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法庫縣位于遼寧省北部,全縣198萬畝的耕地,常年種植玉米達到150萬畝以上。因此,種植業結構調整成為法庫近年來農業工作的重點。法庫縣針對玉米種植規模過大,品種結構單一,種植效益降低現狀,按照“保壓有序、取舍有度”的原則,根據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的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因地制宜地發展糧食生產。
首先,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等農作物生產,擴大雜糧種植面積。在西北部山地較多的包家屯、葉茂臺、慈恩寺等鄉鎮減少玉米種植面積15.5萬畝,鼓勵沈陽粒粒香農副產品開發銷售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發展谷子、綠豆等雜糧作物生產,打造地區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其次,提升糧食優勢產區生產能力,推進優勢農作物向優勢產區集中。在依牛堡子、大孤家子、馮貝堡等鄉鎮鞏固玉米播種面積120萬畝,支持遼寧正大(集團)有限公司、沈陽華美畜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發展飼料生產。在三面船、大孤家子、馮貝堡等鄉鎮支持沈陽利豐達糧油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發展水稻播種面積7萬畝。再次,積極推進糧豆輪作,依托沈康高速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帶、秀水河流域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帶,積極推進玉米大豆輪作,恢復大豆種植面積,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土壤肥力。
如今,法庫縣在立足資源優勢,采取綜合措施,發展優勢產業的基礎上,有力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初步構建了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三產融合的發展格局。
四舉措 促調整
東潤澤家庭農場位于法庫縣依牛堡子鎮,農場以前種植的都是玉米。前幾年農場在其流轉的農田中,拿出150畝做西蘭花栽植試驗,獲得成功,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每畝兩茬效益在9000元以上。去年,通過政府的牽線搭橋,農場又與福建客商合作,在遼河經濟區建立儲藏加工基地,今年又發展西蘭花200畝、地膜土豆200畝、人參4畝,拉動50余戶面積達500余畝,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類似于東潤澤家庭農場這樣的調整主體在法庫有很多,因此,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法庫縣探索性總結出四舉措。
一是規劃引導,區域化發展。法庫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一園、兩帶、八區”的發展規劃,即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沈康高速現代農業、秀水河流域生態農業示范帶,劃定了玉米、水稻、蔬菜、果樹、畜牧等8個優勢產區,并確定適宜種植規模。
二是科技支撐,標準化生產。法庫縣政府與遼寧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簽訂科技共建協議,聘請30多名專家一對一提供技術服務,制定標準化生產規程,開展技術培訓,定期現場指導。
三是培育主體,社會化服務。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項目示范、品牌創建,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訂單生產、農資供應、育秧育苗、病蟲防治等統一服務,減輕農民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效益。
四是政策扶持、產業化經營。通過試驗示范、招商引資、科技共建等扶持政策,把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相關專家組織在一起,開展產業化經營;法庫縣是遼寧省養牛“一縣一業”縣,今年全縣飼養量達到71萬頭,存欄35萬頭。遼寧輝山乳業集團公司是近年來法庫縣招商引進的成功企業。如今輝山乳業集團在法庫建設了21座自營牧場,形成一個以“種植、養殖、加工”為一體,輔以沼氣發電的“循環封閉全產業鏈”。目前法庫縣僅發展飼草、青貯玉米玉米就達25萬余畝。與此同時,法庫縣充分整合相關項目資源,加大對水稻、玉米優勢產區支持力度,大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非優勢區玉米面積調減后糧食總產基本穩定。
提產能 促增收
幾年來,法庫縣按照“保壓有序、取舍有度”的原則,因地制宜,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促進了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如今,全縣已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770個、家庭農場291戶,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130多家,加速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進展,目前全縣規模化種植面積達80萬畝,占耕地面積40%以上。二是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優化。在非玉米優勢區,依托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發展大豆、花生、樹莓等耐旱耐瘠作物,打造地區特色農產品,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在農牧結合區,依托輝山乳業、涌鑫牧業等企業,以養定種、種養結合,大力發展玉米青貯飼料,新增“糧改飼”面積10萬多畝。同時,在肥水條件較好的傳統蔬菜產區,充分發揮城郊優勢,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設施蔬菜,大幅提高產量、質量和效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三是促進了糧食優勢區產能提升。在玉米、水稻優勢產區,通過實施黑土地保護、土壤深松、綠色增產技術模式創建等項目,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四是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優化,不僅主要農產品產量沒有下降,而且增加了產品種類,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提高了農民收入。法庫秀水河子鎮長崗子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喬成彬介紹說,“長崗子村人均7畝多地,以前基本是種玉米,近年來玉米價格波動,自己就組織起了合作社,現在全村456戶種植辣椒7000多畝,每畝純收益2000元以上,戶均收入3萬元”。山河豐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2015年為2萬多戶社員、30萬畝耕地提供農資直供、農機作業和融資服務,畝均節本增收140元。此外,通過產業發展、鏈條延伸,新增農村就業崗位10多萬個。
正如長崗子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喬成彬所說,如今的農民也都在盯著國家政策盯著市場,玉米價格不行,那我們就組織起來種辣椒,總而言之,調整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社員的收入。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