果園養蜂能夠得到優質蜂蜜,也幫助藍莓授粉,可謂一舉兩得。
羅偉的名氣越來越大,他接到的邀請也越來越多。外出參加青年創業交流活動時,他發現很多年輕人有創業的熱情,卻不知如何著手。羅偉想把這些“傻乎乎”的年輕人組織起來,一起做事。于是,他在湖北省內長江沿線的五個城市發起成立了青年果園聯盟,發展觀光產業。
在羅偉看來,要想創業,必須有足夠強大的心靈。如果很容易就悲觀、低落,這樣的“玻璃心”干不了大事。羅偉建議想在農村創業的青年人,要從市場出發,不能盲目跟風。市場需要什么服務,什么產品,就去對應這種需求。比如生態食品、生態旅游、特種養殖都是很有潛力的產業。
羅偉以實際行動幫助更多的人點燃夢想,一起建設家鄉。他希望家鄉能通過他們的行動變得更好,也希望幫助更多的年輕人走得更遠、看得更遠,一起來改變身邊的世界。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