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迅猛發展的電子商務產業相比,我國農村電商規模仍明顯偏低,以廣東為例,2014年全省電商交易額中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僅98億元。我國電子商務真正進村入戶還需邁過多道坎。
要加強電商人才培養,積極培育農村電商主體。鼓勵各類人才開展農村電商創業,提高廣大農民對電商的認識。要調動大學生村官、返鄉大學畢業生、個體經營戶等發展農村電商的積極性,培養一批農村電商創業帶頭人。
在大力培育農村電商人才的同時,還應下大力氣扶持農村電商企業發展,培育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村電商主體。要運用多種形式引導電商企業開展和加強農村電商業務;要鼓勵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高電商應用能力,對接各類涉農電商平臺和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要鼓勵各類企業探索農村電商發展新模式,培育電商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完善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要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農村電商服務網點。應持續提高農村寬帶普及率,提高無線寬帶覆蓋率,提升農村基層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鼓勵具備條件的農村綜合服務站、電商企業整合建設服務網點,對接各級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結合各地“農綜改”進程,完善“一站式”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探索開展農村公共服務與電商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配送體系。統籌規劃建設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盡快將快遞業務延伸至村一級;搭建城鄉倉儲物流一體化平臺;推動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在農村的發展,打通農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加強農村電商標準化體系建設。首先,鼓勵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合當地的土地、品牌、營銷等資源,推動農產品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其次,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農產品電商標準制訂、標準化項目建設等工作,并由有關部門或權威機構予以認證,推廣應用。通過推動農村電商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實現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來源:《經濟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