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宣傳工作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用“五個事關”、“四個牢牢堅持”、“48字方針”,深刻闡述了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必須堅持的正確政治方向、基本工作遵循、隊伍建設要求,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這是我們今后工作的方向和行動指南。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農業新聞宣傳工作,首先要突出把握四個方面:
把好方向。“山無脊梁要塌方,人無脊梁會垮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靈魂和生命線,是第一位的要求。農業新聞宣傳必須要高舉旗幟,始終保持同黨中央高度一致,決不能出現偏差,更不能出現“輿論飛地”。要始終把住方向盤,不離手、不拐彎、不打滑。
緊跟大勢。既要緊跟國家發展大勢,也要緊跟世界發展大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不能也不可能關起門來搞新聞宣傳。要堅決擯棄“一畝三分地”的思想觀念,善于捕捉世界上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善于捕捉出現的新觀點、新知識,善于捕捉世界宣傳領域出現的新理念、新技術,著力在把握世界農業發展大勢下功夫。
著眼大局。農業新聞宣傳既要著眼于“三農”發展大局,更要著眼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如果把國家發展大局作為橫坐標,農業農村發展大局作為縱坐標,那么“交匯點”就是我們農業新聞宣傳的精準坐標。精準就是不能有任何偏離,要瞄準目標,精準定位,因變量隨變量而變動,既不能抱殘守缺,也不能自娛自樂。
服務中心。農業新聞宣傳根在農業,成長靠從土地中汲取營養,因此為農業農村發展鼓與呼是我們的本職。必須把中央確定的“三農”發展大政方針和重點工作作為宣傳的重中之重,把維護好和保障好農民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做好農業新聞宣傳工作,當前要在“主動、自信、創新、故事”四個關鍵詞上下功夫。
主動。不少搞農業的同志面對媒體怕、躲、啞,不敢說、不會說、不善說。農業領域不應該成為新聞輿論的“洼地”。這些年來,“三農”發展成績巨大,但“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必須要進一步增強主動宣傳的意識,敢于善于主動出擊,變被動為主動,變“他塑”為“自塑”,抓住節氣、農時、農事這些關鍵點,踩準點,把準脈,主動宣傳,引導輿論,為“三農”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自信。劉奇葆同志在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上指出,要敢于善于發聲,要敢擔當,在潮頭起舞,不怕打濕羽毛,需要時能站出來,沖上去。隔行如隔山,其他專業也許我們不懂,但具體到農業領域,我們就應該是“專家”,努力成為行家里手。面對一些熱點敏感問題,要有專業自信,要腰桿硬、底氣足。特別是在中央已經明確發展大方向的情況下,要及時做好新聞發布、政策解讀、關切回應等工作,主動發聲,不禁聲、失聲,更不能偷偷摸摸搞“地下”工作,關起門搞宣傳。我們不僅要會“滅火”,更要學會“燒火”,還要燒得恰到好處。
創新。就是要不斷創新理念、創新手段。既要熟練運用傳統媒體,也要適應新媒體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當前,農業領域的“兩微一端”發展迅速,不少單位和個人都開辦了微信公眾號、微博等。這些陣地我們不占領,就會被其他人占領,老百姓就會被他們牽著鼻子走。對新媒體,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管控上,必須參與進去、運用起來、提早占領,積極開拓創新,盡快成為新媒體運用的行家里手。
故事。小故事強過大道道。新聞宣傳也要學會講故事??v觀著名文學作品,不少題材都是來源農村,來源于農民??梢哉f,農村是最能出故事、最適合寫劇本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新聞是靠腳底板走出來的,靠田間地頭聊出來的”。農業新聞宣傳具有講故事的先天優勢,既要主動設置議題寫稿子,又要善于挖掘鮮活故事,要經常穿上靴子,扎入稻田,扛起鋤頭、端起大碗,與農民兄弟拉家常、同勞動,邁進農家門檻,走進群眾心坎,讓我們的新聞更加接地氣,更加有溫度、有品質。
(作者單位:農業部辦公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