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巨大挑戰,水土資源約束日益趨緊,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業生態系統退化明顯,水土資源管理、生態補償等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十分緊迫。
目標是實現“三個可持續”
科學謀劃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抓住我國農業生產能力提高和農產品供給充足的歷史機遇,堅持生產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堅持創新驅動與依法治理相協同,堅持當前治理與長期保護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與示范推廣相統籌,堅持市場機制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統籌考慮,綜合施策。力爭到2020年,農業面源污染和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實現重點突破,初步形成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國家糧食安全可持續。這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目標,也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實現糧食安全可持續,就要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糧食產能鞏固在1.2萬億斤水平,生產不大起大落,供求關系基本平衡,尤其是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保持糧食生產穩定可持續、保障糧食供給可持續。
農民增收可持續。這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農村全面小康的根本任務。當前,“種地養牲口”仍是農民就業增收的一個基本渠道,現在的問題是農業效益不高、種地不掙錢。這就要求我們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加快建立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確保到2020年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資源環境可持續。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當前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要使繃得過緊的資源壓力得到緩解,要使被污染的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根本出路要靠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就是要通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農業,堅持“利用”與“保護治理”并重,促進資源利用高效,產地環境良好,生態系統穩定,給子孫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綠水青山。
重點是做到五個“更加注重”
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三個轉變”,即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技術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主要依靠拼資源拼消耗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點是做到五個“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有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341萬戶,合作社129萬個,龍頭企業超過12萬家。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給傳統農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生力軍、重要載體和引領力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將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理想格局。應抓緊研究制定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體系,支持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解決規模種糧主體貸款難問題。
二是更加注重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要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草則草、宜牧則牧、宜漁則漁,提高農業生產與資源環境匹配度。這就需要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適應性農業,而不是對抗性農業。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是優化區域布局,把全國劃分為優化發展區、適度發展區和保護發展區,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二是調整種植結構,積極開展糧改飼試點,重點推進玉米種植結構調整;三是加快發展農產品儲藏、保鮮、加工、流通、營銷等,發展生態休閑農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互動,同時把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作為重點。
三是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推進標準化綠色化生產,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雖然不能做到零發生,但一定要零容忍,即使有1%的問題,也要付出100%的努力。為此,我們要堅持“產出來”與“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生產,實現生產源頭可控制,另一方面推進專項整治、社會共治,建立監管體系和可追溯體系,實現“從田頭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四是更加注重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關鍵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發揮科技的乘數效應。一要做大做強民族種業,扶持培育一大批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企業;二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8%以上;三要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積極發展農業電商、“互聯網+”等新型業態,促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四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五是更加注重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既支持國內保供給、保生態,又保護國內產業發展和農民利益。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謀劃我國農業發展戰略。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在“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的前提下,適度進口一些國內緊缺、不具備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是必要的。我們不反對進口,關鍵是搞好進出口調控,兼顧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同時,支持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出口,鼓勵農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各級農業部需要增強主體意識,加強組織領導、政策創設、試點示范、科技支撐、宣傳培訓,培育新型主體,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把農業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務求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