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王永強 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神”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春艷 陳娜 字號:【

十年前,王永強告別了教師生涯,雙手接過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員的聘任書,開始了土地調解仲裁工作。對于當時的感受,他這樣告訴記者:“激動的心情是無法言表的,然而,更多的是一種沉重的責任感。”從那天起,王永強說,自己就明確了目標:希望在土地仲裁員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地為農民服好務,當好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神”。

履職盡責 不厭其煩

王永強至今還記得,剛到河北邱縣土地仲裁辦時,領導對他說的那句話:“什么時候把政策法律研究透了,你這仲裁員才算合格。”于是,他靜下心,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他利用業余時間翻看文件,研究相關法律,硬是從“一本法律書沒碰過”到“把幾本厚厚的法律書都翻爛”。現在,這些知識他基本爛熟于胸,“閉著眼都能說出一二來。”

在土地仲裁辦主任鄭金峰的眼中,王永強是個很容易讓人信賴親近的人,這無疑成了他做好調處工作的“殺手锏”。“他到哪兒都能跟農民打得火熱,很有親和力,農民很講究人情,看他笑呵呵地說話辦事,再大的氣性慢慢也就緩下來了。”鄭金峰說。

當梁二莊鎮李某找到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辦公室時,她正和村委會鬧得不可開交,早春種的地還沒到收獲期就被村委會收回,氣急敗壞的她聽鄰居說縣里的仲裁委管土地糾紛,就立馬趕了過來。當時值班的王永強接待了她,“我氣沖沖地跟他說了事情的來由,人家笑著聽完,好聲好氣地勸我先消消氣,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的”,李某說,“我來這是說理的,就沖王庭長這態度,我相信他能給我做主。”

王永強的同事告訴記者,在接訪中,有的信訪群眾到下班時間達不到目的不走人,王永強加班加點是常事,可他從來沒有怨言,對待來人依然是笑臉相迎、始終如一,“沒有甩臉子或是不耐煩”。

對于別人的評價,王永強則赧然說,這些都是自己應該做的,沒有什么好拿出來說的。從甫一被聘為仲裁員開始,他就給自己提了要求:不管來的人臉色多難看、說話多難聽、情緒多激烈,始終做到不激化、不冷漠、不推諉、不逃避,做到耳耐聽、心耐煩。“與農民打交道,一定要熱情、真誠、有耐心,這樣農民才愿意和你講,才能把案子搞明白、弄清楚。”

秉公辦案 不徇私情

邱縣不大,王永強又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很多糾紛案件當事人或多或少都能跟他扯上點關系。“請客的,送禮的,太多了!”王永強苦笑道。有些案子甚至還會“驚動”一些縣級領導親自說情,每到這時,王永強就得不勝其煩、苦口婆心地解釋,甚至推辭:“要么是熟人,要么是親戚,我要都照顧了,這工作還咋做!我只能說,咱們得按照法律規定辦事,誰說也沒用!”

幾年前,王永強作為首席仲裁員,負責一起土地糾紛案件的仲裁工作。案件申請人是某村村民,被申請人是該村村委會。王永強經過大量調查取證,發現被申請人的行為違反了《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定,在調解過程中,該村村委會通過鄉鎮干部企圖說情,被王永強婉言拒絕,后來,該村村委會又發動人脈,請來縣級領導進行施壓,王永強仍是一句話:“我只能依法依據公正裁決,如果不服,可以繼續上訴。但是要我違法違心偏袒一方,我做不到。”

正是王永強的秉持公心、不偏不倚,贏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贊和心服口服。

“堅持原則,堅持公平正義,把經手的每一件案件都辦成了鐵案!”邱縣副縣長、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副主任柳兆泉如此評價王永強,經他裁決的36件案件中,即便有不服裁決上訴的,最終法院也都維持了仲裁結果。

王書堂是邱城鎮石街村村民,2010年,因與村委會發生土地承包糾紛,鄉鎮調解無果后,找到了邱縣仲裁委。王永強受理糾紛后,經過多次調查取證作出仲裁,支持王書堂的仲裁請求。被申請人不服裁決結果,又繼續上訴,縣法院、市中院均支持仲裁委的裁決結果,王書堂最終勝訴。他感激地告訴記者:“自從接了我這案子,王庭長頂住不少壓力,沒拿我任何好處,全部按法律辦事,他是個難得的好官!”

服務農民 不離不棄

在邱縣的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庭里,掛著一面鮮艷的錦旗,上書“執政為民,人民公仆”八個大字。鄭金峰告訴記者,這是梁二莊鎮的一位當事人贈送給王永強的。

2012年,梁二莊鎮某村的王某與其前夫因承包地產生糾紛,經鄉、村多次調解無效后申請仲裁。王永強并沒有立即開庭進行仲裁,而是先作調解,希望能“不傷和氣”地解決問題。他先后10余次入戶進行耐心調解,白天找不到當事人,就晚上登門,并多次通過電話勸說。最終,王某前夫被他誠懇的態度感動,同意從承包地中劃出單獨一塊給王某耕種,問題得以妥善解決。這也是這面錦旗的由來。王永強同事說:“就這一個案子,他前后跑的里程加起來得有500多公里。”

石國強是與王永強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了,他告訴記者,這么多年,很少見王永強請過假,即便是母親突發心肌梗塞,他也只是將人送到醫院,再趕回單位開庭。

“所謂干一行愛一行,既然入了這行,我想只有把它做好,才對得起大家的信賴。”這是王永強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十年來,他接手調處了464件糾紛,化解土地信訪238起,可最讓他無奈的是,在調解仲裁工作中,一些比較偏執的當事人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思想工作做不通,既不接受調解,也不服裁決結果。

2015年,王永強受理了一起土地糾紛,提出申請的是一位患有小兒麻痹癥的村民,認為村委會剝奪其土地承包權利。為了弄清事實,王永強多次到其所在村調查取證,發現20年前村委會就已經將土地發包給該村民了,但是該村民潛意識里一直以為自己沒有分地。而且,據村民們反映,此人精神有些失常,甚至在調查時,其任村支書的兄長也說“不用理他”。了解事實后,王永強拿出村里跟他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他仍是不信,隔三岔五到仲裁辦申請仲裁。

事情看似是個死結,但王永強不是個隨便放棄的人。他聯合邱縣一中的一位心理學老師,試著從心理學角度看能不能有所幫助。據王永強介紹,前幾天,心理學老師對這位村民進行了第一次疏導,盡管現在效果不太明顯,但他仍有信心,“總會越來越好的。”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