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村位于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太平村黨總支下屬有13個黨支部,123名黨員。太平村兩委抓住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這條主線,以基層民主管理為抓手,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村民組黨支部”,探索創新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機制、新模式,各項工作蓬勃開展,形成了“黨風正派、民風淳樸、家庭和睦、鄰里團結、干群融洽”的和諧局面。太平村因此也獲得了“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平安家庭示范村、全國民主管理指數第一村、全國財務管理規范化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上海市‘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集體”等40多項榮譽稱號。
2012年6月,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太平村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取消傳統村級黨組織的設置建制,將全村80多位黨員編入相應的村民組,率先在8個村民組掛牌,建立了8個村民組黨支部,每個支部設立專門的支部工作室、支部會議室,黨務公開欄、意見箱等。把黨的組織直接建在了百姓的家門口,將黨的溫暖送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江橋鎮太平村自開展村民組黨建以來,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煉,不斷創新和提高,在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更好地調動黨員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積極性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并形成了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組織架構有活力
制度創新有特色
為了進一步夯實支部戰斗力,優化骨干成員結構,太平村從2014年開始探索了“村組大網格”:即將原來參加活動的黨員擴展到本村民組的村民代表、婦女議事會、老協會、新村民志愿者骨干,每個支部均形成了30~60人的大網格,使得支部每月的活動更富號召力和凝聚力。每個村民組黨支部下設5個工作小組,分別為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小組、村組聯勤工作小組、周周會工作小組、婦女議事會工作小組、支部考核工作小組。
把黨支部建在村民組,最大的難度是選好黨支部書記。在選人用人上,太平村進一步創新選人渠道,本著“有利于工作開展”的原則,采取了“三先”的選人用人方法:一是黨員村民組長優先,二是本組優秀青年黨員優先,三是村黨務、村務工作成員優先。
為了保證村民組黨支部工作的有效開展,太平村在堅持原有的村民組黨支部的黨務公開制度、聯系服務群眾制度、監督考核制度等十項工作制度之外,從2014年開始,還探索形成了“黨員積點制”工作制度,即支部為每個黨員都設立一張積點卡(年老體弱的除外),根據黨員每月參加活動的情況由支部書記進行積點,積點分為基礎積點和特色積點,將按時參加活動、按時交納黨費、按時開展學習等6方面作為基礎積點,將見義勇為、獻計獻策、糾紛調解、幫困助學等列為特色積點。積點的多少直接體現了黨員本月的“績效”,搭建了一個動態的黨員管理新平臺。
支部活動有新意
監督考核有保證
支部活動開展是否有新意、有特色、有成效,不但考驗支部書記的能力,也考驗支部整體的合力。
常規動作不走樣。太平村的每個村民組黨支部每月都會定期開展常規工作,包括支部工作例會(支部書記組織召集)、支部學習會、組團式聯系走訪(每人一本聯系手冊)、周周會(由村庭院課堂宣講團成員進行授課)、黨務公開(每月對支部活動情況、黨費收繳情況、支部工作計劃等進行及時更新)等。
自選動作有特色。為了進一步豐富村組黨建形式,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太平村于2014年開展了村組支部“一組一品”品牌創建活動。每個黨支部根據自身特色,創建本支部的特色活動內容,每季度進行一次總結。村民組黨建從原來的“黨員亮身份”、“黨員聯系走訪”這些單單的黨員參與,轉變為如今的“黨員帶頭、農戶受益、村民知曉”的全覆蓋局面。道士村由于緊鄰村主干道,臨街店鋪較多,給村民組的環境衛生帶來很大挑戰,于是道士支部建立了環保志愿者團隊,并劃定了保潔區,每季度開展清潔家園義務勞動,受到了村民的一致贊譽;西旱涇支部推出了為村民代繳水電費的服務措施,老年人把水電費交到黨支部辦公室,由黨員統一去辦理,并把回執單送到家中;太平橋黨支部推出了“便民服務”相關舉措,為新老村民免費更換液化氣皮管、修理水表;朱家黨支部推出了“助老服務”,免費為老人修剪頭發、代購物品、測量血壓。黨委還將每季度最后一周的周日定為公益活動日。每個支部在這天自由選擇公益活動。“以前黨支部活動就是開會或者出去參觀考察,沒想到現在會有這么豐富的活動。”太平村黨員們紛紛表示。
考核方式有創新。從村組支部成立之初,村組黨建工作就被列為黨務監督的重要內容。從2013年起,太平村專門制定了村組黨建考核辦法,每季度由黨務監督組進行考核。在考核前夕,黨務監督組將本季度考核重點提前下發到各支部,考核的內容涵蓋了支部工作臺賬、黨群團隊聯系服務手冊、黨務公開、一組一品創建情況等內容。考核結果直接上報村黨委,并在黨務公開欄進行公示;除此之外,黨務監督組還對每個村民組黨支部及黨員進行一年兩次的民主測評,由新老村民對本支部及黨員進行無記名打分評定,評定的結果直接在黨務公開欄進行公示。
村民組黨支部活動的開展,實現了“支部建在家門口,溫暖送到心坎上”的承諾,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不但增強了黨員的先鋒模范意識,提高了支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而且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剛組建村民組黨支部時,老百姓都擔心是在“作秀”,但如果這場“秀”能夠四年多一直堅持下來,那么它一定值得繼續“秀”下去。
(本刊綜合報道)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