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增強法治思維 提高農業宣傳工作能力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中國農村雜志社副總編 辛燕 字號:【

黨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在中央全會的層面上首次專門討論了依法治國,就法治中國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促進農業順利轉型升級,實現“四化”同步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基固本、加力助跑,迫切需要領導干部以發展新理念為統領,轉變思維方式,弘揚法治精神,為“三農”發展保駕護航。

一、充分認識法治思維的基本內涵

首先,法治思維是規則思維。以良好的規則來保證負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責的人都必須盡職盡責,失職違法要問責、受追究,從而使他不敢懈怠,更不能違法亂來。規則性思維的基本要義可以概括為“先立規矩后辦事,立好規矩再辦事”。一是先立規矩后辦事。重點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在法和政策的關系上,以法為重。在沒有法律規定或法律規定不明時,要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不能依靠會議決定、批示、指示辦事,不能動輒特事特辦。在立法和改革的關系上,立法先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二是立好規矩再辦事。主要突出規矩的質量。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公開、明確、穩定、可預期、無內在矛盾、可遵循。近年來,農業法治建設已取得長足發展,農業法律體系和執法體系逐步健全,農業系統已基本形成“心中有法、遇事找法、用權合法”的良好工作氛圍。

其次,法治思維是合法性思維。法治意味著憲法至上、法律至上,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接受、服從法律的統治。對于公權力而言,法定職責必須為,否則構成不作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否則構成亂作為。領導干部應當具備合法性思維,凡事都應事先問一下“這合法嗎?”或者“這有法律依據嗎?”與之不同的是,對于老百姓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因此,老百姓只需問“這違法嗎?”

第三,法治思維是程序性思維。公權力的取得和行使都需遵守一定的程序。《決定》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就是在強調程序的重要性。而在實踐中常常固守的“只要結果,不重視程序”的觀念需要改變。領導干部要重視程序,尤其是要尊重他人嚴格按照程序辦事,避免要求或變相要求他人“違章作業”。走程序不等于“走形式”、“走過場”,應當堅持程序的正當性,即中立、理性、排他、可操作、平等參與、及時終結和公開。

第四,法治思維是權責性思維。權力是應當履行的職責,權力與責任總是相伴的,有多大的權力就應當擔負多重的責任,即所謂的權責相隨,權責相當。鄧小平同志曾告誡說:“我們拿到這個權以后,就要謹慎。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決定》有關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的規定,就是在落實權責一致原則。四中全會提出,“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當前,國務院正在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原則加快建立和完善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的任性空間越來越小。

二、深刻領會農業宣傳法治保障的必要性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農業農村發展起點之高、挑戰之大、任務之重前所未有,韓長賦部長在今年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將其概括為“六期同至”。為開好局、起好步,農業宣傳要按照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把握工作規律,深入宣傳五大發展理念,加強熱點難點問題輿論引導,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發揮“重錘響鼓”的作用,向世界講好中國三農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要實現農業宣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法治保障必不可少。

一是傳統媒體的獨特性需要法治保障。農業期刊是三農宣傳工作的生力軍,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掇r村工作通訊》從1956年毛澤東同志題寫刊名至今已走過60年風雨歷程,是黨在三農領域的重要喉舌,為農業農村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新常態下,隨著報刊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傳統媒體也正歷經挑戰轉型、融合發展之策。三農宣傳“國家隊”的優勢位置和權威性怎樣穩固?如何創新發展,聚焦短板發力,重塑主流媒體形象等,這都需要一整套規范、剛性的法律法規來支撐。

二是傳統媒體發行模式轉型需要法治保障。原來靠行政攤派式的訂閱渠道逐漸減弱,市場化的訂閱渠道從體制、機制上都不健全,從上到下沒有專業部門、專業團隊和人員從事專業發行,只能在夾縫中找生存,這種尷尬的局面如何改觀?改革、創新、樹品牌,加大培育刊物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市場競爭優勢是良好的選擇和出路,但這需要在制度和法治層面出臺激勵保障措施,使這些老牌媒體得以合法合規經營發展。

三是傳統媒體有效讀者群建立需要法治保障。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農業信息化及“互聯網+”的快速推進,數字化電子化閱讀越來越普及,農業系統各級干部及村民傳統的閱讀習慣和信息獲取方式已發生很大變化,致使農業期刊幾十年的忠實讀者群發生分離,且呈斷崖式下降趨勢,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在客觀面對事物發展規律的同時,也在思考應對辦法。答案是初步的,這就是傳統媒體只有適應變化需求,加快轉化,利用專業團隊,發揮優質資源,打造高質量新聞產品,才能適應多元化的讀者需求,但這需要相應的法規制度來營造和激勵崇尚傳統閱讀的社會氛圍。

三、努力踐行農業宣傳法治要求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國宣傳部長會議要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把握工作規律,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做好“三農”宣傳工作,提高農業宣傳能力,挖掘農村基層鮮活生動的創新實踐,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一是牢固樹立法治意識。踐行習總書記“三嚴三實”要求,帶頭學法、模范守法,堅定法治信仰、堅守法治理念、堅持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增強憲法法律至上意識,保持對憲法和法律的敬畏之心,繃緊法律紅線不能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這根弦。增強權力法定意識,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善于運用法制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要時刻繃緊法治這根弦,做到心中有法,慮必及法、行必依法。

二是嚴守各項紀律規矩。守不守紀律、講不講規矩,是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度的“試金石”。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習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紀律建設。作為農業宣傳戰線的黨員干部,要強化看齊意識,堅持做到講政治、心中有黨,強宗旨、心中有民,敢擔當、心中有責,存敬畏、心中有戒。

三是恪守三農輿論職責。堅持新聞黨性原則,堅守“三農”本色和特色,做“三農”信息的有效傳播者,做“三農”輿論的正確引導者;當好農村歷史變遷的忠實記錄者,更要成為農村改革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把好導向關、質量關,更好地宣傳黨的政策,反映農民心聲,講出“三農”好故事,凝聚“三農”正能量,寫出更多鮮明生動、思想深刻、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新聞作品。

四是強化農業法治宣傳。發揮農業期刊的宣傳陣地作用,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將憲法法律、法治意識、法治思維、依法辦事程序以及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引導農民群眾及時掌握涉農法規和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切實維護自身利益,多渠道增加農民的合法收入。

當前,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以法治思維改進我們的工作方法,優化決策方式,轉變工作作風是必然選擇。這正如當代美國最具世界影響力法學家之一的伯爾曼先生所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便形同虛設”。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