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區縣。縣域內自然環境豐富,既有適合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生長的耕地條件,也有利于茶葉、水果、板栗等生長的山地資源。近年來,該縣堅持“一鎮一品”錯位發展,大力發展山區農業,建立耕山致富示范點,探索出一條山區特色農業產業扶貧的新思路。
打造優勢茶產業。松崗嶂海拔800-1500米,常年云霧環繞,具有得天獨厚的“高山云霧出好茶”的條件。2008年,五華縣引入梅州市松崗嶂綠色生態茶園有限公司承包1200畝山林,成立松崗嶂有機茶葉專業合作社,以“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先后帶動周邊4村100多戶農戶入股共同管理茶園。政府通過項目扶持,幫助合作社引進推廣新品種、建設茶葉加工廠;公司加強對農戶栽培管理和茶葉加工制作技術的培訓;農戶負責茶樹的日常維護、采茶和加工等。幾年來,規模逐步擴大、品種日益增多,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在茶園獲得發展的同時,農戶們獲得了固定的土地租金和利潤分紅,參與日常管理還能獲得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
延伸板栗產業鏈。雙華鎮是該縣板栗主產區,有200多年的種植歷史,幾乎每個農戶都種板栗樹,市場供不應求。但由于種植分散、管理水平低,導致了板栗產量不高、品質參差不齊、賣不上價。2013年,雙華鎮成立板栗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一方面,合作社建立育苗基地、培育優良母株,為農戶提供苗種和技術,負責統一收購、加工、包裝和銷售;另一方面,農戶通過參加合作社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加強板栗樹的栽培和管理,提高板栗的產量和質量。目前,板栗產業鏈已具雛形,種植面積6000多畝,年產優質板栗600-800噸,銷售價格15元/斤左右,比普通板栗高6元/斤。2015年,縣農業局投入100余萬元,建立板栗貯存和深加工設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培植特色桃產業。布坪村出產的鷹嘴桃色澤鮮亮、果大肉嫩,深受市場青睞。為加強桃園管理、提高產量,2013年,布坪村成立鷹嘴桃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高校+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公司負責前期墊資給農戶買樹苗、化肥和統一收購、銷售;高校負責檢測土壤、水分等環境影響因素;基地負責桃園日常的管理和種植技術培訓;農戶以土地入股,負責種植和管理,交付合作社部分收成。經過3年發展,種植面積達到500多畝,產量突破5萬斤,市場價值50余萬元,直接帶動本村及周邊500多戶農戶種植桃樹,獲得穩定收益。村主任張豪文告訴我們,接下來想再擴大桃樹的種植面積,以鷹嘴桃基地為主體,舉辦“鷹桃節”,發展文化旅游,打造“桃花源”產業,增加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
近年來,五華縣從做好產業定向、培植特色產業、形成產業鏈條等環節入手,推動山區特色農業產業迅速發展。雖然產業雛形已經基本形成,但仍是一種簡單的“靠山吃山、看天吃飯”的模式:一是產量低、規模小。板栗、鷹嘴桃市場前景好,但由于土地都在農戶手中,村集體難以集中大量的土地整體開發生產,也難以找到合適的資金投入,“小生產”難以對接“大市場”;二是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大部分產業都是出售初級產品,缺乏深加工,獲利微薄。
調查組認為,貧困山區普遍存在財政緊張、資源有限、農戶缺乏資金的問題。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力度,通過特色產業擴面、提質、增效,帶動更多的山區農戶脫貧致富。一是支持土地有序流轉與適度規模經營,通過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和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的輻射、帶動,促進產業由分散化、兼業化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提高產業的管理水平與效益;二是加大對產業鏈后段的規劃和投入,根據市場需求,扶持農戶掌握加工技術,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效益;三是培訓農戶利用“互聯網+”等營銷模式,進一步拓寬銷售市場。
(農業部百鄉萬戶赴廣東調查組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