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開遠市緊扣“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試驗主題,緊緊圍繞“推進城鄉居民同權同利、建立良性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三大課題,探索實施“6+2”的改革措施,即“六類改革舉措+兩大配套措施”,著力破除阻礙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性障礙,推進開遠市城鄉一體化進程。
第一類改革:實施城鄉統一戶籍管理制度。以“鼓勵進城、自由下鄉”為基本原則,全面取消城鎮落戶限制條件,完善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城鄉雙向自由流動的戶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務保障體系,促進有能力在城鎮合法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計“農轉城”6.1萬余人,城鎮化率達73.4%。
第二類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城鄉教育獎補體系。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農村輻射,繼續實行城鄉醫療機構新型委托管理模式,保障優質資源覆蓋到農村醫療機構。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與發展。
第三類改革:推行農村社區化管理。將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理念引入農村,完善農村社區黨組織、自治組織、協會組織建設,強化村級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社區綜合管理和服務能力,實現社區社會管理職能與經濟管理職能分開,建設管理科學、功能完善、和諧文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第四類改革:深化社會保障制度。醫療保障方面,在云南省率先實行“城鄉居民住院費用同比例報銷”政策,使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農村居民。養老保障方面,探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使退休保障制度覆蓋農村居民。住房保障方面,建設農村保障住房,推進棚戶區改造,對“農轉城”人員優先提供保障房,啟動農村公租房試點。
第五類改革:扶持農村“兩新組織”發展。健全完善新型經營主體相關政策,全面推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范運轉、提質升級擴面。完善農村新社會組織管理機制,通過財政補貼和開辟綠色通道等方式,鼓勵農村中介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各類群眾組織蓬勃發展。
第六類改革:創新城鄉干部配置管理機制。創新城鄉公務人員管理機制,將公務員編制向鄉鎮傾斜,不斷優化基層班子建設。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實行農村公共服務人員“雙述雙評雙掛鉤”考核管理制度,不斷建立健全村社干部選拔培養、教育培訓、激勵約束和監督考核的長效機制。
上述六類改革舉措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居民同權同利,提升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建立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機制,增加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改革涉及領域廣、牽涉環節多、觸及矛盾深、推進難度大,兩大配套措施的制定為推動六類改革舉措的落地實施,提供了保障、增添了動力。
第一大配套措施:產權制度配套改革。成立了云南省首家縣級產權交易平臺——“開遠城鄉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開展農村宅基地片區內“農對農”跨村組流轉試點,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等多權同確。
第二大配套措施:金融制度配套改革。著力推進以農村房屋產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抵(質)押融資為突破口的“三農”金融服務改革創新省級試點工作,設立涉農貸款風險財政補償金等政策制度,鼓勵開展銀保合作。
“6+2”的改革措施,使開遠市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并取得初步成效。調查組認為,完成試點試驗任務,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密切配合是組織保障,城鄉統一規劃、強化機制創新是制度保障,財政重點投入、金融積極參與是經濟支撐,統籌城鄉發展、工作扎實推進是關鍵所在。
(農業部百鄉萬戶赴云南調查組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