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遼寧省玉米種植面積約為3600萬畝,其中絕大部分玉米大田不同程度受到自1951年以來最嚴重的旱情影響,再加上玉米價格下降,雇工成本提高等因素,這些對種植玉米的農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旱情對遼西、遼南的部分區域影響較大,位于遼南的海城市也受災嚴重。然而,記者走訪過程中,卻發現這里的一些農民并沒有受到影響。早在兩年前,他們就進行了種植結構調整,不種玉米,而是種起了黑果腺肋花楸。
黑果腺肋花楸,花束密集,艷麗芳香,葉片紫紅,被稱為“秋天魔術”,黑紫色的果實形如藍莓,有黑色珍珠美譽,又名不老莓。近兩年,海城市由龍頭企業帶動,很多農民自發栽植起這種高效經濟作物,一場市場主導型調結構戰役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收獲幸福的小漿果
“爆竹聲聲辭舊歲,家家戶戶鬧新春。”對于遼寧省海城市的種糧大戶何正國來說,過去一年,辭去的是辛苦和收獲,新的一年,迎來的則將是忙碌和希望。
“今年注定還得忙一年啊!”50歲的何正國掐著手指給記者算起了賬。從大年初三開始,他就到毛祁鎮小河村挨家挨戶地串門。自打2014年以來,他已經在小河村從100多戶農民手里流轉了一共755畝玉米地,地里不種玉米,改栽起了經濟作物,一種叫黑果腺肋花楸的小漿果。“過年到農民家串門,一個是給鄉親們拜個年,另外一個就是尋摸著再流轉五六百畝地。”
“我以前在海城東四管理區有300多畝傳統作物,不過搞農業這么多年也沒賺到什么錢,聽朋友介紹,了解到了黑果腺肋花楸,我認為這個作物非常有前景,于是就開始流轉土地。”何正國向記者講述。對于這個大戶的到來,小河村的村民非常歡迎。今年48歲的趙長好就是其中的一位。趙大哥家里有12畝地,常年種植玉米,“種苞米得看天吃飯,好年景每畝地能賺上三五百塊錢,這兩年遇上連續大旱,不賺錢不說,連化肥農藥的成本都賠進去了。”趙大哥不無感慨。去年開春,他聽到何正國到村里搞經濟作物的栽植需要流轉土地,每年700元一畝的租金也很劃算,于是第一時間找到何正國,將自己家的12畝地全部租給了他,租期到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
把地租了出去,每年獲得了8000多元的租金,更重要的是,趙大哥自己也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何正國的種植基地就在自己的家門口,從去年開春到深秋,一直在這里干活。“主要就是除除草、澆澆水,活不累。”趙大哥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這比自己種苞米強多了,算上打工的收入,一年能賺兩萬多塊錢,真是旱澇保收!”在小河村,像趙大哥這樣把土地流轉出來以后又到基地里干活的村民有五六十人。
同樣,在隸屬于毛祁鎮的李家堡村,村民李世通則把自己50.8畝的玉米地以每畝700元全部流轉給了大戶李霞,從2014年開始,李霞栽植了259畝黑果腺肋花楸,去年就已經結果,畝產達到了2000斤。
家住東四管理區的于慶純,多年以來一直守著自己家的20多畝玉米地,2014年聽老同學陳世富介紹,了解到了黑果腺肋花楸,于是又在自家地旁邊租了30多畝,共栽了50多畝黑果腺肋花楸。“種苞米沒啥意思,作為農民一年到頭不就是想賺點錢嗎?為了賺錢就得想辦法,我今年53歲,終于抓住了這個機遇,也屬于二次創業了。嘿嘿!”于大哥發出憨厚的笑聲,二次創業的他還真下了本,總體投入了60多萬元。“去年成本就全部收回了,而且還有剩余。如果有地,還會再租些。”嘗到收獲甜頭的于大哥信心滿滿。
結識不老莓
清清的太子河水蜿蜒流過位于海城西北這片黑黑的土地,人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靈秀的氣韻相隨,也便會孕育充滿靈秀的兒女。
于慶純所說的老同學陳世富,就是世富集團的董事長。2008年,陳世富通過朋友了解到黑果腺肋花楸,原來這種小漿果原產于美國東北部,歐洲已有100余年的引種栽培歷史,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捷克等國家都有相當規模的栽培和相關加工產業。我國沒有該樹種。2001年,遼寧省干旱地區造林研究所承擔了國家林業局“948”項目——“腺肋花楸優良種質資源及栽培與利用技術引進”。同年,腺肋花楸課題組從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引進了腺肋花楸優良品種15個,其中包括黑果腺肋花楸優良品種8個。
為此,陳世富特地請教沈陽農業大學的專家,專家通過黑果腺肋花楸和藍莓營養成分對比試驗告訴他,黑果腺肋花楸富含黃酮類和酚酸類成分,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在抗癌、抗炎、降血糖、抗突變、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藥理作用。
從那時起,陳世富心里就像長了“草”。一有時間就琢磨這種小漿果,經過多次的研究考察,陳世富越發堅定。他自己心里知道,花楸項目是一個利國利民的項目,不但可以給人送去健康,還可以帶富一批父老鄉親。
不老莓花開
2008年,陳世富從省干旱地區造林研究所引進了三種最適合本地種植的黑果腺肋花楸種苗,栽到了地里。2012年,陳世富與省干旱地區造林研究所簽訂了協議,以每年付費50萬元的高價購買了黑果腺肋花楸知識產權。
黑果腺肋花楸樹要在樹齡達到八年的時候進入盛果期,畝產鮮果1000公斤左右。“回報期太長了,不要說農民一家一戶根本不能接受,就連像我們這樣的企業也感到有些吃不消。”陳世富說。
2014年陳世富他們終于成功地完成了“富康源1號”苗木的改良創新任務,并獲得了自主知識產權。“富康源1號”不僅具有較好的抗旱、抗澇性,豐產期也由原來的八年提前至五年,矮化密植后,畝產鮮果量2000公斤以上,產量翻了一倍。世富集團和農民簽訂了收購合同,只要農民按照技術規程操作,產品達到公司的驗收標準,每公斤的保底收購價是十元。一般情況下,農戶在第二年就可見效,第三年可以收回所有成本并盈利,從第五年開始每畝毛收入可達到兩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遼寧富康源黑果花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還與西北林業科技大學合作,設計完成了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的萃取、分離技術流程。用陳世富的話來說,“我們就是要做黑果腺肋花楸的深加工,做花青素、黃銅、多酚類物質的原材料供應商,帶動更多農民發家致富。”
根據目前國內、國際市場的現狀,在2013年,陳世富成立了遼寧富康源黑果花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公司計劃在三年內完成產業布局,建立配套的技術研發中心、種苗繁育中心、規?;N植示范園、冷藏貯藏體系和健全的營銷網絡,形成“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平臺,保證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如今,陳世富已經種植黑果腺肋花楸12557畝,到2015年末,僅海城地區就達到了5820畝,分布在海城市17個鎮區23個村。既是中國首家大規模黑果腺肋花楸種植基地,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黑果腺肋花楸種植企業。根據公司發展規劃,到2018年基地建設規模將達到八萬畝,年產果實12萬噸,可提取花青素2400噸。
近日,遼寧省農委出臺的《關于全省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指出,2016年,全省計劃調減玉米種植面積200萬畝以上,調減的玉米面積用于發展花生、大豆、蔬菜、花卉、雜糧、薯類、食用菌、中藥材、小漿果、煙草、優質牧草等。
對此,陳世富非常激動,“海城市是玉米種植的非優勢區,山坡地多,氣候多旱,農民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莊稼,掙不了多少錢,尤其是去年玉米價格較低,很多人家都賠錢。農民不愿意再種玉米,不種玉米種什么呢?”陳世富認為自己又到了新的起點,他要踐行他的諾言,讓這些和他一樣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朋友通過種植不老莓都富裕起來,他要讓黑果腺肋花楸在北方這塊土地上演繹更多的不老傳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