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安銀橋乳業集團始建于1978年底,經過38年的頑強拼搏和不懈努力,已發展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產銷量最大的乳制品專業生產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中國學生飲用奶定點生產企業,并跨入了中國乳品十強。
從原點起步
沿著古都西安繞城高速出城往東,40分鐘的車程就到達了臨潼。這片承載著豐富歷史的文化厚土,有中華大地的原點,中華文明從這里發源,銀橋集團的奶源基地也正是從這里起步。
綠樹成蔭,水波蕩漾,魚兒嬉戲,如果不知道會以為是誤入了哪個觀光景區。再往里走,通過消毒區,只見犢牛島、產牛舍、泌乳區、擠奶廳、廢棄處理區等幾個區域規劃有序,宛如一個“生活小區”。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對國內乳企影響很大,而我們銀橋沒有查出任何問題,這主要還是源于我們對奶源質量管理起步早,做得好。”西安銀橋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南龍江告訴記者。
也是在那次事件之后,銀橋更加意識到,只有加速和加大對優質牧場的投入和建設力度,才能建立起更穩定安全的乳品安全產業鏈,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營養、健康的乳制品。銀橋總結出,“源頭”這個鏈子還要延伸得更長、更遠,才能進一步確保銀橋產品的質量和品質不斷地提高,奶源建設被銀橋列在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自建牧場,刻不容緩。
2010年,占地1200畝的一期牧場工程啟動,總投資2.3億元。遺傳基礎的好壞是牛奶質量得到保證和提高的根本,為了提高奶源品質,銀橋從澳大利亞引進1800頭荷斯坦牛,如今已發展到3200頭; 2014年二期牧場工程建成投產,占地800畝,這次牧場引進了蛋白質含量更高的1000頭娟珊牛,為開發新產品以及增收填補了空缺。同時,銀橋擁有1萬畝青貯玉米基地,實現了“種養加一體化”。
“‘種養加一體化’有效解決了奶業生產各環節的利益脫節問題,是國家著力倡導和扶持的生產模式。只有靠規模化的養殖才能確保奶牛的健康,只有規模化養殖與加工的有機結合,才能保證牛奶的品質。在目前形勢下,只有做大了,才有規模效益,也才能有更大利潤空間。”南龍江告訴記者。
養牛要講科學
烈日晌午,酷熱難耐,干凈整潔的牛舍里,一臺臺風扇嗡嗡作響,噴淋裝備也派上了用場,奶牛們正在愜意地享受自由的午休時光。
“高溫天氣,奶牛采食量小,產量就會下降。為了降低熱應激,牧場特地安裝了噴淋和風扇設備,根據不同的氣溫確定風扇噴淋開啟時間,這幾天當地高溫橙色預警,一般都是5分鐘吹一次風扇,噴30秒的水。夏天必須要給牛進行降溫,產量才能保證。”
一廠廠長常宏哲,以前是寶雞農牧糧工廠職工,1992年獸醫專業畢業,他告訴記者,現在的養牛技術跟上學時有很大區別。他指著牛舍里高起的墊子對記者說,“這個是我們專門給牛準備的臥床,也叫‘牛的席夢思’,490元一個,下面是3厘米的海綿,上面建一層橡膠,這樣牛在上面很舒服,牛心情好了,產量也高,奶的質量也會好。現在奶牛都很聰明,中午都不出去,晚上才去外邊的運動場乘涼。”
“吃好睡好干凈干燥”是二廠廠長王錦玲總結出的養牛經。“臥床要定期打掃,不能有糞便,每年給牛剪兩次指甲,保證腳趾甲不長,它才舒服。牛確實很辛苦,一定要給它喝最新鮮的水,吃最好的料,不能打它,訓它,要讓它心情好。”養了一輩子牛的二廠廠長,早已把奶牛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以前一頭牛一年單產4噸左右,現在10噸以上很普遍,產量有很大的飛躍。而其中關鍵在于現在養牛更關注牛本身,比以前更科學。”常宏哲說。
只有規模,才有規范
TMR自動飼喂車、轉盤式擠奶臺、利拉閥牛體刷、自動刮糞板、風機、卷簾、噴淋、監控等先進科技設備……在奶源基地,高科技產品讓你眼花繚亂。
“把小區變成牧場,關鍵是統一管理,質量可以保證。以前小區養牛一家一戶想法也不一樣,大型機械沒法用,建立牧場之后,大的機械設備可以進入,通過對牛舍改造,升級管理,實現了規模化,而只有規模化才能規范化、標準化。”南龍江說。
飼料中心,小麥青貯、玉米青貯、苜蓿等不同品種的原料堆放整齊,兩臺TMR攪拌車,正在給牛加工營養大餐。“養牛跟人一樣,也要吃五谷雜糧,營養均衡。我們請了專職營養師科學配餐,把精料粗料混在一起,通過攪拌車里的刀片進行攪拌、切斷,防止牛挑食。在飼養方面,所有牛場在分群管理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階段奶牛的營養需要科學調配日糧,注重日糧穩定性,提高奶牛干物質采食量,保證了奶牛健康、高產。”常宏哲說。“別小看了這些飼料,每一種原料,我們都是先化驗,化驗合格才給供應商付款。飼料供應鏈建立了標準化管理流程,實現了所有飼料投入安全的可追溯性和可控制性。”
小林是擠奶廳的工作人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奶牛進入轉盤式擠奶機前擠出頭三把奶,然后藥浴,30秒后,擦干,套杯,再次藥浴。“前三把奶細菌含量體細胞數高,一般都要擠掉保證質量。” 小林說。據了解,擠奶機安裝了仿生按摩擠奶系統,根據小牛吃奶的動作把奶擠進去。而紅外計量系統一旦檢測到每分鐘出奶量小于2毫升,就會自動停止擠奶。
轉盤上每頭牛的耳朵上的黃色標牌格外顯眼,據介紹,這個標著數字的標牌是耳標識別系統,相當于牛的身份證,通過識別,傳遞到控制中心一頭的電腦,對牛進行登記,每頭牛在轉盤上轉一圈用了多長時間,擠出了多少奶都一清二楚,此外,還會生成對奶的質量的自動分析。如果有血,或通過檢測判斷出有乳房炎,都會放到隔離區進行治療。
“以前散戶養奶都是采用人工擠奶,后來的養殖小區是統一擠奶,但也只有一個奶桶,牛糞細菌容易落入,奶的質量沒法保證。現在我們實現了擠奶機械化、標準化,剛擠出的奶35度左右,為了防止微生物繁殖我們采取冷卻技術,把牛奶溫度降到四度以下,通過管道傳輸到帶有制冷系統的儲奶罐,儲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每日三班記錄鮮奶儲存罐溫度確保制冷系統工作正常,避免奶溫升高,在保存過程中需要攪拌,防止奶脂分離。” 南龍江說。
采訪中,恰遇到印有“銀橋”標志的冷藏車來收奶,和冷藏車同行的還有公司的化驗員,他們負責用快速檢測試劑和設備對牛奶進行現場檢測,檢測密度、酸度、堿度、亞硝酸鹽等指標,這就是除擠奶機監測原料奶的第二道檢測關。“我們對全部收奶冷藏車輛辦理了生鮮乳準運證,還安裝了GPS定位系統,對冷藏車的運輸情況和路線實時監控,杜絕了運輸途中摻假的現象。”南龍江告訴記者。
冷藏車進入廠區后,由公司收奶車間再次檢驗,對化驗員的檢測數據進行核實。這也是銀橋的第三道檢測關。第四道檢測關,是在公司總部的質量檢測中心完成的。檢測人員抽取樣品進行蛋白質、干物質、脂肪、菌落總數、三聚氰胺、金玉蘭酶(解抗劑)等指標的全面檢測。正是由于對奶源質量的全面控制,才保證了銀橋公司奶品質量。
銀橋有一句名言:奶品就是人品,質量就是生命。銀橋一直把奶源當作企業的“生命之源”,把優質奶源基地作為企業的“第一生產車間”,通過“環環相扣、親力親為、層層把關”的奶源管理模式,銀橋正腳踏實地,不懈攀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