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共投資1599.16萬元,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項目16個……
2015年在20個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77個,截至目前投入財政獎補資金3189萬元,帶動群眾籌資投勞1624.28萬元……
一組組數字,彰顯的是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委旗政府改善民生、轉型跨越的堅定信念和決心,記錄的是喀喇沁旗腳踏實地、執著建設“美麗鄉村”的堅實足印。
“十個全覆蓋”
實現農村“華麗”轉身
“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環境優美鎮”、“自治區園林縣城”、“自治區十大魅力名鎮”……一塊塊閃亮的金字招牌,讓喀喇沁旗這顆塞北明珠星光熠熠。然而,受基礎條件、產業結構單一等諸多因素限制,喀喇沁旗,特別是喀喇沁旗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調整、轉型升級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抓手來推動。
如何變自然之美為村容人居之美、生活幸福之美?如何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喀喇沁旗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建設美麗鄉村。這是著眼未來的戰略選擇,更是立足改善民生的“華麗”轉身。
于是,一場以“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幸福喀旗”為主題,以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切實提高農民幸福指數為目標、涵蓋“十個全覆蓋”工程、農村環境整治、生態環境建設、平安創建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立體式、多元化的“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迅速在喀喇沁旗廣大農村鋪展開來……
喀喇沁旗委旗政府制定了全旗“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由旗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全旗“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全旗11個鄉鎮街道黨政“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各示范村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全旗形成了“旗級抓落實、抓整合,鄉鎮抓實施、抓管理,村級抓建設、抓維護”的上下聯動、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有效地促進了旗鄉村三級協調運轉。同時綜合考慮各村不同的資源優勢、區位條件、文化底蘊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突出特色,堅持“示范引領、打造品牌、以點帶面、重點推進”原則,全力打造建成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村,在完成“一環、兩帶、四片區”建設任務的同時,不斷加快農村主導產業發展。
依托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實施的“十個全覆蓋”工程,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自2014年“十個全覆蓋”工程全面啟動以來,喀喇沁旗整合投入各類資金11.2億元,完成危房改造7650戶,實施安全飲水工程83處;街巷硬化880公里,改建校舍16處,建成139所標準化衛生室,為161個村文化活動室完成了器材配套工程,電力和廣播電視覆蓋全境,便民連鎖超市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到2015年底,全旗161個行政村將有134個村實現全覆蓋,完成3年任務的83%。
全面開展“清潔鄉村”建設,以實施“硬、亮、美、娛、凈”五化建設為手段,全力做好“美”的大文章。沿“美麗鄉村”示范村主街兩側安裝太陽能路燈,實現村內道路亮化的同時,在村內空閑地和道路兩側栽種花草、樹木,美化環境,并在村內廣場配備健身器材和娛樂器材,使村民娛樂廣場化。徹底清理村內街路、房前屋后、村莊周邊、公共場所的各類積存垃圾,消滅衛生死角。僅2015年9月15日至30日的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喀喇沁旗各鄉鎮街道就出動車輛7839輛(次),出動人員18873人,清理垃圾442376方、6588噸,柴草150余堆,清理路邊雜草157公里,新建垃圾池69個,粉刷院墻6400平方米,更換牌匾69塊。
“讓農村像城市一樣美麗”、“讓農民像市民一樣幸福”,如今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通村水泥路、一面面色彩艷麗圖文并茂的文化墻,一間間紅頂白墻整修一新的農村新居,與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喀喇沁旗農村發展的“美麗”拼圖,印證著喀喇沁旗美麗鄉村的“華麗”轉身。
項目實施全程科學化
“美麗鄉村”建設能不能科學、務實,能不能把更多的項目“紅利”帶給農村、群眾,能不能充分調動和激發群眾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直接影響和決定“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敗得失。
“開弓沒有回頭箭。”自確定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后,喀喇沁旗堅持在科學管理上下工夫,在嚴格推進中動腦筋、在調動群眾上花力氣,做到科學管理與民主參與齊頭并進、政府主導與群眾參與統籌推進,從而有效促進了項目建設又快又好實施。
圍繞中心村培育、產業提升、公共設施配套等主要內容,喀喇沁旗聘請赤峰市勘察設計院高標準、高起點地編制《喀喇沁旗美麗鄉村建設三年滾動實施方案》,確定中心村培育建設項目劃分,明確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布局和農村新社區片區化的管理體制,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準。同時堅持示范帶動逐步推開。在王爺府鎮黑山溝村被內蒙古自治區確定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的基礎上,喀喇沁旗又將基礎條件和發展勢頭較好、村兩委班子較強、群眾積極性高的牛營子鎮土城子村、西橋鎮雷營子村、高營子村等村確定為示范村,全力打造精品,樹立樣板,從而帶動了周邊自然村連線改造、整村推進,使原本一個個落后閉塞的小山村煥發出勃勃生機。其中黑山溝村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雷營子村的美麗蝶變引起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先后被內蒙古、赤峰市等多家新聞媒體專題報道,成為喀喇沁旗“美麗鄉村”建設的“排頭兵”和“領頭雁”,并由此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了“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融合發展。
為切實抓好項目建設,喀旗在項目管理上下工夫,動真格,嚴格抓好規劃設計、上報審批、競爭立項、招投標、檢查驗收、落實長效管護機制、獎勵懲罰等環節,不打折扣,依靠科學高效的項目管理,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營造全社會支持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為促進產業發展,喀喇沁旗積極實施特色產業發展品牌化工程,不搞一刀切,不囿于一種模式,不強調一套標準,充分利用特色農業、山水資源、田園景觀、地域文化和人文傳統,重點打造鄉村度假型、依托景區型、農業觀光型、城郊休閑型鄉村旅游產業,建成了一批以山水林木、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農家樂特色村。如雷營子村按照“遺跡考察+民俗體驗+休閑養生+觀光度假”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全力打造民俗旅游度假區;通太溝村生態建設成果斐然,確定打造農業觀光采摘為亮點;馬鞍山村則計劃打造集“城市休閑、農耕體驗、親子游樂”為一體的綜合鄉村旅游區,力爭形成逸趣田園品牌。
2014年,喀旗的馬鞍山村、通太溝村、高營子村、雷營子村、田營子村、美林村6個村被列為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截至目前,全旗已建成鄉村旅游觀光點、農家樂43個,年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園區7個。2015年1至9月份,喀旗共接待游客55.8萬人次,同比增長13%;旅游總收入達6.64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鄉村旅游總人次達5.02萬,總收入達2259萬人。
“一夜春風回大地,滿園紅紫斗芳菲。”如今的喀喇沁旗,正用無限的激情、執著的夢想、不懈的努力建設著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譜寫著助民惠民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內蒙古喀喇沁旗委宣傳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