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作為一種聯結農戶和市場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極大推動了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然而,隨著外部市場競爭的加劇與合作社業務的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小、實力弱、競爭力差的問題日益突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而聯合社作為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規模經濟、范圍經濟,使得組織系統內部的潛在利潤得以實現。
為什么成立聯合社?
農民合作社組成聯合社的直接原因是為了實現轉變過程中存在的潛在利潤。潛在利潤的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由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二是由外部經濟內在化帶來的利潤;三是分散風險;四是交易費用轉移與降低帶來的利潤。
(一)實現規模經濟
盡管我國農民合作社實現了農民“抱團”發展,但由于我國的農民合作社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小”、“散”、“虛”的現象短期內還難以實現質的突破,單個合作社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市場談判地位還很低,難以實現與其他類型市場經濟主體之間的平等、有效競爭,在產品交易中無法獲取更多的利潤。通過一定的契約關系,合作社實現聯合與合作,可以迅速提升生產經營規模,建立起與農業企業談判的基礎,從而能在生產資料、服務與產品等方面獲取更多的利潤,實現單個合作社無法達到的規模經濟。
(二)外部經濟內部化
外部經濟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或是潛在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被稱為外部經濟。在市場機制作用的過程中,為第三方或其他經濟主體帶來外部經濟的一方,往往不能得到回報或報酬。在聯合社內部,合作社之間達成了互惠互利的契約聯結機制,這種契約既包含了純粹的市場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也融入了農村社區、宗族、鄉親之間的互助機制,這種互助機制的形式多樣,包括技術回饋、利潤返還、無償借貸、品牌聯合等,從而使合作社為其他合作社提供產品和服務時產生的外部經濟,在聯合社內部得到回報,實現外部經濟的內部化。
(三)分散單個合作社風險
聯合社將各種類型的合作社統一到同一個制度框架下,在實現優勢互補的同時,還能夠降低單個合作社在面臨生產資料市場、技術市場、農產品銷售市場、金融市場時的不確定性和弱勢地位,比如單個合作社無法實現在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在若干個合作社組成聯合社后,則能夠在聯合社內部進行信用合作,或是互相擔保,從而實現了風險共擔,達到了分散風險的目的。
(四)節約外部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人們自愿交往、彼此合作達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聯合社的出現,實際上將合作社與其他利益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內部化了。例如,有的聯合社通過縱向一體化的方式將產品上下游之間的各個合作社組織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能夠有效地降低合作社與合作社之間的交易成本。還有的聯合社在成員社之間開展資金互助合作業務,利用農村社區“熟人社會”的優勢,結合合作社自身的產業(作為抵押或擔保),降低了借貸方信息的不透明程度,減少了與正規金融機構打交道的交易成本,有效地緩解了農村抵押物不足帶來的融資難問題。
聯合社有幾種類型?
目前我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主要有生產型聯合、營銷型聯合、產業鏈型聯合、綜合型聯合等四種類型。
(一)生產型聯合社
生產型聯合社是立足于某一類農產品生產、通過聯合更多的農民合作社迅速擴大規模來達到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益的一種生產者聯盟。
典型:江西省上高縣匯農種植業專業合作聯社組建于2010年5月,主要經營優質水稻種植、生產和銷售。聯合社以“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操作、現代化管理”為手段,以“確保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發展現代農業”為目的,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扶持下,建立了農資服務部、農技服務部、育秧機插隊、統防統治隊、聯合收割隊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實行“統一生產標準、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品牌經營、統一產品認證”的運作模式,得到快速發展壯大。目前,聯合社的服務范圍已經涵蓋上高縣泗溪鎮、錦江鎮、新界埠鄉、蘆洲鄉和鎮渡鄉5個鄉鎮,下屬28個分社,共有成員代表31名,入社社員2719戶,直接入社面積9500多畝,入社總股金140萬元;輻射帶動農戶4500多戶,輻射帶動面積30000多畝。
聯合社在農田基礎設施和社員技術培訓上還進行大力投資:一是投入資金4000萬元,聯社下屬28個分社的3萬畝農田都已全部進行了高標準農田改造,建成了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為聯合社開展社會化服務體系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實現了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操作,為聯合社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二是聘請了上高縣農業局4名農技專家為合作社常年客座專家,在水稻浸種消毒、移栽送嫁和破口抽穗三個關鍵時期,深入分社進行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培訓社員1500人次。通過專用資產投資,聯合社內部形成了較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規模化、一體化、機械化運營,實行種植區機耕、機插、機防、機收全程機械化操作管理,有效地發揮了聯合社的規模效應。目前,合作社全年6萬畝雙季稻每畝平均增產75公斤,共為社員創收1170萬元。
(二)營銷型聯合社
營銷型聯合社的主要經營領域為農產品產后流通及銷售。通過聯合不同種類的農民合作社來提高產品的多樣性,實現供給穩定和銷售盈利的一種產加銷同盟。此類聯合社是種植蔬菜、水果專業合作社組建聯合社的主要方式,也是當前聯合社發展的主要類型。
典型:湖北通縣九宮綠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于2011年12月,由當地10家合作社共同發起成立,辦公地點設在咸寧市通山縣城。
在聯合社成立之前,10家成員合作社的農產品覆蓋全縣13個鄉鎮,涉及豬、兔、茶葉、蔬菜、藥材等10多個品種,但每個合作社都面臨產品銷售難題。2012年底,合作社抱團成立了九宮綠園聯合社,將成員社的原有商標整合成“九宮綠園”一個商標,統一設計,統一包裝。聯合社還幫助成員社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等產品認證,并在武漢市區開設了2家社區直銷店,直供直銷各個專業合作社的產品,解決了單個合作社有特色無競爭力、有基地無規模、有品牌無市場占有量、有亮點無輻射帶動能力等問題,大大提高了經營效益。此外,聯合社還在百度建立了網站和產品推廣,為社員開展市場、技術和信息服務。通過網絡營銷,與武漢粗茶淡飯餐飲有限公司、武漢大市場達成供貨協議。通過注冊開通門戶網站,實現產品推廣、社員內部活動、相關政策宣傳等功能。
(三)產業鏈型聯合社
產業鏈型聯合社也叫一體化聯合社,是以農業企業牽頭的農民合作社為核心,以產業鏈協作為手段,以提高鏈條整體的市場響應能力和盈利水平為目的的縱向一體化聯合。
典型:河北省靈壽縣青同鎮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由供銷社推動成立聯合社的典型代表。2011年,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按照“政府主導、供銷社主辦、農民主體、專業社自愿”的原則和“四位一體”的組建模式,由縣供銷社牽頭成立了靈壽縣青同鎮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社現有社員446名,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25個,龍頭企業6個,村“雙委”干部5人。村兩委干部、龍頭企業、供銷社及專業合作社共同出資形成了聯合社的共有產權制度。
聯合社成立時,資產總計400萬元,其中20%來自村“雙委干部”等社會能人,50%來自青同鎮本地的6個龍頭企業,10%來自上級縣供銷社,20%來自各個合作社。這樣的產權構成和組織結構形成了由供銷社指導,村兩委干部參與,依托聯合社聯系廣大專業合作社及農戶,企業提供資金和銷售服務的綜合型供銷組織。這種聯合形態比一般的合作社之間的聯合更具有組織優勢:一方面,政府部門的參與,增強了聯合社的公信力,提高了聯合社市場談判的自信度;另一方面,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共同構筑聯合社,節約了農戶與企業的交易費用,也內部化了合作社與企業的合作風險。
在聯合社運行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將產業鏈上各生產經營主體聯合起來,實現了循環經濟產業鏈條。
首先,聯合社借助村兩委干部的組織資源開展土地流轉,很快就集中了1000畝土地資源開展高效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其中,蓮藕特色蔬菜示范園100畝,蛋白桑等特色牧草150畝,金葉榆樹、金枝槐等特色綠化苗圃230畝,薄皮核桃、四季果桑、中華壽桃等林果及林下柴雞示范園340畝,魚塘150畝,形成了農業良種繁育、綠色果蔬采摘、生態養殖、科技示范、休閑養生的農業觀光示范園。
其次,聯合社協調下邵村的5個養殖合作社和一個養殖企業開展了養殖廢料再利用試點。試點資金由供銷社提供。合作社和企業產生的養殖糞便全部通過聯合社的沼氣工廠進行處理。養殖排泄物通過加工設備分離為沼氣和沼渣液:沼氣收集后通過管道輸出至5個合作社和養殖企業,解決發電、取暖問題;沼渣液則通過一系列技術進一步分離為沼液和沼渣,沼液用以生產有機農藥,沼渣用于生產有機肥料。這些有機農藥和有機肥料直接用于農業示范基地的種植生產。
再次,聯合社結合循環農業思路,引進了旱地節水沼液種植蓮藕的新技術,示范推廣旱地蓮藕種植,促進全鎮特色農業的發展。示范種植蓮藕100畝,畝產蓮藕3000公斤,畝效益達萬元,彌補了靈壽縣生產水生蔬菜的空白,受益農戶570戶;示范推廣蛋白桑種植,促進全鎮生態健康養殖的發展。示范種植蛋白桑150畝,分別在豬、牛、羊、雞養殖場進行飼喂試驗,在節約糧食、代替抗生素、疫病防治、改善肉蛋奶品質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上述努力,聯合社最終形成了“養殖—能源—廢料—種植—加工”五環產業相結合的互補性生態農牧循環經濟。
(四)綜合型聯合社
綜合型聯合社是以生產、生活社會化服務為紐帶,以增強社區成員聯系、提高區域經濟活力為目標,通過資源整合而實現的一種區域性聯合。與前面三種類型聯合社相比,綜合型聯合社既具有經濟功能,也具有社會功能。
典型:山西永濟蒲韓鄉村社區是以永濟市蒲州鎮農民協會為組織載體、跨越永濟市蒲州鎮和韓陽鎮兩大鎮級行政區的融科技服務、文化娛樂、學習討論、企業運營、公益事業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社區”治理模式。
蒲韓農民協會是綜合社區性合作組織而不是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與一般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不同,蒲韓鄉村社區的發展模式是一種綜合型的發展模式。永濟蒲韓鄉村社區由農資店百貨連鎖超市、青年有機農場、有機農業聯合社、城鄉互動中心、紅娘手工藝合作社等幾個板塊組成,這幾個板塊各自有獨特的運作方式,但是它們與社區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農資店百貨連鎖超市:農資店是一個獨立核算的單位,每個農資店只需將所有利潤的30%左右上繳給蒲韓鄉村社區,其余的利潤可用于農資店自己的開支,包括人員工資、稅金、分紅、公益金等。
2.青年有機農場:青年有機農場承包的土地,一部分由年輕的工作人員一人一畝地承包,這部分土地的收益全部歸青年人所有;還有一部分土地是由青年農場固定的工作人員耕種,這部分土地的收益全部上繳到蒲韓社區,不再進行利潤返還。
3.有機農業聯合社:同青年農場一樣,有機農業聯合社將所得的利潤全部上繳到蒲韓鄉村社區,由社區整體調配資金,再對利潤進行返還。
4.城鄉互動中心:該中心也不是一個獨立核算的單位,所有通過城鄉互動中心銷售的農產品(包括有機和非有機的農產品)的收入都全部上繳到社區的財務部,由其整體調配資金。
5.紅娘手工藝合作社:由社區的財務室單獨建賬核算,將收入全部上繳給蒲韓鄉村社區,再由社區統一調配資金之后進行利潤返還。然后,合作社再將社區返還的利潤按照成員生產的手工藝品的質量和數量對成員進行利潤返還。
啟示與思考
從聯合社的成立原因及發展類型可得到如下啟示:
第一,我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規模經濟、范圍經濟。這種組織形式是我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應該加快出臺關于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的扶持政策。如工商部門要將聯合社作為市場經濟主體予以注冊登記,財政部門要設立支持聯合社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專項資金,金融部門對于聯合社的信貸政策應予以優惠,稅收部門要將聯合社的生產經營活動同農民合作社同等對待,用水、用電、用地等部門要對聯合社給予支持和優惠。各級政府要形成支持聯合社發展的合力,共同推動聯合社實現快速發展。
第二,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類型的分化有其內在經濟規律。針對目前已出現的各種類型的聯合社,要采取兼容并包、分類指導的方針,在尊重基層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基礎上,鼓勵農民合作社廣泛的開展聯合與合作。政府部門要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給予聯合社合法的市場主體地位。鼓勵聯合社形成諸如生產型聯合社的緊密型的利益聯結機制;為銷售型聯合社提供農產品展示展銷的平臺和創造品牌的空間;引導產業鏈型聯合社創新組織內部聯結方式,鼓勵其向著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的方向綜合發展;有序引導綜合型聯合社廣泛開展各類支農服務,要發揮綜合型聯合社在社區建設方面的特有優勢,探索綜合型聯合社開展開發式扶貧的新機制。
第三,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監督和支持并舉。聯合社的發展是建立在合作社的發展基礎之上的,目前我國農民合作社的規范化程度還有待提高,所以聯合社的發展要更加注重規范化建設。要切實加強監督監管,防止出現打著聯合社的牌子而不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或套取國家資金支持的“掛牌社”、“空頭社”。對于出現的此類情況,要加強糾錯整改;對于屢教不改的“聯合社”,要堅決予以取締,為我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的發展創造公平、自由、公正的市場環境。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契約選擇視角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運行機制研究及其政策設計”(項目編號:13CJY080)和2016年農業部經管總站專業合作處委托課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運行機制研究”(政府購買服務項目:041621301092380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