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家鄉的高效現代農業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牛震 字號:【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許多美好希冀,維系著人們之間情感的交流。忙碌一年,回家過年是漂泊在外游子們最好的慰藉。春節前夕,筆者回到了故鄉——山東省濱州市。濱州市種植棉花歷史悠久,紡織工業發達,是國家家紡服裝產業基地,素有“中國棉紡織之都”之稱。過去的一年,濱州市濱城區相繼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被確定為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國家農村實用人才工作認定試點縣……筆者在回家過年時記錄下了所見所聞。

黃河畔興起高效生態農業

“俺家的7畝地有4畝都在這里,一畝地按照每年1000元的價格都流轉給了農場,俺現在在這里上班,每個月都有2500元的工資,這可比原先在家種地和出去打工強多了。”大年初七,在位于濱城區黃河灘區的萬綠家庭農場的蔬菜大棚里,59歲的三里村村民蔡長武邊侍弄著草莓枝葉邊說。

三里村往南幾百米就是黃河畔,一道高高的黃河大壩阻隔了黃河水汽的外移,形成了其獨特的氣候,這里空氣清新,土壤肥沃,地下水質良好,達到飲用水標準。這里就是萬綠家庭農場的所在地。筆者在這里看到三十多個標準化鋼架大棚整齊地排列在田地里,棚里的反季蔬菜、瓜果長勢喜人。

“俺們這里離市區直線距離只有3.1公里,交通便利,是發展近郊高效生態農業的理想地帶。”農場負責人李海防告訴筆者:“現在周圍幾個村的農民都在農場‘打短工’,自從去年農場的大棚蔬菜和水果效益好起來后,好多當地老鄉也模仿我們搞起了大棚種植。”

濱州萬綠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基地占地面積500畝,目前建有21個冬暖大棚和12個塑料大棚生產綠色果蔬,擁有30畝地的畜禽生態養殖區、100畝果園。

“我們去年的效益還不錯,這多虧了我們銷售點子。”李海防笑著告訴筆者。

“待你珠圓玉潤,我來‘取’你可好?”這是萬綠去年針對種植的葡萄想出的銷售策略。早在葡萄種植季節,李海防等人就在微信朋友圈、QQ等社交平臺上發出信息,希望有緣人或情侶來認領自己的幸運葡萄樹,等到了收獲的季節再來采摘。另外,萬綠還找到當地的幼兒園等教育系統進行合作。把一畝地分作幾十份,每份按照幼兒園的班級命名,這塊叫“小紅花”,這塊叫“向日葵”,到了周末,老師們會帶著孩子們來這里現場教學,認識各種蔬菜瓜果,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來到這里進行播種、澆水、施肥,等到了收獲的季節再來采摘。

“其實,我們知道孩子們哪會真正種地呀?只不過寓教于樂罷了,所以我們發給孩子們的免費種子都是煮熟的,等他們煞有介事的勞作一番離開后,我們的工人緊接著種上真正的種子,平時幫他們管護,做起了‘田保姆’。要不然每塊田里哪會有那么高的產量呢?”李海防笑著說起自己的“商業機密”:“就這樣去年最好的時候,一分地賣出了3萬元的效益。”2015年6月,濱州萬綠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被農業部與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

據了解,如今一到周末,黃河岸邊或三河湖邊的農業生態園里,都會聚集來自城區的市民。目前,濱城區已建成集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生態園區22家,年接待旅游人數66萬人,帶動了當地農民從事非農產業,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國內最長的小麥全產業鏈

小麥除了能生產面粉還能做什么?小麥能生產面粉,面粉能做掛面,也可以做面包、糕點、餛飩、餃子;小麥還可以生產高檔蛋白粉、食用酒精;麥麩可以喂豬、生產酒精的廢棄物加工后也可以喂豬;豬糞可以制沼氣,沼氣可以發電、供熱,沼液可以肥田,豬舍屋頂還能建光伏電站……這是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給出的答案,聽起來很有想象力。但這不只是想象,也是中裕正在做的。

走進中裕整潔的廠區,只見高塔林立,管道蜿蜒,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酵香味。公司技術人員說,這是小麥深加工生產特級食用酒精發酵過程釋放的氣味。

“高塔是酒精蒸餾塔,管道一頭連著蒸餾塔,另一頭連著酒精廢液處理裝置,廢液中提取的液體蛋白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養豬場,殘余物流向廢水處理站產生沼氣供給熱電廠……”公司負責人張志軍為筆者詳細介紹了小麥在中裕發生的“核裂變”:以主打初加工產品年產75萬噸的“中裕”牌小麥粉為原點,上游是與科研院校合作進行的新品種小麥育種、種植推廣和收購儲存:6.5萬畝的育種基地、100萬畝統一“供種、播種、施肥、技術指導、收購”的種植基地,保證了50萬噸小麥原糧的綠色安全;向下游延伸,一條線是食品加工:12萬噸的花色面條、5000噸的速凍食品、5000噸的烘焙食品,再往下是中西結合的品牌食品連鎖“法蘭卡1876·面食家”和中式快餐“中裕食品快餐”;另一條線是精深加工:2萬噸的谷朊粉、4萬噸的特級酒精以及在建的2.5萬噸的無水酒精;為實現上下游首尾相連,企業投資1.3億元建成酒精廢棄物處理系統,從酒精廢棄物中提取出殘留蛋白,加工液態飼料,用于生態豬養殖,3000千瓦時的沼氣熱電聯產項目將剩余廢水處理產生的沼氣轉換成電能和熱能、沼液變成液態有機肥通過管道回灌麥田。同時,今年新投資14.4億元的中裕農牧循環產業園項目現已開工,園區內包含年出欄70萬頭的良種生態豬養殖場、年屠宰100萬頭生豬及2萬噸肉制品深加工等項目,可全部“消化吸收”企業生產的液態飼料。

廢棄物回收、沼氣發電、廢液有機肥回田……一條貫通一二三產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就此形成,這也是國內最長的小麥全產業鏈。正是憑借著把小麥“吃得一點渣都不剩”的精細功夫,中裕公司用了10年時間實現了年產值從8000萬元到25億元的跨越。

造就一批

農業致富的“領頭羊”

“過去只知道埋頭種地, 想不到當一個職業農民還有那么多行行道道, 看來不好好掌握幾門基本技能,連當一名農民都不夠資格。”在新型職業農民初級資格證書頒發現場,學員卜紅雷深有感觸地說。

近15年來,濱州市農業不斷調整結構,形成了糧食、棉花、蔬菜、畜牧、水產、林果六大主導產業,并逐漸向生態高效地現代農業轉型升級。2015年初,濱城區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在創建示范區一年來的過程中,變化最大的莫過于當地農民的轉變。如今在濱城區農村,“職業農民”、“田間課堂”、“拓展訓練” 是掛在群眾嘴邊最時髦的詞匯,參加職業農民培訓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作為國家確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區,濱城區根據實際制定了新興職業農民遴選標準,在從事糧食、 蔬菜和棉花產業生產經營的種養能手、 專業大戶、 合作社骨干、 家庭農場經營者中遴選出重點培育對象, 通過開展生產技能培訓、 經營管理培訓, 推進認定管理工作, 探索制定扶持政策,培養造就了一支綜合素質高、 生產能力強、 主體作用發揮明顯的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

“圍繞主導產業, 濱城區建設了田間課堂8處、 創業園實訓基地6個。在田間課堂和實訓基地里, 農技人員根據農事季節選擇授課內容, 把理論教學與技能培訓有機結合起來, 幫助農民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濱城區農業局局長宋志剛告訴筆者。據了解,參加生產技能培訓的學員累計培訓必須不少于 42 學時。經營管理培訓上,濱城區采取異地培訓的方式, 安排在省農廣校濱州基地,集中7天培訓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知識, 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選擇、 農業資源分析與市場營銷、企業資金籌措與風險防范、 項目設計與規劃等內容進行講解, 提升學員的經營管理能力。

2015年,濱城區繼續被確定為全國300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之一。目前濱城區已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650人,共認定職業農民381人。通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濱城區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以農業為職業的新型人才,新型職業農民已逐漸成為當地發展農業、率先致富的“領頭羊”。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