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扶貧開發區,全區63個行政村中34個為重點扶貧村,涉及貧困人口4.49萬。
草畜產業是紅寺堡區主推的三大農業精準扶貧產業之一,70%以上的農戶從事灘羊飼養。2015年,全區灘羊飼養量71.4萬只。灘羊具有裘皮優良,肉質細嫩多汁、風味獨特等優點,但也存在個體小、單胎、產肉性能低等不足。在肉用市場逐步取代裘皮市場的趨勢下,養殖效益越來越差,亟須改良生產性狀,提高生產能力,增加養殖收入。
2014年起,紅寺堡區安排專項科研經費,用于灘羊品種改良研究。項目由寧夏紅寺堡天源良種羊繁育有限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攻關,利用基因剔除技術培育肉用型灘羊新品種,成果豐碩。目前已成功培育羔羊147只,生長發育良好。利用新技術培育的灘羊,體重比普通灘羊增加30千克,達到73千克以上,羊肉價格由50元/千克提高到100元/千克,每只銷售價格達到2600元,相比普通灘羊1100元/只的價格,效益提高了1.5倍。
經過論證,有關專家認為該項研究成果可以推廣應用。紅寺堡區采取“公司+合作社+養殖戶”的運作模式,向農戶提供優良基礎母羊,實行統一標準、統一供種、分戶飼養、集中育肥、統一出售、返還利潤。今年已經與當地500戶農民簽訂代養合同,預計可為農民創造3000萬元以上的經濟收益,戶均純收入達6萬元以上。調查組認為,相對于傳統雜交育種技術,使用基因剔除技術進行育種,選育周期大為縮短,工作量明顯減少,目標導向明確,可控性更強,后代表現預期穩定,可以說是“精準”育種促進了精準扶貧。
(農業部百鄉萬戶赴寧夏調查組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