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山東省平度市將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中小城市綜改試點和青島支持平度改革創新突破發展等重大歷史機遇,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著力抓改革、促創新、求突破,加快建設青島北部崛起的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
聚焦創新發展,打造現代產業新體系。樹牢“在創新中轉型、在轉型中超越”的理念,著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以新型工業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以高效生態健康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9:50:41。立足打造青島北部先進制造業基地,全面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擴容升級四大產業板塊,優化升級機械配件、電子家電、食品加工、特色化工、紡織服裝五大傳統產業,突破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生物醫藥四大新興產業,到2020年工業產值跨越3000億元臺階。立足打造山東半島陸港物流集散地、山水田園休閑旅游勝地和都市產業集聚高地,加快構建現代物流、休閑旅游、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及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到2020年現代服務業產值突破500億元。立足打造全國一流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深化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聚集區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規劃建設百萬畝現代農業生產功能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綜合體,促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到2020年農業規?;洜I水平達到80%。
促進協調發展,構筑城鄉一體新格局。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青平城際、青新高速為主軸,以濰萊高鐵、榮濰高速為副軸,構建“一主兩副四組團”城鄉發展新格局。著眼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及輻射集聚能力增強,堅持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同步推進,三年內實施總投資80億元的70余項城建項目,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05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達到60萬人。加快建設新河、南村兩個城市副中心,做美做強明村、大澤山、云山、蓼蘭四大特色城鎮組團,高標準規劃打造一批精品特色小鎮,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7.3%。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交通、水電、醫療、信息等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建成濰萊高鐵、青平城際、膠東國際機場至平度快速路等重大交通設施,完成城鄉公交全域統籌,融入青島、接軌半島、通達京津冀經濟圈、聯通歐亞大陸的現代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堅持綠色發展,筑牢生態安全新屏障。把“綠色化”貫穿發展全過程,努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行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到2020年萬元GDP能耗較“十二五”末下降17%。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實施青島北部生態屏障區建設,完成“一環六縱一回用”城市水系整治,著力打造富有魅力的山水園林城市,積極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和海綿城市。建立健全生態補償和城鄉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持續開展綠化提升、大氣和水污染防治等專項行動,打造全省最干凈城市。
提升開放發展,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以獲批全省唯一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把改革作為破解困難制約、實現突破發展的“關鍵一招”,圍繞“政”、“產”、“人”、“地”、“錢”五大方面,先行先試、創新突破,著力打造青島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示范樣板。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山東“藍黃”戰略及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實施機遇,開通海青鐵路國際貨運班列,推動設立南村保稅倉庫或自貿區(實驗區),構筑對內對外開放新優勢。圍繞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全面承接青島、京津冀和日韓等區域產業轉移,夯實突破發展項目支撐。
致力共享發展,共創美好幸福新生活。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實施城區學校新建、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建成青島農業大學平度創新創業基地,推動北師大、山師大、青島二中等名校來平聯合辦學或建設分校,力促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民辦教育創新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突破發展,打造省內甚至國內知名的教育之城。建成啟用青島北部醫療中心,引進培育國際大健康產業園、干細胞應用等高端醫療機構,健全完善城鄉醫療保障體系,打造國內外知名的健康養生之城。建成投用青島北部體育中心、文博中心,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認真篩選并全力辦好重點民生實事,加快構建均衡公平普惠的社會保障體系,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十三五”期間,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讓百萬人民全面邁入小康社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