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農村工作通訊》(下稱《通訊》)創刊60周年,我今年正好60周歲,我們同齡而有緣。我出身于農民家庭,畢業于云南省大理州高級中等農業學校,參加工作后一直在農業部門,與農村、農民有著天然而深厚的感情。
我于1996年從農村基層崗位調鶴慶縣委農村工作部工作,也是從那年開始,就一直擔任《通訊》的通訊員,負責該刊的宣傳發行工作。《通訊》辦刊立足服務黨的三農工作,解讀黨的“三農”方針政策,宣傳農業部門工作部署,交流各地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成為各級農村干部必讀的工作手冊,對指導基層干部做好“三農”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年來,我始終把《通訊》的發行與讀刊用刊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用心用情認真做好。盡管當通訊員和發行員在別人看來是個“苦行僧”的活兒,但看到一本本散發油墨清香的《通訊》走進基層、走進鄉村,成為基層干部案頭上的工作幫手,我覺得吃些苦是值得的。
融政策性、權威性、指導性于一身的《通訊》,被譽為“三農”領域第一品牌期刊,但“好酒也怕巷子深”。1996年,我縣的《通訊》訂閱數為零。為打開局面,我多次找縣委分管農業工作的領導匯報,詳細介紹《通訊》的刊物定位和欄目內容,講這本刊物對全縣“三農”工作的指導意義和對提高基層干部素質的重要性,得到了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四套班子帶頭訂閱,縣級涉農部門實現了訂刊全覆蓋。與此同時,我將《通訊》的發行重點放到鄉鎮和村黨支部,利用下鄉調研的時機,帶著《通訊》雜志現身說法,一方面宣傳《通訊》的內容,讓鄉鎮領導和村干部感到有用、實用,從而做到喜歡讀,愿意訂;另一方面抓好學刊用刊活動,在全縣形成學習交流、促進工作的氛圍。
20年如一日,作為《通訊》的一名義務發行員,我雖苦猶甜。經過不懈地努力,如今鶴慶縣的《通訊》的征訂發行工作實現了縣政府及縣涉農部門、鄉鎮政府及鄉鎮涉農部門、村黨支部及村民委員會三級全覆蓋。隨著訂刊學刊用刊活動的深入開展,我縣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素質得到較大提高,有力地促進了全縣 “三農”工作的持續快速發展。
(作者系原云南省鶴慶縣委農村工作部部長、農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