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老吳就是我們的幸福指數”——記黑龍江省孫吳縣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許雪亞 字號:【

9年前他41歲,創辦了黑龍江省孫吳縣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借款70萬;9年后他年過半百,合作社成為國家級示范社,固定資產9600萬……9年的時光,老吳成了真的“老吳”,卻讓402戶入社村民,嘗到了發展現代大農業的成果。大伙說,“老吳就是我們的幸福指數。”

老吳發瘋

老吳叫吳德顯,孫吳縣沿江滿達鄉大樺樹林子村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為人厚道。前些年老吳和村里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頭忙活不了幾個錢,但就在村民們還精打細算過小日子的時候,這個平日里跟“悶葫蘆”似的老吳卻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寧靜的小山村頓時炸開了鍋,大家伙都說:老吳瘋了。

原來從2005年開始,國家出臺了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鼓勵農民興辦農機專業合作社,辦合作社的錢國家和農民五五對開。面對新政策、新機遇,當年剛剛40出頭的吳德顯心活了。

但組建農機合作社光靠他一人也不行呀,得找人合伙。當時吳德顯興致挺高,主動找了村里幾個要好的商量,可誰成想,他剛把想法說出來,一個同意的都沒有,就連他的幾個親兄弟都說他是瞎胡鬧,有日子不好好過,誰能把土地給他種?是呀,地是啥呀,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拿啥也不能拿地呀。

沒人支持的吳德顯急得滿嘴大泡,不干,國家這么好的政策不白瞎了嗎?干,自己單打獨斗也不行呀!咋整?吳德顯愁得白天晚上睡不著覺。他一想,不行,我不能讓這么好的事飛了……于是村民眼中的吳德顯“瘋了”。為了找人入社,他挨家挨戶地說、勸、算賬,軟磨硬泡,一天不行,兩天,兩天不行,三天……好說歹說全村400多戶總算有15戶村民愿意入股。2006年, 吳德顯把這15戶村民東挪西湊的70萬元,用編織袋一裝,背著就去了孫吳縣委縣政府。第一次進縣委政府大院,吳德顯忐忑不安,但領導的熱情接待很快讓他緊張的心放松了下來,他的想法一出口,立即得了縣委、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當年開春他們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就開了張。合作社是建起來了,但他們只有七八臺車,700多坰地,經營土地太少,大馬力機車根本就吃不飽。不行還得想辦法做工作,當時吳德顯他們整天坐在人家炕頭上嘮,心里急得直發毛,那可是140萬呀,他們不能虧了自己的錢再搭上國家的。鄉里和村里看到他們的難處也主動幫著做農戶工作,蒼天不負有心人,當年又有40多戶村民入了社。2006年是吳德顯合作社組建的第一年,也是他們合作社豐收的第一年。這一年社員到年底分紅,每戶每坰地比往年多收入了600多塊錢。農機合作社見效益了,其他村民看到掙錢了,紛紛主動來要求入社。大家伙都說:別看平時老吳嘴笨笨磕磕的,誰知道他心里還揣著一團火呢!老吳這回是“瘋”到點子上了。

老吳進京

俗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合作社建了,建就得建好、建得像樣,但老吳他們都是農民,缺資金、缺技術、缺場地、缺人才,除了有把力氣啥都缺。

思路決定出路。2010年為使農機合作社站穩腳跟,吳德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采取了土地入股經營、土地租賃經營、訂單生產經營三種方式鼓勵更多農民入社,大樺樹林子村有312戶村民帶土地入股合作社,這一年是合作社發生重大轉折的一年,合作社終于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為了正確引導和鼓勵吳德顯辦好合作社,孫吳縣委縣政府及各涉農部門從政策、資金、服務等方方面面給予合作社大力扶持,有困難解決困難,有問題解決問題,有了黨和政府的支持,吳德顯頓時覺得腰桿子一下就硬了,像打了興奮劑一樣,渾身是勁,他不斷鼓勵自己,干!一定好好干,往最好里干!

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規模化經營、一體化發展,老吳和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一同成長,合作社的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逐步走上了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新建了園區。建成1200畝省級農業示范園區,示范作物涉及玉米濾水移栽、大豆、蕓豆、小麥、瓜果、馬鈴薯、牧草等,有效增強了寒地特色農業的示范效果。

建設了基地。結合全省玉米、水稻北移戰略,合作社率先發展德美亞玉米、早熟優質水稻產業,加快了玉米、水稻推廣種植進程。

樹立了龍頭。相繼成立了樺林糧食生產合作社、豐達大豆種植合作社、天成牧業合作社,大地牧草種植合作社等,實現了由單一的農機作業向綜合性產業的拓展。

擴寬了產業。著眼于糧食的“過腹升值”,進一步提高農民收益。 2011年,合作社出資200萬元,建成760平方米標準化畜舍,2萬立方米青貯窖,購進170頭西門塔爾優質肉牛和100頭本地母牛。2013年出欄肉牛290頭,獲純收入129萬元。2014年末,存欄基礎母牛760頭,肉牛1050頭,三河馬128匹,投資200萬元建成肉牛屠宰分割生產線一條,冷藏保鮮庫780平方米。著眼糧食深加工,2014年建成日處理300噸、500噸玉米的烘干塔兩座,新建可儲存5000噸干玉米倉囤5個、倉容5萬噸倉儲庫 4個,合作社可存儲干玉米55000噸,每年可帶動全鄉及周邊區域玉米烘干增值1500余萬元。建設日處理水稻80噸的全自動大米生產線一條,注冊了“昊北”牌大米商標,成立了樺林產品直銷店,實現水稻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發展。

老吳的思路越干越活,路子越走越寬。從2006年到2014年,9年間,樺林農機合作社歷經了5次擴建。截至2014年底,合作社總固定資產達到9600萬元,土地規模經營面積14.5萬畝,糧食總產8.5萬噸,經營收入1.2億元,純收入6373萬元,戶均實現純收入7萬元,高出本地區平均水平45%。2013年合作社被確定為“黑龍江省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社”,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壯大了,但老吳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也跟著“牛氣”了,他先后獲得CCTV2011年度“三農人物”稱號、2011年“全國種售糧大戶”、 2013年雷沃杯“全國20佳合作社理事長”、2015年“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這個在黑土地上忙碌了半輩子的莊稼漢,一次一次進京,接受黨和國家的褒獎,老吳心里美,更覺得熱乎。

老吳擔當

吃水不忘挖井人。2012年初,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了黨組織,吳德顯光榮地當選為黨支部書記。依靠誰、為了誰,從此吳德顯的身上又多了一份擔當。

幾年來,吳德顯帶領社員主動與貧困戶結對子,自覺把貧困戶的事當作自家的事,共為村里的貧困戶捐款捐物、免費代耕、擔保協調貸款總計25.3萬元,沒有讓一戶貧困戶因貧困而掉隊;大樺樹林子村新農村建設遇到資金困難,他主動出資370萬元,為困難群眾墊付了自籌資金,并積極發揮合作社機車優勢,主動提供機車運送砂石,拿出5.7萬元為村里購置了垃圾清運車輛,每年拿出3萬元安排4名村民為村里保潔,保持了村容村貌整潔;2013年面對三十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吳德顯帶領合作社30多個壯勞力運砂石、打木樁、巡江堤、堅守28個晝夜,大堤巋然不動……

第一個千萬元合作社,第一個德美亞玉米示范基地,第一個高緯寒地水稻示范區……吳德顯帶領樺林現代農機合作社用一個個第一,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向人們展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新農民!

敢干別人不敢干的事業,敢走別人沒走過的道路。在“CCTV2011年度三農人物頒獎典禮”上,主持人說老吳是最新潮的中國農民,當時老吳不明白人家說的是啥意思,現在他懂了,村里人也都懂了。國家政策這么好,組建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發展合作社,走農業合作發展的道路,讓大馬力開辟出黑土地最美麗的春天,就是最新潮的中國農民!

年底分紅的時候,大家伙說,現在流行點贊,今兒咱也為老吳點個贊!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