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適應新形勢 抓住新機遇 開創“十三五”草牧業發展新局面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農業部副部長 于康震 字號:【

2014年10月,汪洋副總理在聽取農業部關于草原保護建設和草原畜牧業發展情況專題匯報時,凝練提出了“草牧業”這一概念。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草牧業”,立即引起各方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兩年來,在農業部的大力推進和各方的積極參與下,關于草牧業的認識在加深,思想在統一,發展氛圍初步形成,整個行業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

當前草牧業發展取得新成績、新進展

——草原生態保護邁上新臺階。在改革頂層設計層面,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全面部署生態文明改革各項工作,對草原生態保護建設也做出了明確部署。農業部積極推動將反映草原生態狀況的“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作為約束性指標,首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目標,加強草原保護考核力度。在政策創設完善層面,2016年,國家投入187.6億元啟動實施了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提高了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補貼標準;投入3.6億元啟動實施了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試點工程,大力發展已墾撂荒草原人工草地建植,推動草牧業可持續發展;按照今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協調完善退牧還草工程政策,增加了黑土灘治理、毒害草退化草地治理等建設內容,并提高了圍欄等中央投資補助標準,擴大了工程實施范圍。同時,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草原治理、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草原防火基建、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等工程項目,基本形成了以生態保護建設、科學開發利用和防災減災為主的草原工程建設體系。監測顯示,2015年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4%,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10.28億噸,同比增加0.57%,連續5年穩定在10億噸水平,草原生態總體向好。

——草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從種草保留面積和種子生產看,2015年,全國保留種草面積3.5億畝,較上年增加4.9%;牧草種子生產量9.03萬噸,較上年增加9.5%。從商品草生產看,2015年以紫花苜蓿和羊草為主的商品草產量達783萬噸,苜蓿商品草捆產量達180萬噸,商品草產量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從草產業標準制定看,近幾年,草產業領域共制訂發布了國家標準9項,行業標準31項,涵蓋草業生產技術、草產品檢測和牧草保種等多個方面,行業發展逐步規范。從草種質資源保護看,截至2015年共收集保存種質資源達5.2萬份,居世界前列,其中67種406份中國特有種填補了世界收集保存空白。同時,在種質資源保存技術、鑒定評價、品種選育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草原畜牧業穩步發展。13個草原牧區省份按照“以草定畜、增草增畜,舍飼圈養、依靠科技,加快出欄、保障供給”的思路,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一是適度規?;B殖穩步推進。2015年,奶牛存欄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比重達42.8%,較上年增加3.6個百分點。內蒙古全區肉羊年出欄100只以上規模養殖場發展到6.8萬個,規模養殖水平達67.9%,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二是生產能力明顯提升。2015年牛、羊肉和奶類產量分別達到407萬噸、303萬噸和269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加5.3萬噸、7.6萬噸和25.7萬噸。羊毛羊絨產量達44.4萬噸,占全國產量的91.7%。三是新型產業形態加快形成。積極發揮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以“互聯網+草牧業”為抓手,探索發展草牧業產品電子商務,積極推進草牧業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全方位變革。

——草牧業產業體系逐步形成。一方面,飼草料產業體系初步建立。截至2015年底,優質苜蓿種植面積達300萬畝,較上年增加20%;草產品加工企業達532家,較上年增加41.9%;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2.2億噸,占秸稈資源總量的24.7%,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另一方面,草原畜牧業產業化不斷完善?;拘纬闪思N、繁育、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產業鏈條逐步延伸完善。截至2015年底,以草原畜牧業為主營業務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64家,占畜牧業龍頭企業總數的11%,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此外,通過引導發展草原旅游,推進草牧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的深度融合,使牧民獲得更多增值收益,提升了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成績固然喜人,但總體看草牧業發展整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基礎還不穩固,面臨的挑戰不少。一是推進合力尚未形成。個別地區對發展草牧業在加強生態建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仍認識不到位,存在種草影響糧食生產、生態效益不顯著、水資源消耗大等片面認識,尚未與中央在思想和認識上“對表共振”,發展動力不足,力量分散。二是良種繁育滯后。我國每年自主繁育草種占全國用種總需求的比例不足40%,只能大量依賴進口。全國肉牛肉羊種畜場建設滯后,大部分優質種牛精液和胚胎從國外引進,產業發展的命根子掌握在別人手上,生產水平不高。三是生產方式落后。一些牧區的家畜飼養仍“靠天吃飯”,舍飼圈養技術未全面普及、飼草料加工技術落后、規?;瘶藴驶戎氐?、導致增值少、效益差。一些半農半牧區牛羊養殖方式粗放落后,導致繁殖率低、生長周期長,收益回報低。四是種養結合不緊密。產業上下游聯結不緊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服務等環節融合不到位,種植戶、養殖場戶和加工企業之間長效聯結機制需要鞏固。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制約著草牧業的科學和均衡發展,必須正視并著力解決。

“十三五”草牧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各項改革的推進之年。草牧業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種植業結構的重要切入點,也是建設現代畜牧業的現實路徑,更是保護草原生態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草牧業提出了新要求。當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減法”“加法”,都亟需發揮草牧業“前拉后帶”的獨特作用。一方面,調減“鐮刀彎”“北方農牧交錯帶”等非優勢區玉米種植,增加大豆、優質飼草、雜糧雜豆和馬鈴薯生產。草牧業應積極順應形勢,充分發揮“牽拉力”,從優質飼草種植布局、品種選擇、草畜配套等方面著手,大力發展優質飼草種植,優化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提升承接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增加綠色、有機安全和特色農產品供給,不斷增加銷路好、效益高的農產品生產。草牧業應把握機遇,充分發揮“帶動力”,做強生態特色品牌,“種好草、養好畜、出好肉、產好奶”,滿足消費者對更綠色、更豐富、更優質、更安全的草畜產品的要求,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二)現代畜牧業建設對草牧業提出了新要求。建設現代畜牧業,必須堅持“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方向,這對草牧業特別是草原畜牧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草牧業應立足農牧結合,根據發展指導意見的區域布局,充分發揮各自區域資源稟賦,突出北方、東北和農牧交錯帶獨特優勢,實現差異化生產、培育特色產品;應立足生產各環節,從實現源頭生產環境控制、過程投入品控制和產品安全控制著手,確保產品全環節可控、品質優良;應立足提高勞動生產率,依靠科技、裝備、服務等投入,提高生產精細化、集約化管理水平;應立足產業發展前端及末端,切實做好草原生態資源保護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綜合考慮當地生態保護實際和自然資源承載能力,合理布局發展規模,突出草畜配套和農牧結合,大力發展生態養殖。

(三)生態文明建設對草牧業提出了新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高度。當前群眾生態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廣大牧民群眾對于“碧草藍天”的期盼更為強烈,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和草牧業發展迎來新機遇。草原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在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固碳儲氮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和承載草原文化傳承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過程中大有可為。發展草牧業必須從生態立國、生態興邦的大局出發,進一步提高對興草添綠重要性的認識,發揮其統籌農村牧區生態與生產的重要平臺的獨特作用,順應大趨勢,為建設美麗中國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抓住機遇,全力開創草牧業發展新局面

“十三五”草牧業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持續推進草牧業科學發展為主線,堅持“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基本方針,創新制度、技術和組織方式,著力提升草原保護建設水平,實現生態穩步向好;著力促進草產業發展,加快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著力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形成規?;a、集約化經營的產業發展格局。

力爭到2020年,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達到10.5億噸,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重點天然草原超載率小于10%,全國草原退化和超載過牧趨勢得到遏制,草原保護制度體系逐步建立,草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工種草保留面積達到3.5億畝,草產品商品化程度不斷提高;牛羊肉總產量達到1300萬噸以上,奶類達到4100萬噸以上,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為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一)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繼續推進草原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抓好草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制定和任務落實,穩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規范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推進《草原法》修訂及《基本草原保護條例》立法進程,加強執法監督,全面落實依法治草。編制實施“十三五”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統籌謀劃好草原保護建設各項工作。組織實施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全面落實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繼續實施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加大退化草原和黑土灘治理力度。堅持工程措施與自然修復相結合、重點突破與面上治理相結合,保護和恢復草原生態系統,不斷提高草原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實現草原休養生息和永續利用。

(二)發展現代草產業。一方面,加快草種保育擴繁推一體化進程。加強野生牧草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篩選培育一批優良牧草新品種。依托現代種業創新工程、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建設等,著力扶持一批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技術服務到位的草種企業,建設一批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的優勢牧草種子繁育推廣基地。另一方面,建立高效利用的飼草料生產體系。推進良種良法配套,在退牧還草、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糧改飼、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等政策實施區,鼓勵支持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和廣大農牧民大力發展優質飼草料生產。加大南方地區草山草坡開發利用力度,推行節水高效人工種草,推廣冬閑田種草和草田輪作。

(三)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一是加快畜禽種業建設。深入實施全國奶牛、肉牛、肉羊遺傳改良計劃,以核心育種場為載體,加快品種改良進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加大畜禽良種工程項目支持力度,提高良種供應的數量和質量。二是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繼續實施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支持適度規模養殖場改造升級。深入開展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增強輻射帶動能力。鼓勵和支持企業收購、自建養殖場,養殖企業自建加工生產線,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三是促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推廣投資少、處理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的糞污處理與利用模式。實施沼氣工程項目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等項目,支持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

(四)創新完善草牧業產業體系。一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用好價格“指揮棒”和供求“杠桿”,激活發展內生動力,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構建多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二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新型業態,鼓勵電商等新型業態與草食畜產品實體流通相結合,構建新型經營體系。三要強化金融保險支持,在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的基礎上,探索采用信貸擔保、貼息等方式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本支持草原畜牧業發展。積極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為草原畜牧業發展注入活力。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創新信用擔保方式,完善農戶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等制度,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五)提升草牧業科技支撐水平。要立足草牧業試驗試點區,抓住國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機遇,面向產業發展需求,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大學、企業等各方主體積極性,整合產學研體系,提升科技集成創新水平。要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提高現有技術人員的水平和能力,抓好關鍵技術引進、試驗、示范的組織實施,組織開展關鍵技術的集成與推廣,推進草牧業科技進步。要著力構建“一主多元”的新型草牧業社會服務體系,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草原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開展生產指導服務,打通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引導養殖戶實行良種良法配套,提高生產效率,增加養殖收益,促進牧民增收和產業精準脫貧。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