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到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專題調研了草地畜牧業發展情況。期間,走訪了牛羊養殖場戶,考察了種羊場和羊肉加工車間,召開了座談會,與省市縣行業管理部門、養殖企業、合作社和農戶進行了深入交流。總的看,湖北省將草地畜牧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設現代畜牧業和扶貧開發的突破口,利用豐富的冬閑田、林下草地和草山草坡資源,推進種養結合,發展牛羊產業,創建生態品牌,在當前牛羊肉價格下行的情況下繼續保持較高價位,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立草為業,
打牢牛羊產業發展基礎
湖北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土地總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全省天然草地面積9528.3萬畝,占國土面積的34%;其中沿江、沿庫草山草坡面積約占草地總面積的70%,在涵養水源、減少地表水土流失、防治水庫泥沙淤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發展草地畜牧業的重要資源。近年來,湖北省充分利用冬閑田、林下草地和草山草坡資源,開展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和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著力圍繞“草”字做文章,不斷夯實牛羊產業發展基礎。一是改良天然草地。以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和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為抓手,建設草地圍欄,補播優質牧草種子,改良天然草山草坡和林下草地,開展適度放牧、劃區輪牧和刈割利用。截至2014年底,全省改良草地面積247萬畝,建設草地圍欄面積49萬畝,開展禁牧、休牧、輪牧面積305萬畝。二是建植人工草地。一方面,利用冬閑田種草。截至2014年底,累計利用冬閑田種草91萬畝,解決了近70萬頭只牛羊的冬季青飼料供給問題。湖北省畜牧局組織的試驗結果顯示,冬季飼喂鮮草的山羊日增重可達150克,比傳統干草養羊日增重高出20%。另一方面,建植專用優質飼草地。在全省7個市州開展優質紫花苜蓿種植試點,試點地區苜蓿單茬畝產高達1452公斤,目前全省紫花苜蓿保留面積近17萬畝。在省畜牧良種場開展青貯玉米種植試點,青貯玉米兩季畝產超過8000公斤,2015年全省推廣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三是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制定出臺《湖北省農業廳關于秸稈綜合利用的指導性意見》,配合省人大起草《關于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推廣秸稈青貯、黃貯、微貯和氨化“三貯一化”技術,疏堵結合,有效提升了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水平。目前,全省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率近30%,涌現出了湖北凱迪生態、沙洋牧科公司等一批大型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企業。2014年,全省新增人工種草面積147萬畝,年末種草保留面積達到340萬畝,牧草總產量310.5萬噸,有力支撐了牛羊養殖發展。全省牛存欄352.3萬頭、羊存欄469.9萬只,牛肉產量21.9萬噸、羊肉產量8.6萬噸,分別居全國第11位和15位,為保障全國畜產品供給作出了應有貢獻。
扶持生產,
精準支持一批農戶脫貧致富
羅田縣位于湖北東部大別山南麓,總人口6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50萬人。全縣土地總面積214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也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至今仍有106個貧困村、3.7萬戶、12.1萬人沒有脫貧。2014年,全縣出欄肉牛4.1萬頭,山羊22.8萬只,畜牧業產值11.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6%。近年來,羅田縣將草地畜牧業作為一項民生產業、富民產業和強農優勢支柱產業來抓,將推進山羊養殖、精準扶貧和增加農民收入有機結合起來,成效明顯。一是政策扶持。實施黑山羊產業精準扶貧“33111工程”,利用3年時間,向貧困戶戶均提供3萬元擔保貼息貸款(用于購買種公羊1只和母羊10只),整合1萬元扶貧資金,支持1萬戶貧困戶發展黑山羊養殖產業,力爭實現貧困戶年人均收入過1萬元。貧困戶以1只種公羊和10只母羊為基礎起步,滾動發展,將政府輸血轉為自發造血,通過發展山羊養殖逐步脫貧致富。將山羊養殖技術服務人員納入“以錢養事”,每年撥付到鄉鎮畜牧獸醫站所的相關經費近400萬元,占全縣“以錢養事”經費的一半。縣里還設立1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對新發展的規模化標準化山羊養殖場進行獎補。二是規劃引導。制定出臺《羅田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山羊和肉雞產業發展的意見》、《羅田縣創建現代畜牧業(肉羊)示范區實施方案》和《羅田縣黑山羊產業精準扶貧“33111工程”實施方案》,組織編制《羅田縣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2015-2020)》和《羅田縣草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25)》,將以黑山羊養殖為主的草地畜牧業作為縣里精準扶貧的第一大產業,明確了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開發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安排和保障措施。三是組織保障。成立“33111工程”領導小組,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抽調相關單位人員組成精準扶貧指揮部,集中辦公,每天督辦工程進度。按照“縣里組織、鄉鎮負責、工作隊和村包干、逐戶落實”的要求,各縣直單位和鄉鎮組成151支扶貧工作隊進村入戶,摸底調查,建檔立卡,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指導和幫扶貧困戶養殖黑山羊。2015年7月,組織召開了精準扶貧現場會,貧困戶、養殖企業、村鎮干部聚集一堂,謀劃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大計。會上,縣委書記以一名普通公務員的身份,在農業銀行小額貸款擔保協議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為兩名貧困戶擔保貸款3萬元。截至目前,全縣納入“33111工程”的貧困戶已達700多戶,計劃到年底達到1000戶,2016年納入3500戶,2017年率先完成1萬戶的產業扶貧目標。
能人帶動,
融合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我們考察的羅田錦秀林牧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是羅田縣首家從事山羊養殖的合作社,2012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合作社的創建和發展壯大,得益于1979年出生的“牧羊女”劉錦秀。她為了帶動家鄉父老脫貧致富,回鄉創業,一頭扎進深山,做起了“牧羊女”,并組織周邊貧困農戶成立羅田錦秀林牧合作社,成了大伙的“領頭羊”。通過發展屠宰加工,創立羊肉品牌,實行“互聯網+實體店”營銷,合作社實現了種養加一體、牧工商結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劉錦秀也因為合作社的發展獲得全國青年五四獎章,受到習總書記的接見和鼓勵。從產業發展角度看,她的成功有三點重要經驗,我們總結為三個“抓好”。第一,抓好種草改良。合作社流轉耕地400畝,集中連片建設優質人工草地,進行一年生黑麥草和高丹草、青貯玉米輪作,畝產鮮草達到10噸。承包林地和草山草坡2100畝,開展疏林草地和天然草地改良,補播多年生黑麥草、羊茅和三葉草,畝產鮮草可達兩噸。調研時我們看到,雖然已經入冬,但合作社補播的牧草仍長得郁郁蔥蔥。劉錦秀向我們介紹,草地改良前,她們這兒可放牧的時間只有9個月,改良后基本可以全年放牧了,實現了山羊四季均衡增膘。同時,抓好山羊良種繁育,建設9800平方米的種羊繁殖、科研和技術培訓基地,每年可對外提供優質種羊近萬只,是全省第一家獲得山羊種羊原種繁育資質和能繁母羊保險試點資質的單位。第二,抓好技術服務。合作社在社員中推廣“1235”養羊模式,指導每戶社員建設1個標準化羊舍(50~60平方米),飼養20只能繁母羊,種植3畝優質人工草地,年出欄肉羊50只。與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委派專人為社員進行養殖技術指導服務,實行統一羊舍建設、統一品種改良、統一飼養標準、統一疫病防控、統一回購銷售“五統一”。目前,合作社社員已達7726戶,共存欄山羊9.2萬只,年出欄山羊15萬只。社員戶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人均增收5千元以上,比未入社的農民高出近30%。第三,抓好加工營銷。以錦秀林牧專業合作社為基礎,成立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薄金寨”、“三里美”等羊肉商標,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產地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投資1.1億元,建設羊肉食品加工生產線,年可屠宰加工肉羊30萬只,既有高檔精細分割產品,也有中檔白條冷鮮胴體及下水副產品。加強營銷宣傳,與大中型超市、高檔餐飲酒店以及新聞媒體、互聯網平臺等對接合作,實現了線下線上銷售同步進行,產品遠銷廣州、三亞、北京等地。2015年3月,公司承擔了全國“兩會”羊肉特供任務,向人民大會堂提供了一批高品質山羊肉。“雙11”期間,在淘寶網上開設專賣店,發起眾籌項目銷售羊肉,一天的銷量比平時線下一個月的還多。我們還實地考察了名羊公司的加工車間,并在公司召開了座談會。通過同年輕養殖戶進行深入交流,我們對今后“誰來養豬養牛養羊”充滿了信心。
這次調研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收獲和感悟很多。我們把湖北省草地畜牧業發展的經驗概括為兩句話:政府搭臺,組織保障,示范引導;企業唱戲,農民參與,利益共享。從發展環節看,他們既注重在種草養畜上做文章,也注重從加工營銷要效益。從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植,到牛羊良種繁育和標準化集約化養殖,再到肉產品生產加工和經營銷售,人、草、畜配套,牧、工、商結合,形成了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這樣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又降低了生產風險和經營風險,穩定了企業效益和農民收益。從經營主體看,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形成了專業合作社組織、養殖加工企業帶動、農民參與的組織模式。返鄉投資從事草地畜牧業的“能人”和其他社會投資者有意愿、有擔當,有資金、有魄力,也重技術、懂經營、善管理,能在較短時間內將農村閑置的勞動力和草地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在實現自身盈利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民增收,促進了產業發展。
2014年以來,面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央審時度勢,作出了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戰略部署,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草牧業。發展草地畜牧業,逐步實現耕地農業向糧草兼顧農業轉型,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有力抓手,是農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重要方向,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從調研看,湖北省在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上,動作快,措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草地畜牧業發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羅田縣,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個積極有為的基層政府,為推進產業發展和農民脫貧作出了卓越努力;在良好的發展氛圍和環境里,一群年輕有為、勇于擔當的新農人正在茁壯成長。在湖北,我們看到了開辟南方肉牛肉羊產業帶、發展現代農業的希望。
(作者單位:農業部畜牧業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