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回鄉在農業上大顯身手,不曾想返鄉創業這條路王東偉走得卻異常艱辛。
38歲的王東偉,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西正村人,個頭不高,穿著樸素,一副黑框眼鏡更顯睿智與干練。雖已退伍多年,但身上散發的軍人氣息絲毫不減。
退伍后的王東偉選擇讀大專繼續深造,2012年大專畢業的王東偉只身前往北京,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最早在外貿公司做銷售,經過十多年的摸爬滾打,如今,王東偉在北京已有了一家自己的商貿公司,主要從事食品批發和銷售,事業小有成就。本可以在人生中年階段享受安穩的生活,但不安現狀、勇于挑戰的個性,讓他不得閑,這次他把目光投在了自己并不熟悉的農業領域。
2013年,一場乳業改革風暴席卷全國,受三鹿事件沉寂多年的乳制品行業迎來發展新機,想起家鄉趙縣素有養殖奶牛的傳統,一直從事鮮奶銷售的王東偉動了心,毅然決定回到家鄉小試牛刀。
建廠房、購奶牛、配設備、買農機,王東偉在趙縣辦起了自己的奶牛場,第一筆注入資金就是800萬。看著牛場里400頭牛,王東偉腦海中勾勒出了牛場未來發展的畫卷。
要想產好奶,首先奶牛要吃得好。起初,奶牛場從老百姓那里收青貯玉米,但飼料經常收不夠,王東偉萌生了自己解決飼料問題的念頭。
2014年,王東偉成立了寶地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從農民那里流轉了2000畝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其中200畝種谷子,剩下的種小麥、玉米,一年兩茬。種了兩年地,一算賬,結果卻讓他惆悵不堪:每畝地地租1200元,小麥、玉米兩季人工成本200元,化肥、農藥750元;當地小麥每畝產量平均950斤,價格1.2元一斤;玉米每畝產量平均1000斤,0.75元一斤,一年下來一畝地賠260多元,尤其去年糧食價格斷崖式下跌,加上玉米出現倒伏,兩年下來王東偉一下子虧了100多萬,損失慘重。
這讓王東偉犯了愁,他這才意識到農業不像之前自己經營的商品,便宜點賣了就隨時有運轉資金,農業投資周期長,見效慢,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看天吃飯,搞起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舉步維艱之際,恰聽說石家莊市農業局、財政局和郵儲銀行聯合出臺了針對土地流轉超過500畝的大戶的合作貸款項目,貸款額度高,利率低,王東偉開上自己的小車,興沖沖趕到了趙縣郵儲銀行。
剛坐定,信貸部同志就問他貸款用來做什么。聽說是做奶牛場要貸款100萬,立馬拒絕了他。原因很簡單——農業是高風險產業,奶牛養殖業更甚,而且他在北京還經營一家商貿公司,同時兼任兩個法人代表,風險更不易把控。
信貸部同志告訴王東偉,如果他有不動產抵押,可以考慮一般性質的個人貸款。而讓王東偉無奈的是,自己早年外出打工,如今返鄉創業,返鄉后,他把原始積累的資金都投入在了奶牛場上,并沒有在縣城多買幾套住房,而且當地縣城的房子價值不高,根本不能解決他的燃眉之急。
2014年12月的趙縣,寒風凜凜,走在回家的路上,陰霾而沉悶的空氣讓他窒息。
沒有錢,連給農民的地租都付不起,王東偉從未想到干農業竟如此艱難。
“既然干了,就不能輕言放棄。”這次,不服輸的王東偉找到趙縣農業局求助,在農業局的推薦下,王東偉再次向郵儲銀行遞交了貸款申請。
“王東偉是我們趙縣最大的流轉大戶,他搞農業有思路,敢創新,是干實事的人,而且信用很好,他發展起來了對我們當地農業、農民都有帶動作用,希望郵儲能給予支持。”趙縣農業局副局長高素麗一直看好干勁兒十足的王東偉,憑著自己的一點私交,她向郵儲銀行極力推薦。即便如此,銀行卻依然沒有買賬。
郵儲銀行說他們也很為難,去年趙縣兩個奶牛場奶企購銷合同到期,由于奶牛場部分設備不達標,奶企沒有再續合同,奶牛場資金鏈斷裂,大部分奶牛都被賤賣處理了,最后奶牛場不得已倒閉,他們擔心王東偉的奶牛場會重蹈覆轍。加上他有不止一個營業執照,還擔心這筆錢用于他處,或是商貿公司出現風險會拖垮奶牛場。考慮到風險性,郵儲銀行一直沒松口。
再次受挫的王東偉,之后又嘗試去其他銀行貸款,但都無功而返。
“貸款太難了,除了銀行評估的風險,還需要提供一系列證明,按照要求,如果貸款還需要提供至少一位有穩定財政收入公職人員做擔保。擔保條件非常苛刻,最好是老師,公職人員(公檢法不可以)。雖然自己小時候在這里長大,但后來一直在外闖蕩,再回來找擔保人實在很困難。我們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同鄉的朋友一般都有養家的負擔,這其中沒有貸款,沒做過擔保人的很少,加上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好,很多人不愿意作擔保,自己把同學找遍了,也沒有收獲。”王東偉很無奈。
一方面是銀行對奶牛場養殖風險的擔憂;另一方面奶牛場尚在初創期,更趕上國家對奶牛場升級改造,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缺乏資金,難以正常運轉,奶牛場又容易陷入更大的困境。在這場較量中,奶牛場始終處于弱勢。
“做得好了好貸款,越是遇到困難需要錢時越難貸款,而對于像我們這樣的正值事業開創期的大戶來說,這筆錢可能就是救命錢”,為了貸款費盡心思的王東偉只能感嘆。
王東偉還在為那100萬貸款四處奔波,這個留著平頭,本來很有精神的中年人看著有些筋疲力盡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